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4)
- 2023(9511)
- 2022(7786)
- 2021(7215)
- 2020(5836)
- 2019(13156)
- 2018(12840)
- 2017(23551)
- 2016(12545)
- 2015(14431)
- 2014(13957)
- 2013(13793)
- 2012(13101)
- 2011(12218)
- 2010(12322)
- 2009(11619)
- 2008(11102)
- 2007(9915)
- 2006(9033)
- 2005(8325)
- 学科
- 济(76134)
- 经济(76086)
- 管理(35222)
- 业(33549)
- 企(24975)
- 企业(24975)
- 方法(24794)
- 数学(22325)
- 数学方法(22216)
- 中国(21913)
- 地方(17584)
- 农(16439)
- 业经(13336)
- 技术(13275)
- 贸(12959)
- 贸易(12948)
- 地方经济(12908)
- 易(12608)
- 学(12572)
- 农业(11645)
- 财(11533)
- 制(10954)
- 融(10229)
- 金融(10229)
- 环境(10117)
- 银(10098)
- 银行(10076)
- 行(9852)
- 技术管理(9538)
- 体(9382)
- 机构
- 大学(187318)
- 学院(186979)
- 济(97955)
- 经济(96573)
- 研究(73792)
- 管理(66182)
- 理学(56197)
- 中国(56021)
- 理学院(55550)
- 管理学(54875)
- 管理学院(54508)
- 财(40825)
- 京(39512)
- 科学(39348)
- 所(36824)
- 经济学(33495)
- 研究所(33271)
- 财经(32537)
- 中心(30898)
- 经济学院(29983)
- 经(29823)
- 农(27118)
- 江(27099)
- 院(26262)
- 北京(25825)
- 财经大学(24058)
- 范(23905)
- 师范(23702)
- 业大(22641)
- 科学院(22471)
- 基金
- 项目(118756)
- 科学(94945)
- 研究(89735)
- 基金(87858)
- 家(76528)
- 国家(75957)
- 科学基金(64684)
- 社会(61719)
- 社会科(58748)
- 社会科学(58736)
- 基金项目(44963)
- 省(44139)
- 教育(41083)
- 自然(37406)
- 划(37083)
- 自然科(36608)
- 自然科学(36596)
- 资助(36002)
- 自然科学基金(35983)
- 编号(33100)
- 部(27914)
- 发(27892)
- 国家社会(27702)
- 重点(27532)
- 创(27281)
- 成果(27165)
- 创新(25929)
- 中国(25662)
- 课题(24790)
- 教育部(24606)
共检索到298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一鸣
中国进入了改革深化、结构重组和再平衡的新阶段,中国经济也步入温和增长的"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多元创新。经济换挡期要应对如下挑战: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增大。其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推进城镇化、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都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具体路径。围绕上述路径深化改革,对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必要且迫切。
关键词:
经济换挡期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在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换挡期,原有增长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之中。今后一个时期,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重塑增长新动力,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释放增长新动力,通过"走出去"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增强增长新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增长新动力,将是培育增长新动力的主要路径。一、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加入世贸组织开放效应和关联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今年以来,在三大经济引擎减速的背景下,尽快培育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民生工程具有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应,是我国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可以达到经济和社会效应"双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田杰棠 贺俊 李东红 李钢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目前新动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经济新动能源自何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传统产业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期笔谈邀请了多位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九五”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应根据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等变动趋势,选择城镇住宅、汽车、农用家电、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佐军
经济增长新动能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导出。生产函数等式左边是GDP或产量,等式右边是全要素生产率乘以生产要素投入。其中,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属于旧动能,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属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范畴,因为新动能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全要素生产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益富
运用科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陈益富(湖南省新田县委)早日实现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从国内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根本的途径在于充分运用科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通过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优化经济结构,构筑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1)选用生物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佐军
经济增长新动能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导出。生产函数等式左边是GDP或产量,等式右边是全要素生产率乘以生产要素投入。其中,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属于旧动能,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属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范畴,因为新动能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全要素生产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或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颜士高 左文亮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提供同一种服务或与此相关服务的企业和经营者在特定区域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特色服务区。这种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关联度强、服务网络化,资源共享、交易集约化,品牌效应、幅射面广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子修
“经济增长点”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来的,一般用于对产业成长的分析,将那些符合国情、有较高收入弹性、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带动系数,且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供给的产业,称之为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培育这些经济增长点作为主导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昌文
近期,东北三省出现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新东北现象"。对此,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新东北现象"成立的话,那么,它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但同时又不能完全用经济新常态来解释。除全国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外,东北地区的根本问题是: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没有很好地解决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老工业基地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所以,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要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要素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改革...
关键词:
东北新现象 新常态 国有企业 政府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江建平
在新常态背景下,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实现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迫切需要通过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虽然我国现阶段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需求能够引导供给,需求的发展和升级也会促进供给要素质量的改善和结构的优化,对于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一、扶持六大内需是培育增长新动力的有效抓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约束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社增 种项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要求我们正确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循环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传统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符合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点 循环经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康珂
进入新常态后,原有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增长动力转换。金融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快金融业转型,通过构建高效率、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系统,把资金配置给高效率企业,促进大众创业和居民消费,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支持。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增长动力 经济转型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