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6)
- 2023(7919)
- 2022(6427)
- 2021(6223)
- 2020(4880)
- 2019(11151)
- 2018(11192)
- 2017(18003)
- 2016(11020)
- 2015(12280)
- 2014(12626)
- 2013(11213)
- 2012(10291)
- 2011(9354)
- 2010(9766)
- 2009(8451)
- 2008(8166)
- 2007(7673)
- 2006(6755)
- 2005(5924)
- 学科
- 管理(31261)
- 业(28448)
- 企(25192)
- 企业(25192)
- 济(24466)
- 经济(24432)
- 教育(22342)
- 中国(16443)
- 技术(16345)
- 理论(12640)
- 技术管理(11336)
- 教学(10766)
- 学(9599)
- 农(8625)
- 制(7926)
- 财(7491)
- 业经(7478)
- 方法(7441)
- 体(6771)
- 学法(6228)
- 教学法(6228)
- 研究(6169)
- 银(6007)
- 银行(5982)
- 地方(5830)
- 行(5830)
- 发(5633)
- 融(5509)
- 金融(5502)
- 学理(5459)
- 机构
- 大学(140014)
- 学院(138047)
- 研究(51516)
- 管理(46500)
- 济(42384)
- 经济(40981)
- 理学(39353)
- 理学院(38797)
- 管理学(37947)
- 管理学院(37643)
- 教育(32500)
- 京(31775)
- 科学(31292)
- 中国(31106)
- 范(29442)
- 师范(29195)
- 所(25542)
- 江(24607)
- 技术(23657)
- 师范大学(23549)
- 研究所(23304)
- 中心(22175)
- 农(21767)
- 财(20805)
- 北京(20795)
- 职业(20497)
- 院(19459)
- 业大(19415)
- 州(18935)
- 农业(16858)
- 基金
- 项目(91293)
- 研究(76286)
- 科学(73053)
- 基金(58987)
- 家(51376)
- 国家(50704)
- 教育(44539)
- 社会(43586)
- 科学基金(42638)
- 省(40920)
- 社会科(40845)
- 社会科学(40839)
- 划(35678)
- 编号(34009)
- 成果(30576)
- 基金项目(30455)
- 课题(28899)
- 自然(25428)
- 创(25363)
- 自然科(24901)
- 自然科学(24890)
- 自然科学基金(24469)
- 年(24055)
- 重点(22470)
- 创新(22468)
- 资助(21969)
- 规划(21512)
- 发(21397)
- 部(20725)
- 项目编号(20690)
共检索到22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际銮
目前,我们一直在谈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但为什么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反而我们的顶尖科学家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总是与诺贝尔奖无缘?高校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如此稀缺?我一直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状的?是不是我们长期以来固有的教育体系有了问题?或者说有哪些掣肘因素在影响我们高等教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秉林 陈枫 王新凤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是扎根中国本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经验。基于本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需要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在中高考制度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工具与方法,完善包括专门的课程、教师、科研、组织与制度在内的培养体系和支持系统,构建涵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多阶段、动态性、长周期的评价机制,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效率和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晓峰 林成涛 王悫
认为研究生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最后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对培养和确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探索建立的基于研究生特点的体育工作体系,以及研究生体育工作的育人特色及初步成效。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体育工作 全面发展 终身习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虞宁宁 刘承波 李仲浩
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坚定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具有自主性、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国际先进性,以及培养环境的包容性和异质性等基本特征。建设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应坚持目标引领,优势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强化研究型大学在体系中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系统内部、领域内外、国内国外的高效协同与和谐互动;坚持数智化体系建设,以数字智能教育赋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培养 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关键词:
适应性专长 常规专长 PFL测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英才教育 早期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要求.首重德育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做好德育工作是大学承担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德育及其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体制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守攻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作为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林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林业科研领域的国家队,本院在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庆
中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治校之策。我们认为,制度立校是基础,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保证;文化立校是目标,是办学境界的最高追求;特色立校是手段,是打造品牌的有效举措;业务立校是根本,是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业务立校是提升高考成绩的根本之策,高考是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我们的定位就是旗帜鲜明的办"学术型高中",就是要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生源。重点高中不是
关键词:
高考备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术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