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1)
- 2023(12195)
- 2022(10548)
- 2021(9849)
- 2020(8566)
- 2019(19274)
- 2018(19087)
- 2017(37590)
- 2016(20304)
- 2015(22727)
- 2014(22455)
- 2013(21907)
- 2012(20006)
- 2011(17796)
- 2010(17837)
- 2009(16375)
- 2008(15941)
- 2007(13973)
- 2006(12348)
- 2005(11087)
- 学科
- 济(77321)
- 经济(77212)
- 管理(57813)
- 业(57334)
- 企(45162)
- 企业(45162)
- 方法(36255)
- 数学(32521)
- 数学方法(32046)
- 中国(23989)
- 财(23767)
- 农(22868)
- 制(18301)
- 业经(16104)
- 地方(15576)
- 银(15324)
- 银行(15294)
- 贸(14774)
- 贸易(14765)
- 农业(14525)
- 行(14523)
- 学(14436)
- 易(14413)
- 务(14057)
- 财务(14011)
- 财务管理(13976)
- 融(13688)
- 金融(13686)
- 策(13529)
- 企业财务(13261)
- 机构
- 大学(274120)
- 学院(274075)
- 济(115250)
- 经济(112828)
- 管理(108416)
- 理学(92261)
- 理学院(91350)
- 研究(91233)
- 管理学(89746)
- 管理学院(89232)
- 中国(74493)
- 财(58358)
- 京(57165)
- 科学(53417)
- 农(45018)
- 财经(44973)
- 所(44676)
- 中心(44398)
- 江(43471)
- 经(41002)
- 研究所(40156)
- 业大(39141)
- 北京(35807)
- 经济学(35720)
- 农业(35159)
- 范(33911)
- 院(33653)
- 财经大学(33576)
- 师范(33505)
- 州(33479)
- 基金
- 项目(183910)
- 科学(145878)
- 基金(135613)
- 研究(134479)
- 家(117961)
- 国家(116962)
- 科学基金(101307)
- 社会(86399)
- 社会科(81935)
- 社会科学(81915)
- 省(70892)
- 基金项目(70402)
- 自然(66085)
- 自然科(64587)
- 自然科学(64565)
- 自然科学基金(63429)
- 教育(62252)
- 划(60287)
- 资助(57057)
- 编号(53748)
- 成果(43716)
- 部(41562)
- 重点(41269)
- 发(39392)
- 创(38029)
- 课题(37339)
- 国家社会(36067)
- 教育部(35953)
- 科研(35878)
- 创新(35616)
共检索到419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翠琴 田勇 薛惠元
本文通过人口预测和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全面二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发现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新人"养老金支出规模的影响要高于"中人";政策的调整将养老基金短期和长期赤字出现的时间分别延缓到2053年和2060年以后;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产生叠加效应,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远大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效应,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翠琴 田勇 薛惠元
本文通过人口预测和构建精算模型研究全面二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发现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新人"养老金支出规模的影响要高于"中人";政策的调整将养老基金短期和长期赤字出现的时间分别延缓到2053年和2060年以后;生育、退休政策调整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产生叠加效应,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远大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效应,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莉 杨晶
本文利用动态精算模型,对2018—2050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账户收支平衡状况进行精算分析,并着重考察了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精算结果显示:首先,如果继续沿用现行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会在2024年出现当期赤字,并在2033年出现累计赤字,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部亏空。考察期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赤字额持续增大,2050年将达到258 415.60亿元。其次,调整延迟退休年龄后,发现延迟退休导致当期和累计赤字的时点分别延缓到2027年和2039年以后,且2050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赤字缩减了122 137.13亿元。最后,同时调整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后,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额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证实了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性产生叠加效应。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笔者建议应从优化参数和强化融资入手,并通过综合施策化解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危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石晨曦 刘彤彤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2002-2017年间,财政补贴其支出的年均增速达21.94%,显著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然而,受国民经济常态化发展影响,财政收入增速不断放缓。加之,"城职保"制度运行还存在转制成本偿还机制未建立、政府财政责任分担不明等问题。那么,要想实现"城职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是否会不堪重负?鉴于此,本文以实现"城职保"基金在短期(2018-2050)、中期(2018-2065)内能正常运转和维持当前待遇为前提,通过构建精算模型仿真分析基金的财务运行情况及财政需承担的兜底责任。研究发现,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能力,且生育意愿越高作用越明显。但因为这种调整对基金赤字时点和年限的影响有限,本文进一步模拟了延迟退休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性别差异,延迟退休均能明显提高基金的可持续运行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尽快完善鼓励二孩生育、延迟退休年龄和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婧 粟芳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背景,针对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形式,构建了社会统筹部分的收支模型,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确实能立刻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随着时间流逝,基金的缺口压力仍会再次出现并逐步提升。故延迟退休政策在长期内无法根本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只是推迟了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时间而已。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缓解基金压力。提高投资回报率能在短期内立刻产生效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向伟 肖帆
本文分析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收支平衡相关情况,得出现阶段制度下的财务基金收支整体和结构都是不平衡的,并且财政负担呈系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金收缴力度、进一步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等建议,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基金收支 整体和结构 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文广 李倩 王琦 黄玉娟 聂秀山 刘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建立养老保险的收入支出模型,并考虑了延迟退休的影响与年龄结构的关系,引入工龄工资,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年限越长,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保险收支压力的作用越明显,在考虑工龄对工资影响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的效果更佳明显。在延迟退休同等年限下,女性养老金的收支压力依然严峻,因此有必要优先考虑延长女性延迟退休年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金收支 缺口估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文广 王琦 黄玉娟 崔超然 田立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严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延迟退休影响度指标,对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后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影响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并轨两项改革措施共同作用的现实效果。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制度对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具有重要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要小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文广 王琦 黄玉娟 崔超然 田立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严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延迟退休影响度指标,对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后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影响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并轨两项改革措施共同作用的现实效果。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制度对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具有重要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要小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张寅凯
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调剂效果较弱,不足以解决部分地区的基金缺口。本文基于基金收支平衡原理,以"集中收取调剂基金,然后全部发放给有缺口的省份"为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思路,设计出一套测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剂比例的模型和若干套调剂比例方案。研究发现:"低起点、小统筹、渐进式"为特点的调剂比例方案是最为合理的:2018~203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调剂比例应以0.8%起步,但不应超过12%,2019~2025年每年上升0. 15%,2026~2033年保持1. 85%不变,2034年起基金缺口无法被调剂基金全部弥补,调剂效果下降。建议: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升基金增值能力,规范基金征缴,提高缴费积极性,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在推进全国统筹的同时也要注重公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幸超
通过构建动态精算模型,模拟分析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现行退休政策下,基金将在2041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基金已全部亏空),到2060年,基金累计赤字达588 909.82亿元;与现行退休政策相比,延迟退休年龄后,基金累计赤字开始出现的时点将推迟6或12年,2060年累计赤字减少至264 259.52亿元或197 542.08亿元。可见,延迟退休在短期内可改善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但从长远来看,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财务危机。建议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辅以优化养老基金政策顶层设计、提高"二孩"生育意愿、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措施,以缓解城镇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飞 仇雨临
本文通过构建测算模型和相关参数设计,测算了2019年~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支出、当期结余、累计结余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23%,支出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0.12%,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7.14%,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35.30%;与不实施延迟退休相比,实施延迟退休后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59%,支出年均增长率没有发生变化,当期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02.21%,累计结余年均增长率相应提高1249.82%。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均能够显著改善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关系,但延迟退休对统筹基金收支关系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大于全面二孩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潜在影响如何,已备受社会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基本养老金对城镇职工退休有明显激励效应,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似乎也印证这一点。基本养老金的确不利于增进延迟退休利益吗?本文借助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如工资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延迟退休;养老金增长率越低、养老金贴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延迟退休。本文认为,为适应弹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便于职工选择退休时间更有理性;不同退休年龄待遇计发应符合精算中性或公平,以减小弹性退休给制度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整退休年龄应主要是调整各类养老金最低领取年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