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5)
2023(5037)
2022(4272)
2021(4288)
2020(3564)
2019(8373)
2018(8816)
2017(14655)
2016(9565)
2015(11226)
2014(11498)
2013(10570)
2012(10173)
2011(9741)
2010(10399)
2009(9430)
2008(9373)
2007(8888)
2006(8344)
2005(7769)
作者
(25575)
(21291)
(20583)
(20244)
(13340)
(10148)
(9790)
(8286)
(7995)
(7949)
(7059)
(7045)
(6879)
(6860)
(6569)
(6548)
(6476)
(6220)
(6175)
(6123)
(5860)
(5354)
(5179)
(5084)
(4884)
(4840)
(4829)
(4782)
(4318)
(4308)
学科
(26560)
经济(26533)
教育(21864)
管理(18352)
中国(17871)
(16774)
(11961)
企业(11961)
理论(11329)
方法(10902)
教学(9707)
(9228)
数学(9119)
数学方法(8979)
(8323)
(8183)
(7692)
(6918)
银行(6893)
(6676)
(6518)
贸易(6510)
(6391)
(5901)
研究(5758)
业经(5605)
(5461)
金融(5457)
农业(5434)
学法(5433)
机构
大学(139657)
学院(134584)
研究(48580)
(45357)
经济(43999)
管理(38260)
教育(32147)
(31815)
中国(31580)
理学(31030)
理学院(30535)
(30107)
师范(29983)
管理学(29843)
管理学院(29553)
科学(27101)
(26641)
(25007)
师范大学(24314)
(22735)
研究所(22130)
北京(22072)
财经(20274)
中心(19681)
技术(18990)
(18689)
职业(18458)
(18138)
(17140)
(16765)
基金
项目(70635)
研究(63539)
科学(54070)
基金(43712)
教育(39284)
(36129)
国家(35596)
社会(35007)
社会科(32625)
社会科学(32615)
编号(30888)
成果(30306)
(29442)
科学基金(27774)
(26731)
课题(25497)
(22372)
基金项目(21709)
项目编号(18442)
资助(18430)
(18269)
规划(18068)
(17914)
重点(17529)
(16514)
(16193)
(16160)
阶段(16113)
教育部(16107)
(16067)
期刊
研究(58157)
教育(57792)
(57342)
经济(57342)
中国(37812)
(19551)
学报(19295)
(15977)
技术(15952)
大学(15830)
科学(15468)
职业(14653)
管理(14513)
(13124)
金融(13124)
学学(12885)
财经(11693)
农业(10969)
(10143)
技术教育(9419)
职业技术(9419)
职业技术教育(9419)
业经(9070)
经济研究(8826)
(8721)
论坛(8721)
问题(8483)
图书(8109)
(7869)
高等(7297)
共检索到227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需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着眼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本落脚点,以着眼于民族、贡献于人类为基本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出发点,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创造和享受文明幸福的中国人,学校教育的最终指向乃是立德树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信豪迈的中国人。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需要切实把握时代精神,以促成当代中国教育的大格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晓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注、关心青年学生成长,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川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时代新人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山红红  
高等教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校必须主动作为,以新作为、大作为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探索发展新路径,立足特色、做大特色、做强特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党的十九大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是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也决定了高校在新的征途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推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庆涛   齐媛   侯金芹   张冲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生命线”战略地位,坚持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关键力量,坚持把“培根铸魂”作为内容主线,坚持把“大思政”观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学生幸福人生作为终极目标。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高,持续壮大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着力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建设,全面推进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揭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深入贯彻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会议精神,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立标杆,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召开系列会议,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伊焕峰  
文章首先对民族复兴的内涵与时代新人培养的意义进行简析,然后在本领、信念和奋斗精神相关方面,对时代新人的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在发挥领导作用和合力育人相关基础上,对时代新人的培养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部内各单位要持续开展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推动青年同志加强党史和理论学习,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财政工作,把政治要求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今年是我们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点,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党的一百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李芳  
从治理发展的历史中抽绎出治理的演变规律、变革动因与逻辑,然后由一般到特殊,开展中国特色科技治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科技治理变革的动力源自科技—产业—社会的相互作用,根本原因是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技术的工具化是科技治理调试的逻辑起点;治理的基本目标是趋利避害,表现在科技治理中则是增进人类福祉和促进科技向善,这决定了科技治理推进的3个主要方向,即创新加速、赋能加速以及风险防范;范式变革下,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复杂系统中,要求体系化推进科技治理;对应当前亟待解决的5类问题,中国科技治理体系需要至少具备4种功能,对应构建4大治理系统,并通过运行机制和治理工具的设计完善来重塑各主体的利益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明确责任与担当。要运用"新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抓准"真问题";要提倡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新模式",坚持从"真问题"出发,做好"真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视野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新境界",努力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真创新";要真正把高等教育研究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向而行,在回应关切、服务需求中作出"新贡献",真正满足服务人民、回应需求、创新理论、科学决策、推动实践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资政、咨教、咨询服务,切实保证所取得的成果"真管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会燕  
增值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理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理论生成、方法选择与内容构建等是研究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应从增值评价共同体、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增值评价技术等维度探寻实践进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瑞强  胡军华  付仙兵  
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劳动育人是"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蕴含与逻辑演进,系统思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方面仍存在的设计碎片化、实践浅层化、评价简单化等问题,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劳动教育能力提升计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体现在教育领域,直指推进教育民生要在目标、内涵、要求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新时代教育民生是建立在民生观、教育观以及相关的公平观、发展观、质量观等基础之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教育民生的层次性和进阶性内在特征,使得教育民生诉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对民生“三感”的超越性要求,到精神性民生的普遍性追求,教育民生呈现“水涨船高”之势。新时代推进教育民生要特别重视重点领域的阶段性教育民生,高度关注普遍性的精神性教育民生,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托底性教育民生,以及切实加强教育民生建设的评价监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文婧  刘月  
中小学教师德性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其生成基础是教师的生命境遇,其实质是一种实践道德,最终指向关系和谐。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德性具有其个体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同时还具备自律性、生成性、示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德性的培养有其时代必要性,文章主要从外部培养路径和内部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绪军  温贻芳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是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人才培养应该在变革指向、变革策略、变革导向等方面充分理解其变革意蕴,人才培养变革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变革策略重点从体系贯通、专业升级、培养方案优化、资源共建共享、师资提质、制度保障探索其实施路径;变革导向聚焦从科学性、协同性、贡献度评价其培养成效。同时,高职院校要快速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