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1)
2023(10016)
2022(8358)
2021(7406)
2020(5778)
2019(12849)
2018(12499)
2017(22604)
2016(12513)
2015(14139)
2014(13612)
2013(13234)
2012(12499)
2011(11578)
2010(11923)
2009(10827)
2008(10772)
2007(9781)
2006(9030)
2005(8322)
作者
(36044)
(30241)
(30107)
(28211)
(19201)
(14436)
(13398)
(11619)
(11502)
(10869)
(10296)
(10114)
(9884)
(9791)
(9385)
(9243)
(8907)
(8780)
(8667)
(8645)
(7790)
(7508)
(7314)
(7030)
(6913)
(6856)
(6725)
(6716)
(6235)
(6104)
学科
(54811)
经济(54774)
(36236)
管理(34676)
(27537)
企业(27537)
中国(20884)
地方(19582)
(17893)
技术(16020)
业经(15177)
方法(14586)
农业(12255)
数学(11746)
数学方法(11611)
(11327)
地方经济(10779)
技术管理(10748)
理论(10712)
(10582)
银行(10554)
(10391)
(10335)
金融(10335)
教育(10332)
(10327)
(9663)
贸易(9647)
(9610)
(9246)
机构
学院(175769)
大学(169762)
(73273)
经济(71630)
研究(66543)
管理(62373)
理学(51939)
理学院(51301)
管理学(50449)
管理学院(50124)
中国(49497)
科学(39671)
(37866)
(33971)
(31772)
(31570)
研究所(30520)
(29782)
中心(29302)
(26612)
师范(26366)
业大(25030)
北京(24537)
农业(24355)
(24284)
(24138)
财经(23751)
技术(22743)
经济学(22141)
(21846)
基金
项目(111527)
科学(87470)
研究(87453)
基金(75092)
(65235)
国家(64565)
科学基金(54684)
社会(54191)
社会科(51239)
社会科学(51229)
(48434)
教育(41041)
(39028)
基金项目(39014)
编号(36530)
自然(31996)
(31697)
自然科(31290)
自然科学(31284)
自然科学基金(30688)
成果(29687)
资助(29604)
课题(28106)
(26967)
发展(26036)
重点(26013)
(25577)
创新(25311)
(23290)
(22841)
期刊
(91947)
经济(91947)
研究(58122)
中国(49276)
教育(33386)
(31403)
管理(27173)
学报(25252)
科学(24340)
(22593)
农业(22040)
技术(19822)
大学(19611)
(18900)
金融(18900)
学学(17979)
业经(17168)
经济研究(14700)
(12701)
财经(11695)
问题(11430)
职业(10612)
科技(10562)
(10369)
(10206)
论坛(10206)
技术经济(9942)
商业(8748)
图书(8729)
(8691)
共检索到291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名梁  
<正>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到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以及2024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随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和研讨的热门话题,上升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轶锋   高珂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将会对人力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结构带来显著的需求变迁,为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对劳动者的学习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人机协同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诉求,职业教育需要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等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志星   郭茜  
<正>在这个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发展特征的新时代,培育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尤为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这一部署突出显示了人才培养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为依靠高素质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揭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这对促进和推动我国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果说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资金和资源的高投入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数字化为特征,旨在追求高效能、高效益、高质量的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人才需求引导、“供给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主体侧”的人才创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顶层设计,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保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供给;激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支撑;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耀焜  
办好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一个目标",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抓好"三个教育",即明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与技能教育、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华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当前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以及《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目标,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建设,提高中高职衔接水平,同时要把促进职普融通、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苏华  陈建环  
针对产业升级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专业为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平台,实现"场地共建"、"设备共享"、"资源共融"、"人才共育"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现代检测、设计与制造技术于学习、培训课程中,满足员工岗位变迁和企业发展需求。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行之有效,取得了众多成果,值得推广和复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善超   熊乐天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原始创新,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原始创新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仅仅依靠高等教育阶段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贯穿整个小学、中学、大学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小学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是指在保障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根据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成长规律,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的系统性建构。然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融入课程建设时面临环境不良、制度困顿、技术锁定等困境。通过弘扬育人文化、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完善制度供给、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加强技术研发与提升教师胜任力,强化课程建设的技术之柱,或可破解上述困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新飞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加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超  
产业园区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高职院校融入产业、根植园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提升企业群、产业区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的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入困境基础上,基于深度融入产业园的“三融两生两进”办学模式,“精准设置、聚力共建、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适应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索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期培养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