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2)
- 2023(12507)
- 2022(10513)
- 2021(10016)
- 2020(8134)
- 2019(18396)
- 2018(18294)
- 2017(33829)
- 2016(19459)
- 2015(21699)
- 2014(21690)
- 2013(20593)
- 2012(19068)
- 2011(17196)
- 2010(17860)
- 2009(16151)
- 2008(16165)
- 2007(15145)
- 2006(13551)
- 2005(12288)
- 学科
- 济(70138)
- 经济(70060)
- 业(61852)
- 管理(51553)
- 农(46578)
- 企(40747)
- 企业(40747)
- 农业(31062)
- 方法(23821)
- 中国(22475)
- 业经(21166)
- 数学(19946)
- 数学方法(19628)
- 技术(18178)
- 财(17649)
- 制(17578)
- 地方(16982)
- 理论(15272)
- 学(14076)
- 银(13907)
- 银行(13882)
- 教育(13541)
- 行(13292)
- 策(12823)
- 贸(12389)
- 贸易(12372)
- 教学(12281)
- 易(12075)
- 体(11926)
- 发(11849)
- 机构
- 学院(262202)
- 大学(249171)
- 济(101782)
- 经济(99249)
- 管理(93718)
- 研究(87218)
- 理学(78778)
- 理学院(77927)
- 管理学(76502)
- 管理学院(76007)
- 中国(68410)
- 农(59366)
- 京(52849)
- 科学(51883)
- 财(48387)
- 江(45912)
- 农业(45103)
- 所(44339)
- 中心(41782)
- 业大(41656)
- 研究所(39341)
- 财经(36687)
- 州(36538)
- 范(36421)
- 师范(36085)
- 技术(35274)
- 经(33094)
- 北京(32857)
- 省(32008)
- 职业(30976)
- 基金
- 项目(162708)
- 研究(128713)
- 科学(126992)
- 基金(111512)
- 家(96072)
- 国家(95002)
- 科学基金(80831)
- 社会(77848)
- 社会科(73120)
- 社会科学(73102)
- 省(69372)
- 教育(62652)
- 基金项目(58073)
- 编号(57540)
- 划(55702)
- 自然(49044)
- 自然科(47910)
- 自然科学(47899)
- 成果(47523)
- 自然科学基金(47064)
- 资助(44685)
- 课题(41452)
- 重点(37362)
- 发(36965)
- 创(36659)
- 部(35608)
- 性(35254)
- 年(34971)
- 创新(34043)
- 农(32665)
共检索到420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降英
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持续更新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成为涉农高职院校自觉践行国家战略的使命。在跨界融合发展中,通过“产学研创推”一体化路径培养“智慧新农匠”,加快提升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成为涉农高职院校以提升质量、对接区域、服务产业,增强适应性、实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时代责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降英
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促使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同要求。文章分析了涉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路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诠释了智慧新农匠培养目标的内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总结了以“产学研创推”为路径,“校院共治”为体制、“专所共融”为机制的培育模式;提出了优化迭代人才培养目标、融贯延长人才培养链条、持续放大人才培养优势的建议。成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亚纯 李美娜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逻辑起点。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把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审视其内部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存在诸多现实生态病理,如生态理念模糊、生态结构失衡、生态系统阻滞等。鉴于此,文章提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路径。一致性适应:筑牢“四大堡垒”,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互补性适应:突出“数字技术”,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转型。系统性适应:拓宽“时空逻辑”,工匠精神培养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适应性 培养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静 张蚌蚌 布都会 陈帝伊 韩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营 雷忠良
当代工匠精神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时代特征,其内涵应包含知识、能力、素质、文化四方面要素。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中面临工匠精神的认同度不足、工匠精神的研究不够深入、工匠精神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应进一步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工匠精神实质;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拓宽工匠精神培养渠道;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拓展工匠精神培养手段;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推动工匠人文精神的前置培养。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学将 王猛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时代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最后,结合武汉工商学院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殿红 徐龙海
本文基于项目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涉农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公共选修课项目化管理的进程,并进行了价值分析。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涉农高职院校 公共选修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森富
为大力推进高职现代农业类专业创业教育,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建设中,构建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主干课程中,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化创业为抓手,将毕业论文与创业、教师科研与创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并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关键词:
创业教育 现代农业 项目化创业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亚春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认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数学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思维 探索 实践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吕红刚
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学与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培育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传峰
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隶属于国有现代化农业企业——黑龙江垦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校场一体"优势,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与黑龙江垦区的农牧场深度合作,结合农业的生产季节,聘请农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在农忙季节组织学生由师傅带领参加农业生产,农闲季节由学校的教师传授理念知识,从而实现具有农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为垦区培养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业产业工人。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涉农专业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影 任航 罗通彪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贯彻落实新职教法的根本选择。依托新职教法的精神内涵,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为价值指向。通过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家资历框架;聚焦“三教”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科学把握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崔永健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四大功能之首,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立足西北、放眼全国,近年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实行双轮驱动,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启动了2008版培养方案,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了学风建设"五大工程",使本科培养人才质量稳步提升,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关键词:
农林院校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迎君 易官美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当前职业技术院校的首要任务。根据观光农业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职业素质养成工作实际,对观光农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养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旨在为我国高职相关专业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观光农业 职业素质 平台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