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9)
2023(10004)
2022(8181)
2021(7554)
2020(6206)
2019(13914)
2018(13164)
2017(24508)
2016(13245)
2015(14518)
2014(13962)
2013(13962)
2012(12880)
2011(11822)
2010(11265)
2009(10413)
2008(10112)
2007(8506)
2006(7415)
2005(6524)
作者
(39352)
(33041)
(32964)
(31020)
(20893)
(15992)
(14629)
(13119)
(12661)
(11487)
(11269)
(10859)
(10603)
(10368)
(10333)
(10195)
(9954)
(9757)
(9497)
(9376)
(8279)
(8002)
(7886)
(7477)
(7471)
(7294)
(7121)
(6929)
(6580)
(6521)
学科
(60711)
经济(60642)
管理(34863)
(32353)
方法(26254)
数学(24140)
(24075)
企业(24075)
数学方法(24000)
中国(18537)
(15408)
(14377)
贸易(14371)
(14083)
(13016)
地方(12531)
(11821)
业经(11245)
农业(10522)
环境(10011)
(9835)
(8928)
银行(8895)
(8855)
金融(8854)
(8584)
地方经济(8023)
(7924)
关系(7914)
(7795)
机构
大学(193905)
学院(190589)
(88431)
经济(87221)
研究(73038)
管理(71505)
理学(62982)
理学院(62192)
管理学(61305)
管理学院(60959)
中国(55336)
科学(45041)
(40771)
(37713)
(37268)
(35893)
研究所(34658)
中心(31793)
业大(31136)
农业(30081)
财经(29930)
经济学(28950)
(27749)
经济学院(26324)
(26261)
北京(25674)
(25098)
(23769)
师范(23438)
科学院(23343)
基金
项目(137940)
科学(109735)
基金(104871)
(95272)
国家(94580)
研究(94100)
科学基金(79559)
社会(64967)
社会科(61832)
社会科学(61816)
基金项目(55310)
自然(51708)
自然科(50550)
自然科学(50529)
(50068)
自然科学基金(49681)
(44360)
资助(42035)
教育(41622)
编号(33614)
重点(31956)
(31747)
(30557)
国家社会(29213)
(28843)
中国(27440)
创新(27251)
科研(26960)
教育部(26753)
计划(26158)
期刊
(88380)
经济(88380)
研究(54652)
学报(36408)
中国(34403)
科学(32956)
(32875)
大学(26815)
学学(25816)
(25374)
管理(24548)
农业(22721)
经济研究(16627)
(15812)
金融(15812)
财经(15157)
(13511)
(13115)
教育(12878)
技术(12857)
业经(12849)
(12508)
问题(12288)
国际(11447)
世界(11170)
资源(9963)
(9750)
技术经济(9402)
科技(9345)
业大(9238)
共检索到271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以国  巩建华  
冷战结束后,南海区域外的大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出于地缘政治战略位置的考虑及共同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纷纷加大了渗透南海地区的力度。针对大国南海渗透战略,中国必须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经营和筹划,设法寻求战略平衡点,建立一套维持南海局势稳定的机制,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以国  巩建华  
冷战结束后,南海区域外的大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出于地缘政治战略位置的考虑及共同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纷纷加大了渗透南海地区的力度。针对大国南海渗透战略,中国必须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经营和筹划,设法寻求战略平衡点,建立一套维持南海局势稳定的机制,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佳玉  王晨星  
海事司法管辖作为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方式,是国际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习惯国际法,我国在相关海域依托主权、主权权利和历史性权利享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近年来我国周边海域海洋权益争端频发,以司法手段保护国家主权开辟了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已通过司法解释规定了我国在管辖海域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海事司法管辖内容。在管辖海域内进行海事司法管辖既可以彰显国家主权,又能够强化我国所享有的主权权利和历史性权利,维护其他海洋利益,为未来我国通过谈判等合法手段解决海洋争端积累有利证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辛圆  黄硕琳  
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海域宽度不足以使两国各自主张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两国之间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原则上存在分歧,导致两国在黄海、东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海洋权益争议。本文主要讨论了两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渔业、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上的海洋权益争议。为保障海洋权益,我国应尽早发布我国"岛屿与海域声明",尽快明确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海洋划界办法;加强对韩国政策的研究;健全和完善我国海洋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并依法对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实施管辖;普及海洋法律知识,提高国民海洋法律意识;建立中日韩区域性海洋管理组织,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理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我国海洋权益赵理海(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教授)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一举措将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经过长达24年之久的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詹德斌  
中韩两国于2000年签署了《中韩渔业协定》,目的是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首先建立起良好的渔业秩序。但《渔业协定》生效以后,两国间的渔业纠纷不减反增。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中韩两国海洋权益角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微观层面来看,这是中国渔民迫于生计仍然赴韩国渔区违法、违规捕捞,而韩国海警和渔业部门日益强化打击力度所致。频繁爆发的渔业纠纷已经严重干扰了中韩关系的良性发展,要求双方必须尽快思考并落实化解渔业矛盾的对策,以便构建一个和谐的中韩海洋秩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靖宇  陈欢  许浩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再次拉开帷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至今仍然居于弱势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国土被某些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占。为了有利、有理、有节地奋起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海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应当扫描中国各海域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认定中国捍卫海域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分析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关于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利用、共享海洋资源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发展的主题。文章从国际海洋法角度,阐述了大陆架划界的基本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划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主张遵循国际海洋法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划界科学依据。在缓解大陆架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文章提出应遵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准则,进一步做好必要的科学技术准备,依据法律维护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权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增刚  
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复杂。与日本的关系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表现为政冷经热,与菲律宾的关系在阿基诺三世执政期间表现为"政冷经热",与韩国的关系在朴槿惠时期则经历了"政经双热"到"政冷经不热",与越南的关系不冷不热。中国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按照贸易和平论,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往来会带来和平或至少会降低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因素或第三方国家的影响,贸易和平论并非总能成立。在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增刚  
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复杂。与日本的关系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表现为政冷经热,与菲律宾的关系在阿基诺三世执政期间表现为"政冷经热",与韩国的关系在朴槿惠时期则经历了"政经双热"到"政冷经不热",与越南的关系不冷不热。中国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按照贸易和平论,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往来会带来和平或至少会降低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因素或第三方国家的影响,贸易和平论并非总能成立。在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中,各国在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时尚未与中国建交,更不存在密切的经贸关系;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海洋权益关系的紧张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又受到与美国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中国在处理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时,加强经贸往来特别是加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仍然是重要战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智良  李玉铭  
杨国桢教授团队的新作《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从中国自有的海洋文明史的思维出发,对海洋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修正和重构。同时,在海洋史的研究中主张打破传统以陆地为本位的思维惯式,建立以海洋为本位的新的思维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以海洋为本位划分中国海洋文明史的历史分期问题,这对于中国海洋文明以及海洋史学的研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智良  李玉铭  
杨国桢教授团队的新作《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从中国自有的海洋文明史的思维出发,对海洋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修正和重构。同时,在海洋史的研究中主张打破传统以陆地为本位的思维惯式,建立以海洋为本位的新的思维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以海洋为本位划分中国海洋文明史的历史分期问题,这对于中国海洋文明以及海洋史学的研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重大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霏  
在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俄罗斯结合多重利益的需要,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采取"选择性战略协作"的南海政策,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以抵制来自美国及北约的战略压力,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加强与亚太国家的联系,谋求区域影响力,平衡中国带来的挑战。俄罗斯这种"选择性战略协作"的立场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海洋争端。因此,中国应针对俄罗斯的南海政策,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加韬  
海洋区域经济是一种海陆经济、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省市的支柱产业。海洋区域经济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区行政分割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本着"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地域和行政的分割,加强海区内不同省市间的优势合作。推动各海洋经济区域内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增长极在沿海地区实现互补互通,共同构成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课题组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计量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根据1990-2004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预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