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2)
- 2023(7381)
- 2022(6193)
- 2021(5556)
- 2020(4619)
- 2019(10334)
- 2018(9999)
- 2017(17863)
- 2016(10476)
- 2015(11605)
- 2014(10933)
- 2013(10496)
- 2012(9626)
- 2011(8748)
- 2010(8697)
- 2009(7642)
- 2008(7505)
- 2007(6581)
- 2006(5713)
- 2005(4928)
- 学科
- 济(34581)
- 经济(34531)
- 管理(25565)
- 业(25266)
- 企(19387)
- 企业(19387)
- 方法(16411)
- 数学(14596)
- 数学方法(14415)
- 学(11101)
- 农(11076)
- 中国(9715)
- 财(9296)
- 贸(8492)
- 贸易(8491)
- 易(8289)
- 业经(7874)
- 农业(7461)
- 理论(7355)
- 技术(6473)
- 制(6229)
- 环境(5775)
- 教育(5691)
- 地方(5531)
- 务(5473)
- 财务(5470)
- 财务管理(5458)
- 教学(5283)
- 银(5228)
- 企业财务(5207)
- 机构
- 大学(146983)
- 学院(146158)
- 研究(56804)
- 济(53691)
- 经济(52621)
- 管理(49170)
- 理学(43593)
- 农(43013)
- 理学院(42974)
- 管理学(41867)
- 管理学院(41665)
- 科学(41331)
- 中国(38790)
- 农业(34972)
- 业大(32968)
- 所(32105)
- 京(31431)
- 研究所(30123)
- 中心(24072)
- 农业大学(23134)
- 江(22290)
- 财(22131)
- 院(20797)
- 省(20094)
- 技术(19550)
- 室(19512)
- 北京(19164)
- 业(18767)
- 范(18250)
- 财经(18224)
- 基金
- 项目(109135)
- 科学(82850)
- 基金(77861)
- 家(74160)
- 国家(73552)
- 研究(68464)
- 科学基金(59755)
- 省(44473)
- 自然(43307)
- 自然科(42334)
- 自然科学(42310)
- 自然科学基金(41602)
- 基金项目(41533)
- 社会(41491)
- 社会科(39212)
- 社会科学(39198)
- 划(38696)
- 教育(32944)
- 资助(31827)
- 重点(26016)
- 编号(25208)
- 计划(25088)
- 创(23548)
- 科技(23245)
- 发(23144)
- 部(22953)
- 科研(22271)
- 创新(22025)
- 业(21631)
- 农(20201)
共检索到207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纪文飞 郭敏 代海敏 汪小福
鉴定了安徽省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Pers.)Link],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该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马铃薯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PDA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赵艳珠 黄连江 韦刚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芒果树上分离了6个芒果炭疽病菌株,用10个不同培养基在暗中26℃下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膏培养基对芒果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在测试浓度范围内,供试菌株的产孢量基本与酵母膏的含量呈正相关。促进该菌产孢的最适酵母膏浓度为8~10g/1000ml。芒果树嫩叶培养基比成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有利。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形成,酵母膏培养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韦仕岩 黄卓忠 陈振妮 覃晓娟 汪茜 王灿琴
分别在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含水量条件下培养金福菇Tg-505菌株,比较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探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基含水量对金福菇Tg-505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5~35℃范围内,金福菇Tg-505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势最佳,日平均生长速度最大为5.99 mm;酸碱度在pH 5.0~10.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pH 7.0~8.0时菌丝生长势最佳,生长速度最快;培养基含水量在50%~75%范围内菌丝能够生长,含水量为65%~70%时,其菌丝洁白、粗壮、长势好,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77 mm/d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裕琪 梁德霖 孔繁春
结合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工作,对用于该菌生长的豆类培养基进行了比较,从中选出日本菜豆制作的培养基,在对晚疫病菌菌株的分离、培养、保存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开展晚疫病菌的研究工作十分有利。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培养基,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凝 王永红 储炬 巫延斌 储消和 庄英萍 张嗣良
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
关键词:
除虫链霉菌 阿维菌素 菌丝形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勇 叶小金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设计了5种培养基配方,观察比较6株银耳芽孢菌株在这些培养基上的银耳菌丝萌发情况,筛选出能够较好萌发银耳菌丝的培养基。结果表明,2和5号培养基,芽孢生长没能够萌发成菌丝,特别是5号培养基,芽孢形态清淡,流动性强;1、3和4号培养基银耳芽孢形态呈粘稠状,部分银耳菌株芽孢能够萌发成银耳菌丝,较为合用于银耳菌种的扩繁和保藏。3号培养基用作银耳芽孢萌发成菌丝培养基效果明显。
关键词:
银耳 芽孢 培养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而勋 杨媚 张华 刘自珠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和培养基种类对菜心 (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Sacc .)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 8~ 35℃ ,最适温度均为 2 5℃ ;在 10~ 35℃范围内 ,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 ,最适温度为 2 5℃ ;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 5 3℃ ,10min或 5 5℃ ,5min。病菌在pH 3 0~ 10 0均能生长及产孢 ,最适pH值均为 6 0。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 ,但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干物质的积累和孢子量的...
关键词:
菜心 炭疽病菌 生长 产孢 孢子萌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有金 尹华群 罗宽 邱德文
为了得到最高菌丝产量,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激活蛋白菌株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激活蛋白菌株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20% 1 号培养基,以温度 26 ℃,培养时间 60 h,转速 160 r/min,每个 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 120 mL,接种 4 mm×4 mm 的菌丝块 7 块,加入 8 粒玻璃珠于三角瓶为最佳,菌丝干重产量最高,达到 13.8 g/L.
关键词:
激活蛋白 温度 装液量 菌丝干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忠顺 龙月娟 朱书生 崔军 陈中坚 魏富刚 何霞红 朱有勇
【目的】分离、鉴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为三七锈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盘龙乡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中采集病株标样,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察氏培养基(Czapek’s)和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为基础培养基,研究20种不同配方条件下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情况。【结果】从三七锈腐病根部分离得到8个单孢菌株,其中4株具有致病性,选取致病性最强的菌株Cd-M-6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毁灭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
关键词:
三七 锈腐病 病原菌鉴定 产孢培养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勇 叶小金 甘炳成 彭卫红
食用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生长状态不同,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色泽等菌落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菌丝显微结构也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通过对凤尾菇、姬菇和灵芝3个菌株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菌丝的菌落形态特征及菌丝显微结构形态的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长,锁状联合有但不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不易明显观察到。当外界条件不适宜菌丝生长时,菌丝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长势差,其显微形态结构表现为菌丝间横隔短,锁状联合多且密集,且液泡和细胞核容易明显观察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力军 陆兆新 别小妹 吕凤霞 方传记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较高;葡萄糖是ES-2菌株产生脂肽的良好碳源,特别是对surfactin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糖和乳糖也是产生fengycin的良好碳源;L-谷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是抗菌脂肽产生的良好氮源;而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并不有利于抗菌脂肽的产生;实验结果还显示,6种脂肪酸对抗菌脂肽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改进的Landy合成培养基是ES-2菌株产生脂肽适宜的培养基,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逄昔莎 徐汉虹 廖美德 黄海翔
【目的】对抗真菌活性菌株BP08进行鉴定,并对其最适培养条件和最佳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方法】从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土壤中筛选出1株BP08拮抗菌株,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BP08进行鉴定;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装液量、接种量等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发酵液拮抗水稻纹枯病菌活性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菌株BP08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在培养基初始pH值7.0~8.0,发酵温度30℃,装液量100 mL/L,接种量为3%,180 r/min条件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陈陈 张捷 孟景祥 魏永成 常芳琳 张勇
[目的]筛选适宜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其质量浓度,并探究花粉的最佳贮藏条件。[方法]以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 petiginosus)和黄花风铃木(H.chrysantha)的花粉为研究对象,先使用单因素试验初筛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中蔗糖、H_3BO_3、CaCl_2的适宜质量浓度和培养温度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检验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筛选出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使用离体萌发法探究干燥处理对贮藏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及干燥与新鲜花粉在不同温度(25 (室温),4,-20℃)下贮藏0~30 d花粉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紫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15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5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5℃;适宜黄花风铃木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50~200 g/L,H_3BO_3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最适萌发温度为27℃;2种风铃木花粉在不添加CaCl_2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Ca~(2+)或Cl~-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正交试验中紫花风铃木在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CaCl_2 20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48.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显著低于单因素试验中同质量浓度蔗糖和H_3BO_3下CaCl_2为0 mg/L的萌发率(75.23%);黄花风铃木在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CaCl_20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62.6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同贮藏温度下,干燥处理能减缓花粉活力的下降速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下的花粉活力均逐渐降低;新鲜或干燥花粉活力在-20℃贮藏条件下的下降速度均明显低于25和4℃贮藏条件,表明贮藏时间相同时,一定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花粉活力的保持。[结论]紫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00 g/L+H_3BO_3 100 mg/L,培养温度25℃;而黄花风铃木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为蔗糖150 g/L+H_3BO_3 200 mg/L,培养温度27℃;干燥处理后再进行低温贮藏能更好地保持风铃木花粉活力。
关键词:
风铃木 花粉离体萌发 花粉贮藏 花粉活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宇俊 程智慧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琰 冯俊涛 王永宏 李玉平 张兴
以MS,B5,NT,H,1/2MS,6,7-V及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1.0mg·L-12,4-D和0.5mg·L-1KT,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NT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pH值、接种量、不同外植体以及培养时间试验,探讨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6,7-V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继代保存,White培养基上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最高,NT培养基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pH5.8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pH6.7时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最高,而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在pH5.2时最高;光照处理中,暗...
关键词:
雷公藤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