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4)
2023(2746)
2022(2310)
2021(2139)
2020(1874)
2019(4134)
2018(4171)
2017(6507)
2016(4314)
2015(4952)
2014(4872)
2013(4521)
2012(4294)
2011(3589)
2010(4239)
2009(3778)
2008(3454)
2007(3073)
2006(2673)
2005(2511)
作者
(12813)
(10790)
(10624)
(10289)
(7278)
(5248)
(4958)
(4164)
(4118)
(4046)
(3717)
(3669)
(3643)
(3565)
(3536)
(3517)
(3206)
(3120)
(3111)
(3081)
(2962)
(2905)
(2676)
(2537)
(2529)
(2498)
(2437)
(2433)
(2403)
(2286)
学科
审计(12077)
(8651)
经济(8642)
管理(7103)
(6682)
各类(5853)
(5199)
企业(5199)
(4974)
理论(4780)
教学(4745)
中国(4724)
教育(4461)
方法(3640)
(3443)
学法(3384)
教学法(3384)
学理(3077)
学理论(3077)
(3040)
研究(2825)
技术(2479)
农业(2361)
数学(2272)
(2229)
数学方法(2168)
地方(2161)
业经(2107)
(1708)
财务(1703)
机构
学院(52708)
大学(52151)
研究(20172)
科学(14583)
(14124)
管理(14004)
中国(13966)
(13607)
经济(13557)
(12819)
(12144)
理学(11646)
理学院(11449)
管理学(11041)
管理学院(10946)
农业(10755)
研究所(10605)
(10267)
业大(10185)
技术(9675)
(9629)
中心(8673)
(8570)
(8109)
师范(7969)
(7643)
(7623)
北京(7553)
教育(7304)
职业(6894)
基金
项目(34976)
研究(25243)
科学(24963)
基金(21529)
(20190)
国家(19996)
(16367)
科学基金(15509)
教育(14035)
(13256)
社会(12232)
社会科(11402)
社会科学(11395)
编号(11224)
基金项目(11122)
自然(10973)
自然科(10652)
自然科学(10649)
自然科学基金(10434)
成果(10312)
课题(9517)
资助(9316)
重点(8971)
(7788)
(7593)
计划(7454)
科技(7255)
科研(7202)
创新(7058)
(7057)
期刊
中国(22113)
研究(17140)
(17121)
经济(17121)
教育(15130)
学报(13715)
(12375)
科学(9624)
大学(9541)
审计(9102)
学学(8809)
(8547)
农业(8018)
技术(6054)
管理(5456)
职业(5159)
(4923)
会计(4240)
业大(4029)
财会(3675)
(3591)
技术教育(3454)
职业技术(3454)
职业技术教育(3454)
林业(3451)
农业大学(3254)
经济研究(3209)
财经(3084)
图书(2996)
内部(2958)
共检索到92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海坤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为本"不是一个抽象目标,而是一个渗透在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具体实践方法。当前,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从北京市审计系统的总体情况看,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深化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的需要。当前,尤其要注意克服以下四种倾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奇  王华彪  阎杰  
大力培养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的应尽之责。高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应当避免"丢下嘴里肉,静等河里鱼"的倾向,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加紧培养人才;避免"好钢用刀背,好柴烧沸水"的倾向,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避免"凤凰引不来,孔雀又南飞"的倾向,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千方百计留住人才;避免"舍了孩子,又没套住狼"的倾向,立足岗位需要,催生优质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朱泓  刘志军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型大学具有高水平学科、高素质师资、前沿性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优势,理应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但最终体现于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培养方案的问题会使人才培养"先天不足"。下面以某典型研究型大学为例,分析本科培养方案现存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做一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景彤  梁婧  
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短期目标,这既是为了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和短板突出等重点问题,也是为中长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和阶段更替创造条件,是供给侧改革起步阶段的具体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景彤  梁婧  
推进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短期目标,这既是为了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高杠杆、高成本和短板突出等重点问题,也是为中长期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和阶段更替创造条件,是供给侧改革起步阶段的具体手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永昌  
为了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调整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国务院决定采取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推进大项目建设,以此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艳  童勋  
组织资本能够促进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形成惰性,阻碍企业创新,因此有必要对组织资本的惰性及其克服进行研究。文章介绍了组织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内涵,从认知及学习角度分析了组织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别从惯例、结构及文化三个方面阐述组织资本惰性的来源,并探讨其克服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璇  
大学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着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大学是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地方,大学应当始终坚守自己学术事业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围绕行政服务,强化内部行政,实现行政人员专业化、专门化。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高校"克服行政化倾向"的话题再次引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单佳平等在《中国高教研究》第4期撰文认为,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在于合作,从目前来看,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其奋斗目标主要还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合作的观念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具体讲,高校是在发展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虽然服务地方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但是其在绝大多数高校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在决策时带有明显的自利行为,追求其行为的利益最大化;在其做出选择时,选择的行为举措必须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彦龙  
校企联合培养、优势互补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企业培养和提供特定规格人才、满足企业需要的最好方式。近年来,辽宁省渤海大学管理学院通过与锦州银行的合作,总结提出校企合作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一体化定位机制。要改变传统模式下学校单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探索学校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应该考虑的因素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了解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利益需求和用人质量要求,探讨校企双方认可的人才质量标准,在人才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和义  
近几年,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克服行政化倾向方面的讨论很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造成大学行政化色彩浓,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既需要政府改进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大学主动的自觉作为,整体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而推动大学在自主办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并切实履行其对国家、民族及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郝德永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力度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运动,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然而,新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种种与新课程改革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与声音已现端倪,使新课程改革面临着困惑与挑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奕延  李存金  李晔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易滋生知识共享敌意行为,进而阻碍组织的知识学习并影响创新活动的开展。文章通过回顾已往文献,分析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知识共享敌意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决策视角入手,基于公平准则机制,提出将均等模型、互惠模型以及情绪模型作为克服知识共享敌意的有效路径,并通过模型做出了降低知识共享敌意的详尽分析,最后对此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平而不尖”的问题,存在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科研体制、评价体制、教师考核制度、学生培养制度等方面。大学如何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海瑞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路铁刚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