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5)
2023(18055)
2022(15128)
2021(13861)
2020(11447)
2019(25585)
2018(25344)
2017(47984)
2016(26213)
2015(29317)
2014(28737)
2013(28315)
2012(25995)
2011(23708)
2010(23807)
2009(21765)
2008(21058)
2007(18578)
2006(16474)
2005(14289)
作者
(78425)
(65391)
(65055)
(61782)
(41433)
(31302)
(29351)
(25664)
(24859)
(23155)
(22195)
(22036)
(20967)
(20678)
(20096)
(19987)
(19516)
(19499)
(18801)
(18562)
(16484)
(16127)
(15694)
(14862)
(14729)
(14490)
(14438)
(14415)
(13222)
(12860)
学科
(121452)
经济(121350)
管理(76985)
(71919)
(59919)
企业(59919)
方法(47451)
数学(40715)
数学方法(40299)
中国(28861)
(28418)
业经(28035)
地方(27012)
(26543)
(24960)
技术(20910)
农业(19299)
理论(19053)
(18619)
贸易(18608)
产业(18497)
(18459)
(17958)
环境(17467)
(17171)
地方经济(16385)
(15781)
银行(15707)
(15634)
财务(15570)
机构
大学(378746)
学院(377643)
(155110)
经济(151958)
管理(147358)
研究(130858)
理学(127776)
理学院(126305)
管理学(124117)
管理学院(123456)
中国(93902)
科学(83058)
(80672)
(66530)
(66257)
(65699)
研究所(60886)
业大(60077)
中心(58161)
(55020)
财经(54044)
农业(51773)
北京(50620)
(49649)
师范(49072)
(49063)
(47403)
经济学(47107)
(44659)
经济学院(42306)
基金
项目(262367)
科学(205416)
基金(189324)
研究(187336)
(167306)
国家(165950)
科学基金(141771)
社会(118828)
社会科(112774)
社会科学(112742)
(103812)
基金项目(101194)
自然(92932)
自然科(90768)
自然科学(90742)
自然科学基金(89128)
(86924)
教育(84821)
资助(76489)
编号(75249)
成果(59900)
重点(58934)
(56839)
(56036)
(55953)
创新(52385)
课题(51881)
科研(49789)
国家社会(49268)
计划(48265)
期刊
(170945)
经济(170945)
研究(109101)
中国(71273)
学报(65930)
(58590)
科学(57646)
管理(54241)
(49320)
大学(48342)
学学(45589)
教育(40417)
农业(40379)
技术(32775)
经济研究(28636)
(28575)
金融(28575)
业经(27356)
财经(26742)
(23104)
图书(22326)
问题(21983)
(21290)
科技(19943)
技术经济(19752)
理论(17754)
(17467)
商业(17075)
业大(16698)
现代(16679)
共检索到549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挺  
信息技术升级培育了信息产业新业态,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效率,也催生了数字经济。针对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的南北方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加大的特征,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为政策评估对象,结合2010—2019年62座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从数字产业生产要素集聚程度、数字产业化规模、数字产业价值化水平三方面,测度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并佐以空间经济学“核心-边缘”理论,剖析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实施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政策加速了数字产业人力资源、资本和土地三种生产要素的区域性集聚,壮大了区域性数字产业化规模,但对区域性数据要素的产业贡献水平和产业价值化水平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同时,相关政策实施的净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政策实施对南方地区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北方地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刚  
(一)信息产业及其特点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的生产、交换、消费、利用以及咨询服务的产业群,具体包括:信息技术业、数据库服务业、咨询业、技术市场、软件业、其他信息服务业等。 信息产业的行业多,覆盖面广,对各行各业渗透极其深刻,是市场需求广阔的智力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德升  
我国信息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前景广阔,但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应考虑提升支撑信息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基础能力,加快新兴技术和新兴模式的应用落地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布局前瞻性技术。同时,加快提升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降低网络通信费用;加快数据开放,释放数据价值;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创新支撑平台,促进信息技术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多种迹象表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一批新业态,正在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第三产业,覆盖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在新常态下,必须摈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走上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才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雯   李婧婧   薛伟贤  
聚焦于数字经济培育西部零碳工业园区的实现路径探讨。首先,基于系统论视角,厘清零碳工业园区的内涵与特征并赋予其以量化意义。其次,阐明数字经济培育零碳工业园区的理论机制,揭示出数字经济形态下智慧零碳共生体是工业园区零碳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而,基于碳排放脱钩与“碳源-碳汇”平衡的双重评价角度对西部工业园区零碳培育的潜在能力进行系统评估以及类型划分,明确低碳发展型、集约扩张型、低效扩张型、粗放扩张型四种类型工业园区的零碳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功能形态、发展阶段,以数字赋能零碳场景落地为目标,对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零碳培育路径进行全景画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雪祺  
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DM、SAR、SEM三种空间计量方法,从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人口比、城乡人口比三个角度探究人口结构变化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应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情况下,老年抚养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乡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同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等教育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但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在应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情况下,老年抚养比、高等教育人口比对数字经济的影响保持不变;城乡人口比与数字经济发展虽然仍旧显著正相关,但其空间效应转变为负向溢出。因此,应加速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城乡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建华  刘程军  刘刚  王一铭  
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的角度对2001—2011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绝对差距逐年上升,相对差距上升后有所回落;我国区域信息产业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增长也存在差异,并呈现增长的高值(高—高)与低值(低—低)空间集聚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玮  
产业政策能够指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具有长期均衡影响,能够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长期大于短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充分注重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的有效融合,可强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效能,但该种交互作用也呈现空间差异。产业政策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并且在长期均衡上具有显著短期异质修正效应。最后,文章基于产业政策与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释放产业政策的组合效应、丰富产业政策落地方式、加快行业成果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玮  
产业政策能够指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具有长期均衡影响,能够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长期大于短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充分注重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的有效融合,可强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效能,但该种交互作用也呈现空间差异。产业政策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并且在长期均衡上具有显著短期异质修正效应。最后,文章基于产业政策与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释放产业政策的组合效应、丰富产业政策落地方式、加快行业成果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田杰棠  贺俊  李东红  李钢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目前新动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经济新动能源自何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传统产业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期笔谈邀请了多位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春林  
中国经济新方位诠释了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经济发展大方略和大逻辑。在此背景下,培育新消费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对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从市场培育视角,通过审视新消费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培育新消费而综合施策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促进新消费提质扩容;提高供给质量,实现高质量的市场均衡;健全社会消费信用体系,创新信用消费模式;弥补市场监管短板,营造消费新环境等,是中国经济新方位下培育新消费的重要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我国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在不远的将来对经济发展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丹增  
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历史传承、社会需求、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一,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过五年的思想大解放,各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将逐步深化,将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的活力,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第三,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大幅度增长,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很大;第四,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五,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给予许多政策支持;第六,文化经济成为影响世界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祖才  薛元  刘宇南  
扩大内需、促进服务消费增长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中的"短板",社会性服务产业①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和发展空间,应着力破解制约其加速发展的各种瓶颈,充分发挥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德顺   张宇嫣  
为防止国际大型服务平台对欧洲数字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推动数字服务领域的公平竞争,欧盟于2022年公布并实施了《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欧盟“数字双法”出台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促进欧盟单一数字市场的繁荣与规范。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数字市场法》更侧重于反垄断和促进公平竞争,《数字服务法》更侧重于数字服务和数字内容治理。文章在对欧盟“数字双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二者对数字经济的影响机理和现实效果,重点探究了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并建议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努力做到:完善数字领域制度体系;适应欧盟“数字双法”新规;拓展欧盟数字市场;拓展其他海外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