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7)
- 2023(5965)
- 2022(5000)
- 2021(4551)
- 2020(3731)
- 2019(8124)
- 2018(7876)
- 2017(13798)
- 2016(8283)
- 2015(9023)
- 2014(8442)
- 2013(7977)
- 2012(7177)
- 2011(6452)
- 2010(6281)
- 2009(5469)
- 2008(5333)
- 2007(4582)
- 2006(3807)
- 2005(3108)
- 学科
- 济(24761)
- 经济(24729)
- 业(20429)
- 管理(20014)
- 企(15221)
- 企业(15221)
- 方法(12385)
- 数学(11270)
- 数学方法(11165)
- 农(8752)
- 学(7655)
- 中国(7136)
- 财(7100)
- 贸(6746)
- 贸易(6746)
- 易(6595)
- 农业(6043)
- 业经(5909)
- 理论(5650)
- 技术(5417)
- 教学(4691)
- 环境(4622)
- 务(4484)
- 财务(4482)
- 财务管理(4478)
- 教育(4438)
- 制(4290)
- 企业财务(4280)
- 产业(4000)
- 划(3916)
- 机构
- 学院(113218)
- 大学(112206)
- 研究(40563)
- 济(40003)
- 经济(39262)
- 管理(38238)
- 理学(34533)
- 农(34453)
- 理学院(34039)
- 管理学(33171)
- 管理学院(33021)
- 科学(30570)
- 农业(28010)
- 中国(26837)
- 业大(26835)
- 京(22895)
- 所(22697)
- 研究所(21513)
- 农业大学(19180)
- 中心(17513)
- 江(16450)
- 财(16030)
- 技术(15664)
- 室(15068)
- 省(14631)
- 业(14467)
- 院(14408)
- 实验(14037)
- 范(13809)
- 财经(13651)
- 基金
- 项目(87008)
- 科学(66130)
- 基金(62000)
- 家(58586)
- 国家(58090)
- 研究(54118)
- 科学基金(47841)
- 省(36448)
- 自然(34692)
- 自然科(33947)
- 自然科学(33925)
- 基金项目(33700)
- 自然科学基金(33355)
- 社会(33158)
- 社会科(31402)
- 社会科学(31391)
- 划(31096)
- 教育(26743)
- 资助(24593)
- 重点(20510)
- 编号(20149)
- 计划(20092)
- 创(19104)
- 科技(18610)
- 发(18161)
- 部(17907)
- 创新(17865)
- 科研(17689)
- 业(17669)
- 农(16570)
共检索到150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新新 陆承平
提取迟缓爱德华菌 (Et)外膜蛋白 (OMP) ,经SDS PAGE分析发现 ,在不同培养温度、时间、pH值及不同培养基上OMP图谱无明显差异 ,主条带是 35 0 0 0和 40 0 0 0。但在铁限制环境下 ,增加了高分子区域带 980 0 0 ,930 0 0 ,75 80 0及72 40 0 ,而 45 0 0 0条带变细变浅。用去污剂TritonX 10 0和Sackosyl抽提OMP ,条带基本相似 ,后者主条带更浓密。用SDS抽提OMP ,则仅有 35 0 0 0条带。将OMP样品分别在 37,5 0 ,70 ,90及 10 0℃加热 5min后点样 ,45 0 0 0条带持续出...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外膜蛋白 培养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丽华 冯建军 郭松林 陈义航 阮彩章
构建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后,表达纯化获得分子质量约53ku的外膜蛋白。将100尾日本鳗鲡均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0.5mg/mL)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Omp,0.5mg/mL)0.2mL/尾。于免疫后第7、14和28天采集鳗鲡血液、粘液、肝脏和肾脏,测定各时间点的补体活性、溶菌酶活性、全血细胞转化水平和血清抗体效价。结果发现,外膜蛋白组鳗鲡的补体活性于免疫后第7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抗体效价于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后第28天以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创伤弧菌(1.0×107 cfu)腹腔注射感染鳗鲡。结果发现,外膜蛋白组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 玉 冯建军 郭松林 林 鹏
在构建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重组表达载体的表达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时菌液浓度对该载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在菌液浓度 D600nm=0.8时,采用0.25 mmol/L的 IPTG经16℃诱导培养过夜后表达。表达产物采用KTApurifier-100 蛋白质纯化仪,结合His标签柱亲和层析后获得分子质量87.1 ku的高纯度蛋白。蛋白经透析复性后免疫鳗鲡以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免疫后第28天,重组蛋白不同剂量注射组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丽 刘洪明 战文斌 宋微波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 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
关键词:
鳗弧菌 溶藻胶弧菌 外膜蛋白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邢婧 战文斌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的方法提取了溶藻弧菌SR1、鱼肠道弧菌HQ010223-1和鳗弧菌S010610-1共3株水产动物致病弧菌及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通过SDS-PAGE分析其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3株致病弧菌分别有12、6和6条外膜蛋白带,且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2~48kD和66~106kD之间。同时,分析其他11株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和4株非弧菌属细菌共15株细菌外膜蛋白的SDS-PAGE图谱发现,11株弧菌的外膜蛋白图谱比较相似,而与非弧菌属细菌爱德华氏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俞伏松 龚晖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盐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制备了19株典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根据SDS-PAGE图谱,将其中的14株菌分为3个MOMP组,Ⅰ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 kD和43 kD,Ⅱ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 kD和50 kD,Ⅲ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 kD、46 kD和50kD。MOMP组和血清型间没有严格的关系。用兔抗嗜水气单胞菌体抗原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所有被试菌株都能产生强阳性反应,其中40 kD的蛋白带为大多数菌株所共有,且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是构成菌体抗原的重要免疫原。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怀青 陆承平
用甘氨酸缓冲液处理对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代表菌株 Ah J-1菌体细胞,可使该菌表层蛋白(S层)成片脱落。电镜观察发现,S 层是由四边形的蛋白亚单位呈晶格样排列而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该蛋白的分子量约50k;免疫印迹显示,它是 Ah J-1的主要表面抗原。另将 Ah J-1用 Triton X-100选择性抽提,经 SDS-PAGE,在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中显示其外膜蛋白(OMP)为3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34,46和58k.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陆盼盼 曹伟棋 赵金平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磊 李健 王群 刘淇
利用Western-blot技术,对鳗弧菌L-18株的OMPs和IROMPs的免疫反应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免疫牙鲆比较二者免疫保护力的差异,以期从IROMPs方向探索开发鳗弧菌新型鱼用疫苗,并为研究其免疫原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联铁剂,鳗弧菌L-18株的生长和铁载体的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加入100~130μmol.L-12,2′-联吡啶为最适合限铁条件,此时铁载体的表达量最高且生长受抑制程度较小。在此条件下,菌株表达出74.3 ku和77.4 ku的IROMPs,其中77.4 ku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为重要抗原。用全菌灭活疫苗、OMPs、IROMPs分别腹腔...
关键词:
鳗弧菌 铁调节外膜蛋白 牙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公衍军 陈吉祥 杜萌 李爱娟 李筠 张晓华
对已分离的1株致病性鳗弧菌W1外膜蛋白图谱进行SDS-PAGE分析,并与8株不同血清型的鳗弧菌外膜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鳗弧菌W1主要外膜蛋白分别为24 kD,38 kD,42 kD和47 kD,主要外膜蛋白图谱与鳗弧菌O1血清型标准菌株VIB1相似。抗生素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等14种常用药物产生了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研究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和庆大霉素对鳗弧菌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嘧啶明显地抑制鳗弧菌42 kD的主要外膜蛋白的表达,随着抗菌素浓度的增加,该外膜蛋白的表达量...
关键词:
鳗弧菌 耐药性 外膜蛋白 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勇 陈发菊 聂品
为了鉴定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毒力相关因子,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强毒株G4R3和弱毒株G18的外膜蛋白。双向电泳结合图像分析,共发现了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过胶内酶解和质谱分析,其中的1个蛋白点被鉴定为LemA蛋白,它可能是柱状黄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令狐远凤 杨阳 潘永 段世宇 张家莉 张宝太 杨琦
为了解RybB sRNA、RNA伴侣蛋白Hfq对沙门菌外膜蛋白fadL、ybfM、ompN的作用,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fadL、ybfM、ompN基因lac融合菌株,通过P22噬菌体转导完成颜色指示菌株中RybB、hfq基因的单缺失与双缺失,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试验和qPCR,对其相应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q抑制ybfM、ompN的表达,但fadL的表达上调;RybB sRNA抑制ompN、fadL的表达,但ybfM的表达上调.当Hfq与RybB共同对ybfM、fadL、ompN进行调控时,对ompN、ybfM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fadL的表达上调,且Hfq的调控作用总体大于Ryb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成科 叶华 郑曙明 郑永华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SS01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药敏试验表明菌株SS01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等13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明 陈怀青 陆承平
用绵羊红细胞对不同来源的15株迟缓爱德华氏菌(ET)作血凝试验。结果表明,15株ET均具有血凝性,且不能为甘露糖、蔗糖、葡萄糖所抑制。分别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处理ET的模式菌株ET99菌体,能抑制细菌血凝。提纯的ET99菌株的鞭毛蛋白、外膜蛋白均无血凝性。同时用HEp2细胞分析了15株ET的细胞粘附特性。结果表明,有10株ET能粘附HEp2细胞,粘附菌数大于10CFU/细胞。分别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盐酸处理ET99菌体,细菌粘附力有所下降;用甘露糖、蔗糖、葡萄糖处理ET99菌体,细菌粘附力变化不大;用甲醛、戊二醛、胰蛋白酶处理HEp2细胞,ET99的粘附菌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 血凝性 细胞粘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 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