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0)
2023(2379)
2022(1747)
2021(1789)
2020(1485)
2019(3223)
2018(3345)
2017(4862)
2016(3645)
2015(4764)
2014(4836)
2013(3811)
2012(3507)
2011(3184)
2010(3387)
2009(2859)
2008(2829)
2007(2613)
2006(2311)
2005(2039)
作者
(8383)
(6983)
(6907)
(6829)
(4496)
(3334)
(3278)
(2758)
(2734)
(2725)
(2435)
(2415)
(2404)
(2367)
(2300)
(2175)
(2128)
(2103)
(2101)
(1985)
(1959)
(1893)
(1814)
(1761)
(1671)
(1606)
(1591)
(1587)
(1543)
(1518)
学科
教育(8104)
理论(8075)
(7702)
经济(7691)
教学(6522)
管理(6314)
(5655)
(5652)
企业(5652)
中国(5268)
业经(4537)
学法(4185)
教学法(4185)
(3704)
(3586)
学理(3492)
学理论(3492)
方法(3411)
研究(3151)
企业经济(2880)
经济理论(2847)
政治(2642)
思想(2625)
农业(2585)
思想政治(2520)
政治教育(2520)
治教(2520)
德育(2516)
学校(2381)
工作(1932)
机构
大学(44084)
学院(40716)
研究(14630)
教育(11308)
管理(10249)
(10067)
(9886)
师范(9824)
(9427)
经济(8968)
科学(8820)
理学(8364)
理学院(8189)
(8075)
中国(8054)
技术(7801)
管理学(7795)
管理学院(7722)
师范大学(7649)
职业(7576)
(7169)
(7052)
北京(6739)
研究所(6436)
(6089)
业大(6042)
(5694)
中心(5689)
农业(5355)
(5314)
基金
项目(24565)
研究(23268)
科学(18311)
教育(15275)
基金(13104)
(12186)
社会(11828)
编号(11799)
成果(11191)
社会科(10669)
社会科学(10665)
课题(10424)
(10350)
(10223)
国家(10167)
(9325)
科学基金(8203)
大学(7640)
规划(7163)
项目编号(6879)
基金项目(6553)
研究成果(6550)
(6347)
重点(6254)
(6218)
(5759)
(5596)
年度(5543)
(5481)
(5463)
期刊
教育(26423)
研究(18197)
中国(18149)
(13070)
经济(13070)
学报(7446)
大学(7149)
(7147)
职业(7007)
技术(5935)
高等(5614)
农业(5410)
科学(4910)
学学(4850)
(4746)
高等教育(4680)
管理(4452)
图书(4333)
技术教育(3944)
职业技术(3944)
职业技术教育(3944)
成人(3629)
成人教育(3629)
书馆(3391)
图书馆(3391)
(3194)
(3194)
论坛(3194)
业经(2460)
教研(2412)
共检索到74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现在似乎已经是共识了。如果仅从当今中国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比较少而社会又迫切需要这些人才的角度看,这个认识确乎是正确的。不过,还应看到,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适应一时之需,或者说不能仅仅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的暂时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啸  黄上芳  
君子是我国传统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之形象,公民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定位。我国现代教育一方面要吸纳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立足现代公民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继承深蕴在《四书》中的中华民族的君子教育思想,恪守中国立场,凸显中国风范。"君子"与"公民"的结合而产生的新形象就是"君子公民"。这一新形象力图把"修身为本的传统责任伦理"和"自由为本的现代权利道德"融贯为一体。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君子公民"就是以仁和自由为主要内涵的人之形象。培养君子公民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性。中国教育应自觉地以培养君子公民为己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George H.W.Richardson  David Blades  贾玉梅  
这篇论文是一个关于加拿大和日本中学生(194人)怎样理解和想象“世界公民身份”的实验性研究的结果。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尽管两国学生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在形成全球观念的能力上存在重大差异——尤其是在多大程度上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和把自己看作解决全球问题的积极参与者方面。基于此,目前正在进行旨在强调国际化和跨文化对话的课程改革的日、加两国教育当局必须注意这些与培养学生世界公民观念密切相关的可能性与矛盾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我国提出制造业要"超德(日)赶美",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用十年时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第二步是再用十年时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中位;第三步,即到204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领先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成为制造强国。根据中国工程院构建的制造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美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日处于第二方阵,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光龙  
论公民纳税意识的培养李光龙所谓纳税意识,我认为可包括两层含义:①知道自己取得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从事某种应税行为时要纳税;②知道不纳税是违反税法的,要受法律制裁。若具备应税条件时必须实施纳税行为。一、公民纳税意识缺乏的原因(一)客观原因西方人认为,只...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从公民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农民还不完全具备现代公民的特征,因而,他们就不是完全"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该是现代农民,现代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在缺乏公民传统的农村,培养农民的公民性迫切需要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季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李季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胜利  
特殊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这是特殊个体未来生存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召唤。根据特殊人群的特点,公民精神培养重在独立人格成长和公共理性建构。遵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特殊个体应以独特发展促进独立人格成长,并在平等交往的民主生活情境中培养公共理性。教育者应致力于发现特殊发展潜能,为特殊个体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开辟通道,培植公民人格长养的生境,并使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有机融合,将公民社会的基础建构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霄兵  
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內在要求,是我国广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应在现行的教育方针中增加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的表述,在修改教育法时增加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的规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雁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应该从科学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奉献服从意识和职业技能素质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常平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责任,应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责任是指个人为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而承担的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每个人应具有良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