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9)
2023(7518)
2022(6190)
2021(5562)
2020(4524)
2019(10041)
2018(9892)
2017(17467)
2016(10281)
2015(11428)
2014(11062)
2013(10492)
2012(9791)
2011(8685)
2010(8715)
2009(7960)
2008(7999)
2007(7131)
2006(6191)
2005(5303)
作者
(32793)
(27544)
(27412)
(25764)
(17408)
(13671)
(12290)
(10877)
(10539)
(9669)
(9417)
(9194)
(8935)
(8876)
(8704)
(8616)
(8311)
(8212)
(7936)
(7853)
(7170)
(6812)
(6788)
(6276)
(6262)
(6142)
(6084)
(5991)
(5753)
(5657)
学科
(34286)
经济(34233)
管理(26937)
(25938)
(20179)
企业(20179)
方法(16028)
数学(14048)
数学方法(13805)
(11293)
(10038)
中国(9910)
(9761)
(8926)
贸易(8923)
(8724)
业经(8020)
理论(7799)
农业(7571)
(6675)
技术(6400)
教学(6228)
教育(6143)
(5901)
财务(5891)
财务管理(5876)
企业财务(5575)
(5545)
环境(5493)
银行(5492)
机构
大学(144318)
学院(144062)
研究(51935)
(51494)
经济(50359)
管理(49253)
理学(43379)
理学院(42819)
管理学(41620)
管理学院(41407)
科学(37005)
(36985)
中国(36790)
(30555)
农业(29765)
业大(29573)
(28490)
研究所(26527)
中心(23215)
(22238)
(22140)
农业大学(19868)
(19158)
(19119)
技术(18952)
北京(18789)
师范(18725)
财经(18224)
(18052)
(17125)
基金
项目(103018)
科学(78024)
基金(72534)
(67965)
国家(67340)
研究(67234)
科学基金(55014)
(41901)
社会(41041)
社会科(38735)
社会科学(38722)
基金项目(38623)
自然(38442)
自然科(37631)
自然科学(37615)
自然科学基金(36962)
(36055)
教育(32645)
资助(29521)
编号(25895)
重点(24192)
计划(22290)
(21800)
(21576)
(21333)
科研(20638)
科技(20540)
创新(20364)
成果(20118)
(19353)
期刊
(53044)
经济(53044)
研究(36921)
学报(36256)
(32736)
中国(31031)
科学(28525)
大学(25997)
学学(24950)
农业(22164)
教育(20359)
管理(17154)
(16953)
(12360)
技术(12073)
业大(11012)
(10209)
金融(10209)
(9897)
农业大学(9274)
经济研究(9060)
业经(9010)
财经(8976)
科技(8232)
(7745)
林业(7379)
问题(7077)
(7060)
国际(6412)
技术经济(6358)
共检索到208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丽红  李春荣  彭菊芳  
以活性干酵母为菌种,采用摇瓶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酵母粉、蛋白胨和蔗糖3种主要成分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酵母生物量影响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蔗糖,其次是酵母粉和蛋白胨;对酵母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影响最主要的成分均为蛋白胨,其次为酵母粉和蔗糖。以酵母中硒总含量为指标,初步确定的富硒酵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5 g/L,蛋白胨10 g/L,蔗糖20 g/L,且在该营养条件下制得富硒酵母的硒含量和硒总含量分别可达1 050.00μg/g和5 510.07μg/L,与优化前(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0 g/L,蛋白胨10 g/L,蔗糖40 g/L)相比分别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里  詹逸舒  吴永尧  
对1株经过DES(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富硒发酵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为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添加4%~5%时可得到最高生物量与硒含量;蛋白胨和尿素的复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分别添加蛋白胨0.5%,尿素0.9%,辅助氮源酵母膏0.4%,硒25μg/mL,摇瓶(250mL)装液量30mL,转速200r/min,培养温度28℃,pH5~6,培养时间40h,此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7.942g/L,总硒含量达到16486.48μg/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琰  杨钰琪  陈培  冯俊涛  张兴  
以NT为基本培养基,以雷公藤不定根为材料,研究NT培养基中氮总量、硝态氮和铵态氮之比、磷酸盐、钾盐、钙盐、镁盐、铁盐浓度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雷公藤不定根生长的培养基中氮含量为NT培养基的1.7倍,NO-3/NH+4为9∶1,PO3-4浓度、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为NT培养基的2倍,Fe2+浓度不变。NT培养基中原有的Mg2+浓度、总氮浓度及其比例,1.7倍的PO3-4浓度,1.3倍的K+浓度,2/3的Ca2+浓度,1/3的Fe2+浓度比较适合雷公藤甲素的积累。而对雷公藤总生物碱的积累各成分的最佳浓度为:NT培养基中原有的PO3-4,K...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婕  黄镇亚  
木低聚糖可以从木质纤维的有控酶降解反应获得 .该文采用培养木霉菌 ,使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专一性地合成木聚糖酶 ,这种最佳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的探索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两方面 .期望用这种木聚糖酶降解木质纤维原料时 ,能尽可能多地得到木低聚糖 ,而较少出现木单糖 .首先就碳源、氮源、碳氮比等因素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以杨木粗木聚糖为碳源 ,以酵母浸膏为氮源 ,碳源浓度控制在 7g L左右 ,碳氮比在 7 8以上 ,所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较高 ,且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酶活的比值较高 ,即所产酶的选择性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婷玉  王艳丽  沈李元  吴小芹  朱丽华  叶建仁  
【目的】对日本抗性黑松体细胞胚成熟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质量和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胚性细胞团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生长10天,使用灭菌(75%乙醇擦拭、紫外灭菌30 min)的电子天平称量1 g胚性细胞团,采用50 mL无菌量筒(紫外灭菌30 min)量取30 mL培养液中于100 mL的三角瓶中,将1 g胚性细胞团转至100 mL的三角瓶中,手动搅拌至细胞团分散,置于90 r·min~(-1)摇床上,25℃黑暗培养7~8天。随后,取3 mL沉淀悬浮细胞进行继代增殖,每星期继代增殖一次至胚性细胞全部均匀散落于培养液。将继代4次的胚性细胞充分摇匀,取2 mL(鲜质量约200 mg)胚性悬浮细胞喷洒在不同组分麦芽糖(30、45、60 g·L~(-1))、脱落酸(ABA)(0、5、10、20、30、50 mg·L~(-1))、聚乙二醇(PEG8000)(0、50、75、100、125、150 g·L~(-1))、活性炭(AC)(1、2、3 g·L~(-1))、琼脂(琼脂6、8、10、12 g·L~(-1),植物凝胶2、2. 5、3、3. 5 g·L~(-1))以及麦芽糖、ABA、PEG 3因素的组合固体成熟培养基上。【结果】以#1337为材料的体细胞胚成熟发育过程中,麦芽糖45 g·L~(-1),获得的体细胞胚数量显著增多。ABA浓度为5~20 mg·L~(-1),体细胞胚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ABA为20 mg·L~(-1)时,获得的体细胞胚最多。125 g·L~(-1)PEG8000为体胚发生最佳浓度; AC 2 g·L~(-1)时,胚性细胞形成结构完整、数量较多的成熟体胚;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粉,培养基不能凝固,植物凝胶更适合作为成熟培养基凝固剂。3 g·L~(-1)植物凝胶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浓度。在设计的9种成熟培养基组合中(胚性细胞#1337、#1537、#1637),胚性细胞产生体细胞胚最多的成熟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8000 125 g·L~(-1)。在不同的麦芽糖、ABA和PEG组合中,不同无性系生产体细胞胚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胚性细胞系#13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1537和#16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30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在3个无性系中PEG的极差最大,对抗性黑松体细胞胚发育成熟的影响最大。【结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过程中,麦芽糖45 g·L~(-1)、ABA20~30 mg·L~(-1)、PEG8000 125 g·L~(-1)、AC 2 g·L~(-1)和植物凝胶3 g·L~(-1)对体细胞胚成熟都具有促进作用。30 g·L~(-1)麦芽糖、10 mg·L~(-1)ABA、125 g·L~(-1)PEG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雪梅  张正钫  郭静成  
用含不同浓度硒的Zarrouk培养液培养螺旋藻,用含不同浓度硒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酵母、并用含不同浓度硒的棉子皮培养基培养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螺旋藻、酵母及平菇生长最适宜硬浓度分别为60mg·L(-1),10mg·L(-1)和200mg·L(-1),硒富集系数分别为19.2,14.4和22.6。将3种植物的蛋白质提出,经柱层析及电泳分离,分别得到多种含硒蛋白。试验证明。3种植物吸收的硒绝大部分都转化为含硒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仁亮  韩保平  顾润润  
对五株假丝酵母菌株进行利用淀粉废水和转化硒元素的筛选试验 ,其中CY - 173菌株所得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态硒总量最多。对其进行耐高温试验 ,在 33~ 45℃范围内 ,菌株都能生长 ,但超过 40℃生长速度开始减缓 ,45℃时明显受到抑制。在 6L标准发酵罐内进行pH与温度条件试验 ,pH在 3~ 5之间 ,菌株生长差异不显著 ;在 33~ 40℃范围内 ,菌株都能较好生长 ,但以 37℃的蛋白质含量与蛋白态硒总量为最高。将所得的硒酵母替代部分鱼粉用于养殖中国对虾 ,结果三组硒酵母饲料 (含 10 %、2 0 %、30 %硒酵母 )的养殖效果均优于对照饲料 ,其中 10 %硒酵母添加量的饲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芝  王强  周素梅  刘晓永  
为了提高酿酒酵母中β-葡聚糖(SCG)含量,本研究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FL01)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评价了碳源、氮源、无机离子、酶激活剂等对酵母生物量及SCG的影响,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培养基各主要组分最佳含量为:葡萄糖31.1 g/L、蛋白胨19.1 g/L、酵母膏15.0 g/L、甘油9.7 g/L。优化培养基使SCG由原来的(0.664±0.013)g/L增加到(1.112±0.008)g/L。所建模型二次项显著水平P<0.01,证明培养基对SCG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翠亮  王世富  赵斐  
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虫草培养基(cordyceps culture medium,CC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考察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CCM饲喂6周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5%CCM和10%CCM组均能提高4~6周龄肉仔鸡日增重(p>0.05),其中10%CCM组最高,与CK相比提高0.46%。4~6周龄10%CCM组的料重比分别比CK和15%CCM组降低0.51%(p>0.05)和2.98%(p<0.05)。5%CCM和10%CCM组均可提高肉仔鸡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其中10%CCM组效果最好,作用是提高肉仔鸡胸腺(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俊茹  王国霞  孙育平  赵红霞  黄燕华  曹俊明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低温应激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2±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硒0.028 mg/kg (对照组)、0.25 mg/kg (亚硒酸钠)、0.30 mg/kg (酵母硒)和0.52 mg/kg (酵母硒)的实验饲料,记为G0、G1、G2和G3组,养殖56 d。养殖结束后,进行低温应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和酵母硒的添加对幼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全鱼和肌肉的硒含量,G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G1与G2组全鱼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G2组肌肉硒含量显著高于G1组。亚硒酸钠和酵母硒显著提高了幼鱼肝脏GPx活性,G1和G2组SOD活性显著高于G0组,G3组与G0组差异不显著。22°C时,各组间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2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与G3组差异不显著,各组HSP70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3°C时,各组黄颡鱼血浆总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G1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G0和G3组,与G2组差异不显著;G2和G3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G0和G1组;G2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G1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G0组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综合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硒沉积、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鱼体抗低温应激效果方面,饲料中添加0.30 mg/kg酵母硒效果优于0.25 mg/kg亚硒酸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鑫  潘婷婷  金敏  马红娜  梁超  任泽林  周文豪  周志刚  周歧存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1(粗蛋白含量为5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2(粗蛋白含量为55%),配制5种等氮等脂(42%粗蛋白和8%粗脂肪)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C、YC1-1、YC1-2、YC2-1和YC2-2。选择初始体质量为(4.87±0.00) g的黄颡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的增重率(WG)显著高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肌肉的蛋白沉积率(PPV)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效率(PER)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YC2-1处理组的PER最高;YC2-1和YC2-2处理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FCR显著低于YC2-1处理组;YC2-1和YC2-2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YC1-1处理组,皱襞宽度和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YC2-2处理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中,酵母培养物组的平均累积死亡率(CMR)均低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CMR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2能有效改善黄颡鱼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健康以及提高黄颡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粟雄高  李小勤  冷向军  谭崇桂  刘波  柴仙琦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Bacillus)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 d。结果表明,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7.24%、12.29%、20.18%,降低饲料系数14.28%、9.77%、12.03%,提高蛋白质效率16.49%、10.05%、12.98%(P<0.05);添加酵母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书会  李根来  田文生  张逊  姚文  
180头体质量(29.56±1.1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栏,每栏10头),对照组(C)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T1)和2组(T2)日粮分别添加1.0和4.0 g.kg-1(以干物质计)的酵母培养物(YC),于生长期和育肥期末每栏随机抽取1头猪屠宰,采集回、结肠食糜样品,以研究日粮添加YC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发酵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回肠食糜为底物、结肠食糜为接种物,研究体外模拟回肠食糜进入结肠后经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回、结肠食糜DGGE图谱显示YC组猪的菌群相似性更高;YC对回肠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生长期T2组及育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凝  王永红  储炬  巫延斌  储消和  庄英萍  张嗣良  
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寇慧娟  陈玉林  刘敬敏  曹宝红  周光现  张思慧  张恩平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日粮精粗比3∶7,不添加YC;Ⅲ组.日粮精粗比5∶5+20 g/kg YC;Ⅳ组.日粮精粗比5∶5,不添加YC。计算各组羔羊的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质量比。采用不完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其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CP)、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屠宰全部试验羊,取瘤胃组织测定瘤胃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