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8)
- 2023(4148)
- 2022(3603)
- 2021(3206)
- 2020(2720)
- 2019(6237)
- 2018(6084)
- 2017(12294)
- 2016(6609)
- 2015(7028)
- 2014(6909)
- 2013(6618)
- 2012(5764)
- 2011(5073)
- 2010(5087)
- 2009(4396)
- 2008(4117)
- 2007(3672)
- 2006(3213)
- 2005(2789)
- 学科
- 济(29673)
- 经济(29658)
- 业(14253)
- 方法(13540)
- 管理(13353)
- 数学(12619)
- 数学方法(12502)
- 企(10192)
- 企业(10192)
- 中国(8615)
- 地方(8586)
- 农(7988)
- 学(5944)
- 财(5751)
- 结构(5649)
- 业经(5499)
- 产业(5456)
- 农业(5309)
- 发(5226)
- 制(4560)
- 环境(4531)
- 地方经济(4148)
- 发展(4110)
- 展(4012)
- 城市(4011)
- 贸(3970)
- 贸易(3967)
- 易(3766)
- 体(3661)
- 城市经济(3367)
- 机构
- 大学(90436)
- 学院(90314)
- 济(38807)
- 经济(38046)
- 管理(33583)
- 研究(32242)
- 理学(30034)
- 理学院(29563)
- 管理学(28964)
- 管理学院(28786)
- 中国(21904)
- 科学(21441)
- 京(18835)
- 农(18364)
- 所(16098)
- 业大(16081)
- 财(15329)
- 研究所(15028)
- 农业(14535)
- 中心(14130)
- 江(13438)
- 范(12937)
- 财经(12868)
- 经济学(12815)
- 师范(12757)
- 院(11853)
- 经(11795)
- 经济学院(11721)
- 北京(11026)
- 师范大学(10530)
- 基金
- 项目(67950)
- 科学(54834)
- 基金(51362)
- 家(46089)
- 国家(45776)
- 研究(45678)
- 科学基金(39608)
- 社会(31416)
- 社会科(30131)
- 社会科学(30124)
- 基金项目(28548)
- 省(27216)
- 自然(26319)
- 自然科(25782)
- 自然科学(25774)
- 自然科学基金(25331)
- 划(22891)
- 教育(20913)
- 资助(19973)
- 编号(16593)
- 重点(15756)
- 发(15381)
- 部(14863)
- 创(13967)
- 国家社会(13894)
- 计划(13265)
- 创新(13172)
- 科研(13095)
- 教育部(12571)
- 人文(12283)
共检索到122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晓芳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关键词:
城镇群 空间集聚 空间经济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张红阳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场红利消失、城镇开放程度低、营商环境恶化、要素升级乏力等因素,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面临驱动力不足的难题。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财政支撑型、能人经济型、产业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提升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可持续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减少对生产要素集聚的非理性干预;推动经济的韧性发展,寻求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效应;增强分工专业化效应,防止生产要素集聚的错配问题;释放市场的虹吸能力,抑制政策的“反向”牛鞭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维林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面临新旧动力的转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地方公共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的招商引资成为城市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分析地方公共服务影响本地要素集聚的直接机制和邻近地区的溢出机制基础上,选取我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医疗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均对本地要素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会影响本地要素集聚,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机制影响邻近地区要素集聚,且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溢出作用有所差异。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外溢作用带有局域性特征,主要在各自的作用半径内发挥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皓方 任太增 谭征
基于城乡、区域关联的"要素流"视角,构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指数,运用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对2000—2017年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以郑州市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剧;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从整体和分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都表明河南省区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极化现象,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加剧,基尼系数在2005年(0.500 3)迈入发展的差距悬殊阶段(基尼系数0.5~0.6),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行政层级与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而导致各地级市的区位优势度的差异和动态变化,进而导致城镇要素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异、极化及其时序演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对外放射通道为第二等级,4条地市间互通通道为第三等级;3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囊括现有成渝经济区中的117个区、县级行政区,边缘地区的30个区、县未能纳入;4成渝经济区正经历从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成渝城市群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建华
南通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经济基础及发展历史 ,但综合经济实力欠缺是造成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城镇空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化水平滞后的根本原因。因而完善南通城镇空间结构的策略应该是走多元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通过户籍登记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和城镇空间布局 ,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合理、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 策略 南通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忠 焦爱英
村镇空间结构是一定时期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首先阐述了空间结构理论的内容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其次,在城镇化背景下,以村镇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各类空间主体行为为线索,对城镇化以及三大空间需求主体行为对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予以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村镇空间结构的策略。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演变 城镇化 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宇明 代斌 王萍萍
文章从城镇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选取198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检验不同城镇化条件下,集聚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促进效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在城镇化背景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城镇化 门槛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
由于微波可以对地表的微起伏、建筑及地表粗糙度等具有敏感的响应 ,使得雷达遥感在这些方面研究中成为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由加拿大遥感中心 PCI提供的Radarsat Scan SAR数据 ,对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提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样式研究。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因素中水文 (河流、古河道 )、地形这两个重要要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在不同要素影响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样式 :1在水源充足的准“均质”河北冲积平原上 ,基本满足六边形形成条件 ,但由于周边中心地发展竞争力不同 ,故使得正六边形发生畸变——覆盖面积减小而周长却保持不变 ;2构建了在一条河流影响下的六边形网络结构朝五边形网络演变的模型 ;3构建了在平行状河流作用下六边形网络向四边形网络演替的模式 ;4指出了在水源充足的狭长地理空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成等间距的现象与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包广静
以滇中地区4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以因子分析法探索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采用OLS和GWR探究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随距离衰变明显。2)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局部相关性不明显,各县域人口城镇化进程呈孤立态势。3)因子分析法确定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OLS模型发现三种因素对人口城镇化均具有正向拉动力,经济发展作用力最大,产业结构其次,农业生产的作用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琦
集聚使距离产生的成本降低;反过来,距离将改变集聚的中心。距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际不均衡和区域不均衡。尽管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在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中,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规模经济大于成本节约效应,制造业会更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对大国比对小国更有利,小国和穷国有可能沦为外围;从国内经济着眼,开发大西部对东部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武 欧习
通过构建一个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对集聚效应、拥挤成本影响城市结构演化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决定于集聚效应和拥挤成本的竞争均衡,城市中心的拥挤成本越高,城市空间半径越趋向于扩大;产业城镇化是支撑人口城镇化的持续动力,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合分布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必然;集聚产业的层次决定城市等级,产业可替代性越大、交易成本越高,城市等级越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