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1)
2023(16174)
2022(13481)
2021(12610)
2020(10550)
2019(24191)
2018(23850)
2017(46604)
2016(25060)
2015(28204)
2014(28127)
2013(27275)
2012(24489)
2011(21698)
2010(21341)
2009(19264)
2008(18323)
2007(15659)
2006(13517)
2005(11459)
作者
(69703)
(57704)
(57186)
(54702)
(36737)
(27664)
(26198)
(22799)
(21988)
(20272)
(19661)
(19403)
(18084)
(17981)
(17878)
(17368)
(17264)
(17163)
(16544)
(16424)
(14101)
(13949)
(13943)
(13226)
(12907)
(12770)
(12594)
(12579)
(11518)
(11417)
学科
(99244)
经济(99129)
管理(70800)
(68304)
(56600)
企业(56600)
方法(46869)
数学(40736)
数学方法(40187)
(27900)
中国(27130)
(24483)
业经(23184)
(20448)
地方(20274)
农业(18630)
(17195)
贸易(17187)
(16856)
理论(16680)
(16678)
(15762)
财务(15683)
财务管理(15650)
(15436)
技术(15420)
环境(14972)
企业财务(14809)
(13909)
银行(13871)
机构
大学(345718)
学院(344432)
管理(139635)
(136775)
经济(133862)
理学(122180)
理学院(120866)
管理学(118626)
管理学院(117998)
研究(112388)
中国(81811)
(72593)
科学(69621)
(60388)
(54503)
(53976)
业大(51875)
中心(51603)
研究所(50020)
财经(49630)
(48569)
(46215)
师范(45786)
(45382)
北京(45155)
农业(42046)
(41529)
经济学(41085)
(39409)
师范大学(37283)
基金
项目(245900)
科学(194483)
研究(180227)
基金(179595)
(156065)
国家(154780)
科学基金(134317)
社会(114255)
社会科(108244)
社会科学(108217)
基金项目(95746)
(95518)
自然(87565)
自然科(85589)
自然科学(85571)
自然科学基金(84005)
教育(83300)
(80458)
编号(73759)
资助(73173)
成果(58452)
重点(54792)
(54259)
(51969)
(51114)
课题(49861)
创新(47680)
国家社会(47192)
科研(47190)
教育部(46970)
期刊
(142567)
经济(142567)
研究(97784)
中国(60492)
学报(53564)
管理(50273)
科学(49999)
(49303)
(45028)
大学(41513)
学学(38988)
教育(38747)
农业(34253)
技术(30523)
(26088)
金融(26088)
业经(24573)
财经(23210)
经济研究(22962)
(19865)
问题(19070)
图书(18208)
(17332)
科技(16621)
理论(16200)
(16191)
技术经济(16011)
现代(15377)
商业(15206)
资源(15182)
共检索到484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张光赢  张婧文  
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转型背景下,增进对劳动者退休过程的认识有利于完善老年人就业及退休政策。应将退休过程视作连续轨迹进行研究,并充分考虑人群异质性与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对其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中的工作史数据,采用序列分析方法识别出中国城镇男性老年人典型退休轨迹(60岁退休型、55岁退休型、提前退休型、长期失业型和非正规就业型)和女性老年人典型退休轨迹(50岁前退休型、55岁退休型、长期失业型和非正规就业型)。通过比较代际间退休轨迹分布的离散程度差异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老年人退休轨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和性别差异,女性轨迹的多元化程度更高,男性轨迹随代际递增的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滢潭  龙飞  原新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华磊  王辉  胡浩钰  
文章从代际支持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可以模拟不同延迟退休情景下历年老年人福利变化的动态优化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在当前待遇确定型养老保险制度下实施延迟退休方案,短期内不仅难以改善老年人福利,反而可能会损害老年人现有福利。文章认为,若要促使延迟退休方案实现帕累托改进,主要有两个思路:其一,将养老保险制度由待遇确定型调整为缴费确定型,从而促使延迟退休政策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其二,在不改变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应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并举,即引入转移支付机制,把延迟退休改善的社会福利部分补偿给老年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李念  
基于中国老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1899~1908、1909~1918及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过程。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持续降低,在临终前会出现加速衰退趋势。3个队列人群的认知能力衰退轨迹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进程不断延迟,较晚的出生队列的认知能力优于较早的出生队列。但是,对老年人临终前的认知能力变化的分析发现,较晚出生的队列人群临终前处于认知能力缺损状态的时间更长。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存在强烈的异质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状态及活跃的行为方式的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更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雅慧  叶俊廷  
高龄社会即将来临,加上提早退休的情况,台湾高龄者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是值得探究的议题。以质性研究的方法,针对30位成功老化者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其目的是要了解他们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研究结果:受访者在退休前的期待与担忧,会形成积极规划与缺乏准备两种不同的取向;退休生涯转换时期的途径,包括计划型、延续型与重新调适型;退休生涯的稳定期,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安适、活跃的社会参与以及灵性层面的成长;在经历退休生涯转换的历程后,受访者以积极进取、维持既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把握时下等三种方式继续未来的退休生涯。研究结果可提供高龄者退休生涯调适的谘商与辅导,以及高龄学习活动规划的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强  张震  
文章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1年数据,分析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个体和总体层面的不同的变化轨迹,并通过分解分析揭示了死亡选择性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更易受到死亡选择性的影响而较早地离开队列,留下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的老人,使得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下降较为缓慢;但是对存活者个体来说,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衰退快速得多。个体-总体差异具有明显的队列效应,较年长队列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总体-个体变化的差异较大,而较年轻队列的差异则较小。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缓慢下降对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是利好,但在个体层面上的快速衰退对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言则是巨大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纪竞垚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市老年人退休适应状况,并结合中国退休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验证并拓展了退休适应综合模型,构建了本土化的老年人退休适应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显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能够较好地适应退休生活,但具有群体差异。城市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有配偶、有经济上的养老规划、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前为中高层管理者拥有更好的退休适应状况。同时,文章验证了本土化退休适应综合模型。结果显示,个体和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皆影响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适应。此外,基层管理者的适应状况较差,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重点关注该类群体的退休适应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邹红  栾炳江  彭争呈  喻开志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2—2009年的16省数据,利用我国强制性退休政策对人们退休决策的外生冲击和模糊断点回归分析,首次基于烟酒消费视角研究退休对城镇男性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通过采用IV/RD参数估计、Probit局部多项式RD回归和RD非参数估计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后均发现,对于抽烟喝酒的老年人而言,退休显著降低了烟草消费支出的32.1%~40.7%,显著降低了酒类消费支出的15.1%~19.8%。退休后烟草消费下降与收入降低无关,究其原因,一是烟酒消费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年人退休后社交需求减弱,社会交往支出减少;二是老年人退休后健康意识提高,更加注意保健养生,从而减少烟酒消费。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政策的同时应走健康老龄化道路,重视培育劳动者健康意识,提高劳动者健康福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Marcus W.Feldman  杜鹏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对1899~1908、1909~1918和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这一过程中的年龄、队列效应以及内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同时存在于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死亡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具有趋同性,与日历年龄相比,尚余存活时间与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童年经历、健康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对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影响显著,也是造成队列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维林  钟栎娜  
从2000年至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0.2%上升到18.7%,自2022年起,1962年之后的第二次婴儿潮将引致我国老年人口持续15年激增,"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快速迈入中度老龄社会(1)。因此,人口老龄化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趋势,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全面、深刻、广泛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余锦亮  陈隆近  
识别不同群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与方式,是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建立广泛环保合作体系的基础。基于中国强制退休政策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构造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检验退休冲击对老年人环保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退休对老年人环保偏好有负向影响;退休冲击降低了男性的环保支付意愿、环保合作行为和环境关心,且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心理、身体健康冲击,身份转变以及不完善的社保制度导致老年人在退休后降低环保偏好。据此,可以认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社区组织传递环境信息、退休制度灵活化以及建立环境治理的参与保障体系,是建立多元化环境公共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沈政  沈盈希  
秉着回答延迟退休是否会增进老年人福利这一科学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以支定收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和延迟退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代际支持的经济福利视角,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发现:延迟退休提升了老年人福利。通过对核心参数、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以及养老制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但是媒体、学者以及行文的实际调查结果均显示,多数民众反对延迟退休。在经济福利上,这源于现实中缺乏模型中延迟退休改善老年人福利的转移支付机制以及现存养老制度的不公平性等。本文的政策意涵在于,其一,向民众传达这一事实,坚定民众对政策的信心;其二,尽快推出与延迟退休政策配套的政策,如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等,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出差异化的退休政策,使延迟退休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