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6)
2023(2370)
2022(2006)
2021(1749)
2020(1485)
2019(3274)
2018(3260)
2017(5536)
2016(3433)
2015(4170)
2014(4272)
2013(3770)
2012(3424)
2011(2962)
2010(2989)
2009(2577)
2008(2639)
2007(2314)
2006(1875)
2005(1703)
作者
(9048)
(7448)
(7389)
(7039)
(4844)
(3606)
(3419)
(2958)
(2915)
(2843)
(2570)
(2551)
(2531)
(2495)
(2446)
(2333)
(2308)
(2264)
(2257)
(2061)
(2027)
(1939)
(1917)
(1899)
(1690)
(1658)
(1646)
(1633)
(1614)
(1608)
学科
(9351)
经济(9347)
管理(6233)
教育(5600)
理论(5433)
(5412)
(5152)
企业(5152)
教学(4573)
中国(4027)
地方(3838)
方法(3821)
文化(3694)
学法(3204)
教学法(3204)
研究(3136)
业经(3026)
(2921)
学理(2920)
学理论(2920)
产业(2566)
(2289)
数学(2267)
(2259)
数学方法(2209)
市场(2043)
地方经济(2022)
农业(1831)
技术(1810)
文化产业(1771)
机构
学院(43561)
大学(41391)
研究(14323)
管理(12977)
(12013)
经济(11592)
理学(10998)
理学院(10828)
管理学(10524)
管理学院(10439)
科学(9415)
中国(8870)
(8855)
(8279)
师范(8172)
技术(7931)
(7712)
(7475)
(7323)
职业(7109)
业大(6736)
研究所(6674)
教育(6527)
师范大学(6179)
农业(6118)
(6068)
中心(6018)
北京(5541)
(5440)
(5350)
基金
项目(29816)
研究(24105)
科学(22410)
基金(18261)
(15686)
国家(15502)
(14329)
社会(13424)
教育(13277)
科学基金(12896)
社会科(12597)
社会科学(12595)
(11542)
编号(11069)
基金项目(9482)
成果(9402)
课题(9165)
(8020)
自然(7621)
资助(7468)
自然科(7452)
自然科学(7449)
重点(7359)
自然科学基金(7290)
(7094)
(6910)
规划(6814)
项目编号(6499)
创新(6265)
(5967)
期刊
教育(15852)
(14321)
经济(14321)
中国(14095)
研究(12911)
学报(8268)
(7305)
大学(6362)
科学(6260)
学学(5773)
技术(5638)
管理(5475)
职业(5434)
农业(5265)
(3940)
技术教育(3407)
职业技术(3407)
职业技术教育(3407)
(3227)
(3035)
论坛(3035)
图书(2833)
高等(2727)
业经(2658)
(2590)
(2387)
科技(2339)
书馆(2303)
图书馆(2303)
成人(2279)
共检索到68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华桂宏  茅静华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也代表着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协作的共同体组织拥有怎样的共同体文化,决定了合作的深度、持久度以及合作者的贡献度,进而影响到协同的水平与绩效高校协同创新要实现新的发展突破,需要培育、构建先进的协同文化,以先进的协同文化反哺协同组织,促进协同创新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华桂宏  茅静华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也代表着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协作的共同体组织拥有怎样的共同体文化,决定了合作的深度、持久度以及合作者的贡献度,进而影响到协同的水平与绩效高校协同创新要实现新的发展突破,需要培育、构建先进的协同文化,以先进的协同文化反哺协同组织,促进协同创新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国大学科技园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运行绩效仍有很大差距。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致使彼此之间不能紧密配合和有效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佳和  黄国安  
随着金融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区域银行发展迅猛,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对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区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日渐凸现,已成为金融界瞩目的焦点。虽然高不良贷款率有其客观原因:区域银行因自身规模、资金和地域的限制,使其客户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大彬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推动力。大连大学在4年的研究与探索中,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发挥大学精神培育及大学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实践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爱婷  
本文从揭示信贷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作用,指出治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办法是培育先进的信贷文化,并从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员工素质、贷款五级分类等方面提出培育先进信贷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文兵  
官产学研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将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将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高校应主动调整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创设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要推动制度供给,努力完善官产学研体系;在培养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人文素养。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勇清  黄健柏  
从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供需变化的特点分析表明,市场培育严重滞后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背离了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独特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背离了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因此引发光伏产业危机。破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务实之举从两方面着手:放眼全球市场,继续坚定实施光伏产业国际化战略的信心;积极培育国内市场,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国内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心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问题则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表现。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进决胜期的小康社会建设,难点与重点在于"全面",实现"全面"的焦点则在于低收入人口的脱贫。
关键词: 贫困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源北  陈小娟  
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培育。从政府层面,要完善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资格框架等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夯实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础;从学校层面,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品德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在企业层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生产领域相融合,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践应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资  罗婕  苏海莎  
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对于高职教育技能不能仅限于一种单一的操作性能力,它更需要在蕴育和传承中培育成一种自觉的技能文化,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演变,阐述了技能文化的内涵及培育,通过学校自身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培育技能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素芳  
构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学共体)的区域协同机制,是指在街道区域内建构促进学共体发展的资源、活动、人员、评价"四环相扣"和政府部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四体联动"的协同机制探索,以促进培育学共体发展优良环境的形成,加强学共体之间的关联与交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敖永红  刘霞  李美清  
工匠精神培育是"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强化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院校应从协同学角度研究工匠精神培育,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协同学的耦合性以及工匠精神培育的协同学特征,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育"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新路径,加强工匠精神锻造,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娟伟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原创性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均较低,尤其是现有科技创新模式忽视创新成果的原创性及转化率,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科技市场培育角度来看,应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构建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主体观念和行为,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