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2)
2023(11282)
2022(9488)
2021(8887)
2020(7474)
2019(16962)
2018(16319)
2017(31876)
2016(16471)
2015(18358)
2014(17932)
2013(17142)
2012(15080)
2011(13563)
2010(12874)
2009(11475)
2008(10547)
2007(8744)
2006(7145)
2005(6011)
作者
(42467)
(36122)
(35560)
(33852)
(22397)
(17089)
(16147)
(14009)
(13566)
(12167)
(12119)
(11991)
(11129)
(11091)
(10808)
(10796)
(10632)
(10532)
(10249)
(10197)
(8539)
(8481)
(8457)
(8268)
(8093)
(7904)
(7529)
(7470)
(6985)
(6966)
学科
(71412)
经济(71321)
管理(47656)
(43965)
(35620)
企业(35620)
方法(32590)
数学(29317)
数学方法(28927)
(18118)
中国(16424)
地方(16256)
(15628)
业经(14940)
(12288)
农业(12279)
(11734)
贸易(11728)
(11412)
(11332)
技术(10692)
环境(10635)
(10032)
理论(9590)
(9562)
(9544)
财务(9504)
财务管理(9484)
地方经济(9378)
(9184)
机构
学院(222684)
大学(222516)
(94151)
经济(92400)
管理(92128)
理学(81452)
理学院(80571)
管理学(79219)
管理学院(78787)
研究(69108)
中国(50606)
(44023)
科学(40936)
(40641)
中心(33895)
财经(33853)
业大(31261)
(31188)
(31113)
(30989)
(30522)
经济学(29740)
(29551)
师范(29293)
研究所(28593)
经济学院(27012)
(26237)
北京(26120)
财经大学(25659)
经济管理(24817)
基金
项目(166307)
科学(135196)
基金(125210)
研究(122450)
(108719)
国家(107930)
科学基金(95413)
社会(82150)
社会科(78056)
社会科学(78043)
基金项目(67336)
(63813)
自然(61204)
自然科(59868)
自然科学(59858)
自然科学基金(58767)
教育(56573)
(54079)
资助(48771)
编号(48758)
(37613)
重点(37436)
成果(37031)
(35871)
(35811)
国家社会(35426)
创新(33533)
教育部(33091)
人文(32809)
(32736)
期刊
(93510)
经济(93510)
研究(58021)
中国(37110)
管理(31759)
(30121)
科学(29950)
学报(29659)
(27255)
大学(23952)
学学(22682)
教育(20978)
技术(20316)
农业(18979)
业经(16347)
(16269)
金融(16269)
财经(16018)
经济研究(14959)
(13804)
问题(12619)
资源(10951)
技术经济(10475)
科技(10457)
统计(10229)
(10028)
理论(9979)
商业(9975)
(9803)
(9773)
共检索到301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空间合作是城市合作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一个涉及领域、网络和尺度等多维度的社会空间过程。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从领域、网络和尺度3个社会空间维度分析城市间合作空间的生产与重构。研究表明,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再领域化涉及资本和管制权力2个方面,联系网络具有政治动员、信息共享等功能,而尺度重组的关键则是对高尺度行动者的动员。此外,共同利益是城市空间合作中最核心的要素,高尺度行动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能将自身利益嵌入合作空间。最后,这些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具体表现为同一、并行、替代和实现4种组合关系。这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亮洁  任娇杨  杨永春  潘竟虎  
采用2019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百度指数数据,运用链锁—隶属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从全国—城市群间—城市群内三个相互嵌套的空间尺度,解析尺度重构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应用随机森林和逐步回归法分析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信息流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联系紧密,呈菱形空间结构;企业流视角下,网络联系较弱,呈放射状分布;二者均呈现"东密西疏"分散分布。(2)不同尺度的城市网络内部均存在小团体现象,核心城市的集聚力普遍大于其对外的辐射力;中国城市网络层级结构特征显著,择优链接效应明显;城市群间联系小团体特征明显,层级性显著;信息流视角下城市群间网络联系远强于企业流视角下城市群网络联系,京津冀城市群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群内部均存在小团体与互惠对特征,网络结构呈现单核心和双核心两种类型。(3)政治资源、知识资本、专业技术服务、人力资本是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添  孙久文  
空间经济理论一直以集聚经济研究著称,却在空间尺度上为地理学家所诟病。其理论完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由国家—区域向城市、厂区尺度的细化反映出共享、学习和匹配机制的转换,其要素异质性帮助构建了集聚的微观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空间经济理论忽视非经济因素和政府作用,从而给了雅各布和主流经济学以理论空间,并产生国家—空间治理理论。在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应在空间上重新配置经济活动,即通过尺度重构来完善区域经济战略,以达到重塑我国经济地理的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艳慧  严云志  朱仁  周科  储玲  万安  汪小三  
2013年7—8月对大别山皖河河源1~3级溪流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着重从河流网络体空间尺度研究了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局域栖息地条件和支流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的影响。1~3级溪流间,鱼类物种数随溪流级别增大显著增多,但个体数无显著变化(P>0.05);长河、潜水和皖水3条支流间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鱼类物种数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和支流空间位置(河流级别和下游量级)的联合影响,但鱼类个体数仅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的影响。不同溪流级别和不同支流间的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物种数类似,鱼类群落结构也受局域过程(海拔)和空间过程(汇合量级和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晨阳  杜德斌  侯纯光  桂钦昌  段德忠  
在当前全球性淡水危机加剧、水冲突频发的背景下,跨界水合作成为化解水危机,实现国家间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跨界水条约数据,基于网络视角,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与国家尺度对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持续增多,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合作领域从边界与水量向联合管理与水质保护转变,合作目的由以规管性为主导向规管性、程序性和原生性并进转变。多边合作与跨界地下水合作是当前全球跨界水合作的发展趋势。(2)同一时期五大洲跨界水合作发展进程与侧重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涵盖的流域与国家日益增多,但其流域覆盖率仍较低。(3)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大致经历了"网络形成—网络扩张—网络分化"三个阶段;欧洲国家间的跨界水合作联系相对较强,亚洲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网络中也愈发活跃,区域性与全球性并存是当前跨界水合作网络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跨界水合作需求,中国应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跨界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地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京祥  
在全球化世界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来自国家自上而下的尺度重构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治理应对方式,空间规划尤其是区域规划就是一种重要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在简要回顾中国区域规划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近年来国家密集推出"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现象及其效应,客观评估了这种尺度重构行动对区域治理产生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善用、用好区域规划这种积极主动的尺度重构工具,是中国保持国家制度创新柔性的重要优势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恒   卞成日  
韩国作为东亚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通过“压缩式”城镇化道路高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城乡发展失衡问题。21世纪以来,多尺度研究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域社会学等学科中的新兴解释框架。多尺度研究中体现出的尺度社会网络性、尺度行动者主体性、尺度政治过程性等社会属性,为城乡交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当今,城乡交流日益成为一个多元、开放、跨地域的多尺度重构的社会过程。二战后,韩国为缓解城乡二元对立关系,大力推行促进城乡交流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社会组织作为跨尺度行动者之一,在中央、地方、乡村等多尺度的博弈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将其他多尺度行动者编织成一个覆盖城乡的网络领域。韩国的有效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在于:第一,夯实和细化城乡交流的法律保障,拓展提升多元尺度行动者的多重功能;第二,培育跨尺度行动者,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城乡领域的枢纽性作用;第三,精准划分城乡尺度,积极打造多尺度的城乡交流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凯煌  千庆兰  陈清怡  
创新活动与创新网络的多尺度空间模式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论文选择在知识分类上兼具隐性和显性知识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专利数据,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独立创新活动和合作创新网络在"区域—省域—市域"的多尺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空间分类。结果显示:(1)创新活动在城市层面最具解释力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活动存在较大差异;(2)内部创新网络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区域层面最具解释力度,创新网络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网络变异明显;(3)在不同尺度上,创新网络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地方创新环境与创新主体性质是造成上述格局差异的重要原因。仅停留在空间上的分析很难深入解释创新网络格局,应从更微观的创新主体层面探究创新结网的过程和机理。此外,创新活动和创新网络分别具有"多尺度结构性嵌套"和"多尺度能动性交换"特征,未来研究应对两者之间的差别给予更多关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文超  韩磊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陈峰云  
文章基于多分辨率理论,建立了一个用于宏观经济预测的正交尺度网络模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因为网络一部分的权值与阈值在训练之前能够根据多分辨分析理论确定,减少了训练时需要调整的参数;另一方面正交性使得网络的结构得到尽可能的优化,因此改善了网络训练时间和收敛速度,有效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对我国1998~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学习,并对2006年、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与目前的BP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胜  梁川  
基于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研究水文科学的尺度问题,将混沌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径流的降尺度分析。首先通过对年径流量分解到月径流量的分解系数的分析,证明了分解系数具有混沌特性;其次利用相空间BP神经网络模型对分解系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月径流量的降尺度计算。实例研究表明,用神经网络拟合分解系数相空间的相点演化非线性关系和用相空间神经网络模型对径流作降尺度分析是可行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柴彦威  刘天宝  塔娜  
中国城市转型面临多尺度的空间重构,从社区、中心城市到都市区、城市群等不同空间尺度。一方面,每个尺度上的空间组织特征及居民行为模式彻底改变;另一方面,一系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问题出现并累积。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和新问题,需要依托行为研究,梳理多尺度城市空间的概念体系,揭示其形成机理,判断其环境响应,并以低碳和和谐城市为导向,提出规划策略。具体内容包括:整合GPS、手机、网络、问卷和访谈等多种行为数据,建立中国城市多时空尺度居民行为数据库;分析城市、都市区和城市群尺度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和居民行为特征,创建基于个体行为的中国城市空间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解析多尺度城市空间组织及居民行为模式与社会矛盾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侯新烁  周靖祥  
长期以来,投资的多寡之争成为中国经济实践和学术讨论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并未抓住"投资引致增长"这一本质内生机理而展开研究讨论。本文在使用局部回归方法获取中国区域(分省份)投资增长效应估测值的基础上,对投资与其增长效应的一致性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此作为评判投资多了还是少了的识别标准。结果表明,区域投资多寡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投资作用发挥存在交替性;根源于投资的低度增长效应,西部省份多呈现出明显的投资过度嫌疑,扭转低效率空间格局已经成为必须直面的实践难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和发展战略选择决定了最终的投资规模。从治理层面来讲,要解决区域投资失调问题,可将设法避免投资选择的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李正国  薛怡珍  
生态网络的构建具有保护环境、稳定生态及提高城市开放空间价值等功能。以行政单元为基础的区域尺度生态网络,可整合区域自然环境特性与生态功能差异,进而指导区域景观生态建设工作。本研究选择台湾岛为研究区,以县、市为研究单元进行全岛生态功能网络构建,通过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整合全岛生态效益、生态格局等数量、空间指标,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县、市在全岛尺度的景观功能网络中的功能定位,以作为制定各县市发展策略的参考。目前,台湾岛生态功能网络以东部花莲县、中部南投县为中心,向西部功能逐渐减弱。通过与生态需求的对照分析可知,台湾岛以台北市及台北县迫切需要改善境内的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