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3)
2023(7392)
2022(6262)
2021(6137)
2020(4881)
2019(11573)
2018(11523)
2017(20172)
2016(12628)
2015(14432)
2014(14688)
2013(13325)
2012(12535)
2011(11745)
2010(12402)
2009(11316)
2008(10850)
2007(9868)
2006(9017)
2005(8366)
作者
(31357)
(26012)
(25469)
(24991)
(16964)
(12414)
(12042)
(10128)
(9949)
(9937)
(8715)
(8644)
(8533)
(8408)
(8344)
(8098)
(8098)
(7756)
(7654)
(7643)
(6883)
(6412)
(6316)
(6283)
(6137)
(5925)
(5839)
(5824)
(5312)
(5309)
学科
(32959)
经济(32915)
管理(25900)
(23710)
教育(23027)
(18348)
企业(18348)
中国(17218)
理论(12945)
(11665)
教学(11193)
方法(11004)
(10105)
贸易(10099)
(9928)
(9434)
(9320)
(8851)
数学(8797)
数学方法(8510)
(7871)
金融(7871)
(7653)
业经(7355)
农业(7217)
(7067)
银行(7057)
地方(6923)
(6878)
技术(6751)
机构
大学(163628)
学院(160897)
研究(62945)
(59225)
经济(57539)
管理(51302)
理学(42801)
理学院(42119)
中国(41485)
管理学(41172)
管理学院(40823)
(37189)
教育(35782)
(34377)
科学(34344)
师范(34236)
(31477)
(29538)
研究所(28245)
师范大学(27868)
(27487)
中心(26760)
北京(25221)
技术(23004)
(22714)
财经(21860)
职业(21839)
(21696)
(21477)
(19818)
基金
项目(94992)
研究(83364)
科学(75445)
基金(61985)
(51635)
国家(50948)
教育(48687)
社会(47290)
社会科(44471)
社会科学(44463)
科学基金(42281)
编号(38922)
(38679)
成果(36842)
(35037)
课题(31823)
基金项目(30137)
(27175)
资助(26364)
自然(23712)
(23388)
重点(23365)
(23197)
自然科(23150)
自然科学(23143)
项目编号(23115)
规划(23054)
自然科学基金(22698)
(22094)
教育部(21047)
期刊
(69907)
经济(69907)
教育(65608)
研究(65386)
中国(48003)
(20768)
(20015)
管理(19706)
学报(18822)
技术(18638)
科学(17692)
(17635)
金融(17635)
职业(17156)
大学(16275)
农业(14264)
学学(12898)
国际(12345)
(11150)
论坛(11150)
(10938)
经济研究(10935)
技术教育(10760)
职业技术(10760)
职业技术教育(10760)
财经(10414)
业经(10227)
(9170)
问题(8784)
世界(8757)
共检索到27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张婷婷  胡佳怡  
二战后,美国国际教育政策目标定位经历了从"精英外语人才"到"区域问题专家"再到"全民全球胜任力"的一个发展过程。"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在过去的20年间发展了三种不同的逻辑:"模块要素逻辑"、"主客关系逻辑"和"行动程序逻辑",不断地将"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从学理讨论推向一线教育实践。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在借鉴美国"全球胜任力"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价值立场,建构中国自己的"全球胜任力"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是未来中国国际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文平  
国际教育援助是日本对外援助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援助理念来讲,日本认为教育是一项人权,援助教育可以削减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实现人类安全,接收教育援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更应依靠自助。日本对国际教育的具体政策主要是:将基础教育主要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来看待;对于高等教育,则主要通过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且援助的重点从专业技术转向管理。最后,日本国际教育援助的区域重心已向非洲转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清平  吕鹏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揭示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为制定相应的创业培养对策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佩林  
为优化"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在对"大思政"和"工匠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缺乏精益求精精神、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创新精神等方面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加强教学引导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切入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其关键着力点就是对学习力的关注与培养,这既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又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生学习力培养与生成的关键在于实现"还教于学"、"还学于生"和"还生于人"的三大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红  
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审视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尝试提出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岑逾豪  杨媛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毕业生就学体验调查数据,分析了硕士生在地国际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这些经历对其全球胜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硕士生读研期间都有在地国际化经历;其中,与国际人员交流、参与国际化主题研讨可以显著提升硕士生的全球胜任力;做外文学术汇报、与外国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能够进一步提升有跨境经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分析发现,在地国际化不能取代也无法超越跨境国际化,在地国际化仍是提升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树立在地国际化培养理念和政策自觉,拓宽在地国际化资源的供给与宣传,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理念与实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代光英  冯维  
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多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围绕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经验,今呈现供交流与研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坚  
文章阐述了"卓越技师"教育理念下加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内涵,进而提出应从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等五方面来构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路径,以期增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就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董筱婷  
据国际教育组织网站2013年2月21日报道,国际教育组织两个分支机构——纳米比亚全国教师工会(Namibia National Teachers'Union,简称NANTU)和芬兰教育工会(Trade Union of Educa-tion of Finland,简称OAJ)共同签署了一份为期3年的教师培训协议,此举不仅旨在增进两个机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琴  林竹  
本文梳理了胜任力研究的发展史,然后追踪胜任力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变迁,指出其存在的不同点与共同点,并分析了胜任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骆力明  孙众  魏志慧  
赵勇教授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知名教授、作家,主要研究全球化教育及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曾主持设计致在培养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学校体系,开发了支持第二语言学习的大型游戏社区,建立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心。赵勇教授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20多本专著,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AERA)颁发的早期学术成果奖(Early Academic Career Awards),并被《技术与学习杂志》(Technology&Learning Magazine)评为2010年全球教育技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他目前任国际教育学会的理事、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红  
汉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汉语国际传播和推广的效果。在提高师资培养专业性的同时,积极开拓新思路,加强培养的针对性。紧紧抓住跨文化核心,培养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民族文化使命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截至2015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侯磊  
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建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讨论了体验项目选择的原则,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任务,探讨了文化体验活动的操作流程,分析了活动的成效,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伶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增大、社会文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有人才培养成果来看,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存在脱节,就业质量低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部分高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成了教育界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本研究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等方法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标准缺失;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