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1)
- 2023(14927)
- 2022(12954)
- 2021(12419)
- 2020(10110)
- 2019(23402)
- 2018(23354)
- 2017(44170)
- 2016(24688)
- 2015(28029)
- 2014(28119)
- 2013(27253)
- 2012(25076)
- 2011(22435)
- 2010(22789)
- 2009(20654)
- 2008(19934)
- 2007(17453)
- 2006(15423)
- 2005(13667)
- 学科
- 济(87777)
- 经济(87658)
- 管理(69976)
- 业(64233)
- 企(52697)
- 企业(52697)
- 方法(39324)
- 数学(33662)
- 数学方法(33196)
- 中国(28040)
- 农(26359)
- 财(24512)
- 业经(20823)
- 制(19106)
- 理论(18655)
- 学(18546)
- 贸(17992)
- 贸易(17977)
- 地方(17519)
- 易(17510)
- 农业(17166)
- 教育(15943)
- 银(15833)
- 银行(15790)
- 技术(15382)
- 务(15377)
- 财务(15303)
- 财务管理(15269)
- 行(15038)
- 和(14827)
- 机构
- 学院(342257)
- 大学(336760)
- 管理(131273)
- 济(128419)
- 经济(125244)
- 理学(112566)
- 理学院(111347)
- 管理学(109404)
- 研究(109001)
- 管理学院(108804)
- 中国(82329)
- 京(72160)
- 科学(67036)
- 财(62779)
- 所(54414)
- 江(51270)
- 农(50596)
- 中心(49917)
- 财经(49709)
- 研究所(48874)
- 业大(48175)
- 范(47461)
- 师范(47065)
- 北京(46200)
- 经(44919)
- 州(42591)
- 技术(41757)
- 院(39891)
- 农业(39360)
- 经济学(37690)
- 基金
- 项目(225161)
- 科学(175450)
- 研究(173041)
- 基金(157780)
- 家(135472)
- 国家(134248)
- 科学基金(114780)
- 社会(104261)
- 社会科(98477)
- 社会科学(98452)
- 省(90443)
- 基金项目(83714)
- 教育(83225)
- 划(75391)
- 编号(75199)
- 自然(72924)
- 自然科(71133)
- 自然科学(71118)
- 自然科学基金(69775)
- 资助(64961)
- 成果(62100)
- 课题(52657)
- 重点(50638)
- 部(49504)
- 发(48042)
- 创(47107)
- 项目编号(45912)
- 年(44039)
- 创新(43615)
- 教育部(42879)
共检索到507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磊
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培养质量的视角审视当前的中高职衔接实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无考核升学导致学习能力弱无化,膨胀的招生规模导致质量平庸化,无内涵的衔接导致培养质量表面化,管理欠规范导致运行过程随意化,以及两个办学主体导致隔阂的固有化等。针对这些实然问题,建议坚持严进严出的培养策略、以增退机制为抓手、以课程衔接为突破和以评价机制来促进过程管理等应然取向。
关键词:
培养质量 中高职衔接 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高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经历初步探索、试点推动、调整推进、多样发展等多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在结构逻辑上受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等多元结构因素影响,在历史逻辑上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同时经济体制与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政策变迁。进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阶段,要求中高职衔接培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动态协调多元结构要素的衔接培养政策,消解因路径依赖而造成的中高职衔接乱象,提升政策从制订到执行的效能,为高层次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荣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本研究以麦可思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本校抽样问卷调查为依据,调研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学生认知模糊、能力发展不平衡、培养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探讨在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渗透、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与中职分层对接、第二课堂能力培训模块等方面构建与中职对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高职衔接 调查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分段培养 衔接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鑫 柳燕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统一、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等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课程衔接 衔接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原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20年,取得显著进展,中、高职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是尚缺乏完善的体系,衔接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20年来,中、高职衔接的理论研究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分散到综合、由外在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初步的理论基础已经奠定。本文力求阐明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总体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维昭 何世松 贾颖莲
职业教育经过十年来的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诸多学科体系痕迹,严重影响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现有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教材等满足不了目前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的需要,更与当前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以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为例,分析了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谈竹琴 王友良
文章阐明了中高职衔接和课程衔接的涵义,分析了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论述了课程衔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衔接 高职英语 改革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