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6)
2023(4146)
2022(3499)
2021(3228)
2020(2605)
2019(5952)
2018(5856)
2017(9765)
2016(5247)
2015(5611)
2014(5500)
2013(5042)
2012(4556)
2011(3938)
2010(4126)
2009(3581)
2008(3430)
2007(3245)
2006(2769)
2005(2316)
作者
(13418)
(11447)
(11185)
(10489)
(7181)
(5391)
(4951)
(4274)
(4237)
(4031)
(3792)
(3736)
(3731)
(3546)
(3420)
(3400)
(3377)
(3306)
(3268)
(3174)
(2858)
(2781)
(2677)
(2664)
(2596)
(2518)
(2492)
(2450)
(2314)
(2228)
学科
(21712)
管理(20796)
(19972)
企业(19972)
(14353)
经济(14340)
技术(13920)
技术管理(11146)
中国(6855)
理论(6113)
教学(5327)
教育(5126)
业经(5073)
方法(4640)
(4320)
学法(3808)
教学法(3808)
(3734)
(3554)
地方(3553)
学理(3419)
学理论(3419)
研究(3368)
数学(3358)
(3339)
数学方法(3303)
(3193)
产业(3191)
(3170)
银行(3162)
机构
学院(67937)
大学(65625)
管理(28127)
(25091)
经济(24447)
理学(24337)
理学院(24104)
管理学(23773)
管理学院(23629)
研究(20646)
中国(13980)
(13321)
科学(12004)
(11455)
(10719)
技术(10561)
(9643)
师范(9539)
中心(9426)
(9173)
(9039)
职业(8878)
业大(8820)
财经(8401)
北京(8362)
研究所(8337)
(8332)
(8035)
商学(7920)
商学院(7826)
基金
项目(47442)
科学(38653)
研究(38505)
基金(31976)
(27312)
国家(27010)
科学基金(24377)
社会(23476)
社会科(22232)
社会科学(22229)
(22075)
教育(19914)
(17680)
(17580)
基金项目(17484)
编号(15674)
创新(15135)
自然(15055)
自然科(14816)
自然科学(14814)
自然科学基金(14601)
课题(12551)
成果(12315)
(11175)
资助(11075)
重点(11035)
(10733)
(10668)
规划(10478)
(10375)
期刊
(27937)
经济(27937)
研究(20918)
中国(20572)
教育(18423)
管理(14102)
技术(9921)
科学(8624)
(8122)
学报(7867)
(7393)
科技(7266)
大学(6550)
职业(6478)
学学(5838)
农业(5199)
(5167)
论坛(5167)
业经(5007)
(4718)
金融(4718)
技术经济(4638)
经济研究(4108)
技术教育(4100)
职业技术(4100)
职业技术教育(4100)
财经(4014)
(3766)
(3587)
(3475)
共检索到104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国永  
坚持"产学合作、做学融合、研学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走内涵交叉发展的道路,培养能够应对复杂挑战的复合型人才。不懈探索科研、学科、人才相融合的实验平台建设机制和模式。轨道交通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点的高等学校,特别是行业特色高校,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重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成祯  钟蓉戎  
当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出现了如招生过程过分强调高荣誉、课程设置过分强调高难度、滚动机制过分强调高分数、学生价值理想过分功利化、校园文化过分追求形式化等"不实的卓越"。"有灵魂的卓越"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诉求。所谓"有灵魂的卓越"主要是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使之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者。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兴趣和创新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机制;以自由和人文为导向,设置多维度的课程体系;以理性和个性为导向,建立人性化的流动机制;以理想和责任为导向,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以德性和审美性为导向,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真正实现"有灵魂的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建星  徐斌  靳楠  纪颖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使之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即毕业后一生的事业生涯中都具有创新能力,这是大学需要深入研究,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天津大学作为培养工程人才的高水平大学,近年来把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品德素质教育作为最核心的素质内容,对其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力求学生在学期间于素质和能力成长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并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综合型、研究型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将因材施教与强化培养相结合,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成祯  钟蓉戎  
当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出现了如招生过程过分强调高荣誉、课程设置过分强调高难度、滚动机制过分强调高分数、学生价值理想过分功利化、校园文化过分追求形式化等"不实的卓越"。"有灵魂的卓越"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诉求。所谓"有灵魂的卓越"主要是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使之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者。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兴趣和创新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机制;以自由和人文为导向,设置多维度的课程体系;以理性和个性为导向,建立人性化的流动机制;以理想和责任为导向,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以德性和审美性为导向,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真正实现"有灵魂的卓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维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铁道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突出。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做为培养铁道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重视人才培育,重视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这样才能肩负培养铁道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法文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日正式启动。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第一个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门计划。这项计划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教育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合作,顶层构架人才培养蓝图,整合优质法学教育资源,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维仲  关晓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改革举措。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不足,要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搭建工程能力培养框架。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与目标并重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内生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浩毅  曹昕鸷  王慧君  
轨道交通系统从业人员需求数量十分庞大,聚焦产教融合,制定高技能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交通强国背景下对轨道交通机电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三对接、两合作、五岗位"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高起点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目标、高质量推进课程体系优化设置、高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锻造一岗多能师资队伍及高品质谋划双元教材编写工作等方面构建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晓晓  
"十三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空前扩大,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委托培养模式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有效模式,满足运营企业对人才的阶段性需求。文章通过对我国城轨专业教育机构情况分析,结合宁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人才委培工作上的实践经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委托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志澜  泮红  吴维彪  
在工学结合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提出主方向、辅助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三重结构工作岗位定位,建立理论教学要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工作任务作为载体的划分与知识点的掌握相结合、职业能力的掌握与就业上岗对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及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制订课程标准和开发特色教材,以达到培养适用人才的目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岳君  
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计,为高职院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江朋  焦胜军  张碧  李连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特点,结合城市轨道施工要求,采用将培养时间和学习内容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阶段,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两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职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实现学生能力递进、素质的提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岳君  
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设计,为高职院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