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8)
- 2023(14908)
- 2022(11995)
- 2021(11096)
- 2020(8833)
- 2019(19798)
- 2018(19627)
- 2017(36470)
- 2016(19506)
- 2015(22135)
- 2014(22003)
- 2013(21167)
- 2012(19387)
- 2011(17682)
- 2010(17928)
- 2009(16744)
- 2008(16328)
- 2007(14376)
- 2006(13148)
- 2005(12412)
- 学科
- 济(100548)
- 经济(100448)
- 管理(51089)
- 业(44820)
- 企(35147)
- 企业(35147)
- 方法(32592)
- 中国(29807)
- 数学(27563)
- 数学方法(27337)
- 地方(24400)
- 农(24396)
- 业经(21803)
- 学(18650)
- 贸(17356)
- 贸易(17341)
- 财(17105)
- 制(16885)
- 易(16810)
- 农业(16354)
- 理论(15836)
- 融(15104)
- 金融(15102)
- 地方经济(15068)
- 银(14904)
- 银行(14897)
- 行(14449)
- 环境(14256)
- 发(13958)
- 和(13098)
- 机构
- 学院(280762)
- 大学(279256)
- 济(127777)
- 经济(125344)
- 研究(102034)
- 管理(100266)
- 理学(84936)
- 理学院(83899)
- 管理学(82531)
- 管理学院(82000)
- 中国(79427)
- 京(59719)
- 科学(57693)
- 财(56593)
- 所(50331)
- 研究所(45350)
- 中心(45104)
- 财经(44614)
- 江(42241)
- 经济学(42134)
- 经(40557)
- 范(39889)
- 师范(39559)
- 农(38784)
- 北京(38428)
- 经济学院(37615)
- 院(36761)
- 业大(34049)
- 州(34008)
- 财经大学(32888)
- 基金
- 项目(178899)
- 科学(142113)
- 研究(137654)
- 基金(129437)
- 家(111768)
- 国家(110886)
- 科学基金(94851)
- 社会(90334)
- 社会科(85623)
- 社会科学(85602)
- 省(68256)
- 基金项目(66584)
- 教育(63913)
- 划(57358)
- 自然(55866)
- 编号(55858)
- 自然科(54558)
- 自然科学(54546)
- 自然科学基金(53547)
- 资助(52210)
- 成果(46388)
- 重点(41396)
- 发(41305)
- 部(40299)
- 课题(40151)
- 国家社会(38871)
- 创(37283)
- 教育部(35296)
- 创新(35022)
- 中国(34968)
- 期刊
- 济(152055)
- 经济(152055)
- 研究(92262)
- 中国(61008)
- 财(42349)
- 管理(40651)
- 教育(38012)
- 科学(37585)
- 学报(37533)
- 农(37193)
- 大学(29630)
- 融(28327)
- 金融(28327)
- 学学(27401)
- 技术(26957)
- 经济研究(26408)
- 农业(25709)
- 财经(23646)
- 业经(22660)
- 经(20751)
- 问题(19530)
- 贸(17352)
- 世界(15927)
- 国际(15440)
- 业(14556)
- 技术经济(14434)
- 图书(13242)
- 商业(12892)
- 现代(12765)
- 坛(12618)
共检索到44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碚
既有"微观-宏观"范式下经济学理论难以充分解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具有显著的域观特征。经济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域观现象,中国经济现代化十分突出地发挥了域观效应的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要以域观经济的思维,探索和创造各地区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可行道路。
关键词:
域观 范式 经济现代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燕梅
西方发展经济学以新古典主义范式为核心理论内核,无法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进程。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经济理论的范式转换,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充分考虑所根植的价值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域观范式”以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维框架为支柱,以刻画多元域态和发现域际机理为逻辑指向,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构建提供了学术范式基础,为理解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工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赵文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傅守祥 邵叶敏
中国式现代化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高质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看,当代文艺实践在放手发展文艺产业、传媒企业与坚守审美精神、价值底线之间产生了创作业余化、审美茧房化、发展失衡化等现象。针对文艺生产领域出现的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等倾向,亟需我们以经典文艺的诗性正义和丰富、深邃的审美引导来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特别是迭代发展的数字媒介技术,灵活多样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融通全球文明涵养、重塑文艺教化功能,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制度管控、民众素养提升等多层面互补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算法技术应用与资本深度介入对文艺生态产生的深刻影响,重视价值引导,逐步完善治理制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慧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邴薪颖 陈宸
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企业管理哲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和基本特征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企业需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和对抗性文化的超越,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企业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赢;应扎根优秀中华文化的沃土,超越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困境,以和合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企业管理 管理哲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亮 李昊匡
党的二十大深刻做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关键环节,如何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经济现代化的历史之路与未来之路,对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理论精神不可或缺。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从民族独立到经济建设再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飞跃的演进脉络,并定位新时代探讨了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建设的中心目标、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展望了构建现代化的市场配置、产业协同、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及收入分配体系的可能路径。为立足于走自己的现代化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价值与独立自主的实践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承萍 赵蒙成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引性和规定性,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必然要加快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职业教育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类型教育特色,体现实践进程的方向性与过程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守价值追求,围绕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和竞争力不强两大关键问题,着力于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社会美誉度,以良法善治消除职业教育系统性歧视,优化学制以打破阻碍学生持续发展的藩篱,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企业办学主体身份认同,让更多的大国工匠成为职教良师,全面赋能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下面就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问题谈一点认识。第一个问题,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代化概念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时候,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毅武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新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期以市场经济为运行平台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阐释。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与理论创新,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理论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再改革的理论前提与思想指南。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现代化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唐晓勇 胡俊超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征程是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内容、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以“新两步走”为战略部署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将为创造类文明新形态做出更大世界贡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关键词:
中国经济现代化 基本问题 模式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