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5)
2023(10284)
2022(8515)
2021(7988)
2020(6462)
2019(14889)
2018(14496)
2017(26576)
2016(14726)
2015(17147)
2014(17271)
2013(16987)
2012(16099)
2011(15178)
2010(15201)
2009(14139)
2008(13772)
2007(12396)
2006(11280)
2005(10529)
作者
(43572)
(36447)
(36445)
(34794)
(23631)
(17189)
(16382)
(14221)
(14075)
(12929)
(12714)
(12121)
(12000)
(11934)
(11857)
(11352)
(10824)
(10753)
(10466)
(10100)
(9636)
(9042)
(8825)
(8479)
(8233)
(8128)
(7963)
(7754)
(7485)
(7334)
学科
(83497)
经济(83425)
管理(37291)
(32025)
方法(28510)
数学(25676)
数学方法(25533)
(24435)
企业(24435)
中国(23458)
地方(18460)
(17014)
(15564)
(14542)
(14362)
(14070)
贸易(14059)
业经(13982)
(13651)
(13573)
金融(13566)
地方经济(13151)
(12464)
银行(12430)
(12154)
(11810)
理论(11478)
农业(10834)
环境(10672)
(9682)
机构
大学(222097)
学院(219884)
(108249)
经济(106356)
研究(87681)
管理(76141)
中国(68030)
理学(63873)
理学院(63093)
管理学(62167)
管理学院(61747)
(48190)
科学(47767)
(47744)
(44776)
研究所(40354)
财经(37748)
中心(37646)
经济学(36431)
(35793)
(34542)
(32914)
经济学院(32548)
北京(31564)
(31177)
(28798)
师范(28469)
业大(28360)
财经大学(28032)
农业(27998)
基金
项目(137038)
科学(107790)
研究(102419)
基金(100367)
(87926)
国家(87273)
科学基金(73137)
社会(67564)
社会科(64063)
社会科学(64050)
基金项目(51039)
(50674)
教育(47951)
自然(43691)
(43409)
资助(42831)
自然科(42702)
自然科学(42685)
自然科学基金(41949)
编号(39382)
成果(33281)
(32222)
重点(31666)
(30899)
国家社会(29623)
课题(29623)
中国(28676)
教育部(28007)
(27974)
(26533)
期刊
(126645)
经济(126645)
研究(76501)
中国(51007)
(35848)
学报(33869)
(32841)
科学(31404)
管理(31309)
教育(27773)
大学(26249)
(25118)
金融(25118)
学学(24661)
经济研究(22535)
农业(22411)
财经(21293)
技术(20145)
(18699)
问题(16650)
业经(16202)
(15877)
世界(15488)
国际(15124)
(13177)
技术经济(12118)
统计(11472)
经济问题(10246)
(9616)
(9598)
共检索到35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健  
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培育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与GDP相称的国际第二大资本市场,恢复资本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化解资本市场的消极影响,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下跌、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这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券市场制度中国化,加强政府规制,以制度变革振兴中国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立鹏  王健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成了宏观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其消极影响极为明显。因此,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一个与全球GDP第二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恢复证券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度下跌、房产调控力度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最新发布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近年来外资投入中国的情形惊人,1993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外资流入第二大地区。 联合国的报告指出,1993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1950亿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兴市场要大量依靠外来资本推动其经济增长,因而外资的稳定流入对增长速度的维持至关重要。一旦外资出现不稳定,增长速度就难以维持,不但经济出现衰退,严重的甚至会爆发金融危机。正是这种原因,1994年和1997年全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志强  
论我国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胡志强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是商品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已得到了初步的发育,不论是资本市场的规模、结构,还是交易品种都有长足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阿尔弗瑞德·斯汀格  孙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无论在短期或长期,虚拟经济部门扩张中因现金资产的流入而可能具有吸收过剩货币的能力,因而起到了吸收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而各子市场对通货膨胀则可能存在不同方向和强度的吸收作用。文章在对近10年数据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吸收通胀能力指数",并发现资本市场整体上确存在着吸收通胀压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来源于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而股票和基金市场的扩张则与通胀正相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国利  陈雪娇  程森  
Nasdaq——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国利陈雪娇程森美国的Nasdaq成立于1971年,当初仅是一个“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A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y...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茜  
本文以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现金分红的视角为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提供证据,并选取2007—2017年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大股东与公司的现金分红显著正相关;第二大股东通过现金分红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控股股东特别是第二大股东应该通过现金分红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在长期,资本市场在扩张中因为现金资产的流入而起到了吸收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也会因为大量吸收现金、压抑实体经济的供给能力而促进通胀,两者的综合效果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通货膨胀的净作用。本文建立并计算吸收通胀净能力指数以量化该净作用,发现国债市场表现出促进通胀、股票和基金市场表现出吸收通胀压力的净作用,而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整体对货币供给的不显著则反映了"股经背离"和金融脱媒的事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陈守东  李夺  
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从1991年开始到世纪之交已经步人了第十个发展年头,在过去的九年间,市场在规范与探索中迅速发展,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得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证券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1999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949家,境外上市公司46家,筹资4400多亿元,股票市场筹资与银行贷款增加值之比达到10.26%,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以30%的速度发展,国内股票市值已达2.65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近32%,投资者大约4400多万户,投资基金44家,发行规模达505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万解秋  
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日益庞大和市场不断扩大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融入了这一市场,并给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带来了巨量资金与发展动能,但资本市场的开放与自由流动也隐含着某种不稳定因素,一旦触发,将使国内的货币与金融体系经受严峻考验。这正是已经为今天的研究者及管理体系的决策者所注目的问题。中国无疑也处于这一市场体系的严重影响之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戴纪星  
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背景,经济学界提出了“新经济理论”:美国经济九年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其成功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被视为新经济的两个主要特征。经济学家们宣称,“新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并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其带动下,美国以NASDAQ为代表蕴育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中国股市也在这种国际影响力以及政府扩容股市的政策作用下一度长达五年走牛,“新经济理论”完美地诠释了资本市场的经济基础,可是,却难以说明与中国几年来紧缩的货币政策相伴的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这一点仅仅从生产技术的角度是难以解释的。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对资本市场的考察中否定所谓“新经济”对资本市场乃至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