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7)
2023(11305)
2022(9534)
2021(8498)
2020(7459)
2019(17186)
2018(16846)
2017(33026)
2016(17756)
2015(20687)
2014(20993)
2013(21003)
2012(19890)
2011(18415)
2010(18586)
2009(17538)
2008(17388)
2007(16046)
2006(14261)
2005(12768)
作者
(53224)
(45006)
(44899)
(43022)
(28665)
(21509)
(20484)
(17397)
(17051)
(16020)
(15502)
(15062)
(14369)
(14333)
(14133)
(14018)
(13372)
(13127)
(13097)
(12904)
(11332)
(11106)
(11006)
(10330)
(10267)
(10192)
(9930)
(9766)
(9135)
(8904)
学科
(101184)
经济(101073)
管理(50770)
(45557)
方法(41155)
数学(37035)
数学方法(36789)
(36130)
企业(36130)
地方(23978)
中国(23733)
(22439)
(21289)
(18287)
业经(17805)
(16596)
农业(14812)
地方经济(14190)
(14114)
贸易(14107)
(13571)
(13223)
金融(13221)
环境(12968)
(12643)
(12516)
银行(12493)
(11928)
(11902)
财务(11870)
机构
大学(271827)
学院(269548)
(123441)
经济(121012)
管理(100655)
研究(94533)
理学(85961)
理学院(84957)
管理学(83617)
管理学院(83096)
中国(71747)
(56679)
(56648)
科学(55008)
(47934)
财经(44632)
(43940)
中心(43715)
研究所(42983)
(42028)
(40376)
经济学(40284)
业大(37632)
经济学院(36210)
北京(35971)
(35021)
师范(34704)
农业(34276)
(33541)
财经大学(32843)
基金
项目(171882)
科学(135193)
研究(126173)
基金(125438)
(108440)
国家(107558)
科学基金(91818)
社会(82583)
社会科(78267)
社会科学(78246)
(66341)
基金项目(66308)
教育(58072)
自然(57213)
自然科(55827)
自然科学(55810)
(55606)
自然科学基金(54854)
资助(51905)
编号(50112)
成果(41702)
(39418)
重点(39133)
(37975)
课题(35589)
(34617)
国家社会(34579)
教育部(34085)
科研(32962)
人文(32945)
期刊
(144093)
经济(144093)
研究(84201)
中国(54283)
(44277)
学报(39753)
(39744)
科学(36839)
管理(36145)
大学(30403)
学学(28554)
(26594)
金融(26594)
农业(26090)
教育(24908)
财经(23961)
技术(23697)
经济研究(23675)
业经(20881)
(20644)
问题(19148)
技术经济(15413)
统计(14965)
(14561)
(13670)
世界(13017)
(13012)
商业(12550)
理论(12538)
经济问题(12105)
共检索到413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海燕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赵艳  符蓉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祖基翔  苗春蕾  毕崇明  刘云中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王发曾  
基于人均、地均指标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密度2005年之前缓慢增长,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省域经济密度呈现"河南湖北争先,山西湖南安徽力争第三,江西垫底"的局面;市域经济密度格局整体较稳,局部变动明显。总结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个支撑点,十个增长点、一个成长片区、两大增长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得出中部经济密度格局变化中自然基础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起了重要作用,且社会服务因素作用日益强化,自然基础作用日益弱化的结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伟娜  徐勇  
研究区域国土经济密度,探究某时段内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可以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测算1996-2016年河南省18个地(县)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变化情况,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6-2016年全省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全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北部、西部、东部、南部逐渐递减,各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分析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因素可知,未来的经济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格  欧名豪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城镇建设用地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决定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是规模效率,提高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加规模效率。因此,提高规模效率应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利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文章利用1998—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效应与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改善、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有助于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及经济外向度的作用为负,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存在较大的外溢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冯科  
基于湖南省13个地级市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变差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内在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峰值效应;(2)1995—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区域差异呈现出持续非匀速缩小趋势,城市之间土地经济密度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明显;(3)从业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结构、交通区位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582、0.8781、-...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旭  郑璎培  李明宝  
土地经济密度能够映射出经济活动与土地资源的关系,是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研究指标。本文基于东三省城市群34个地(含以上)级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土地经济密度,运用Arcgis平台并结合泰尔熵指数、相对发展率等方法分析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情况,并以建筑业角度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建筑业对土地经济密度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东三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值整体趋于上升,且吉林中部城市群区域高于其他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峰值特征;第二,东三省各城市相对发展速率有鲜明差异,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总体差异变速缩小;第三,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建筑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城市环境建设和建筑生产价值对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驱动作用。文末,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瑛   仲艾芬   石敏俊  
本文基于Melitz和Ottaviano(2008)的效率异质性模型,构建了企业两阶段风险决策模型,内化经济密度对于风险的选择效应,以揭示经济密度影响企业风险决策行为的机制和过程。理论模型显示如下结果。(1)当经济密度过低时,增加密度将降低风险;当经济密度过高时,增加密度会增加风险;经济空间内存在风险最小化的最优密度。(2)在经济密度之外,租金、企业数量、产品多样性等因素也对企业经营风险产生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生活性服务业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城市生活性服务业POI及倒闭率、商铺和住宅租金等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以下三点结论。(1)北京市高密度地区,密度对风险的影响为正;低密度地区反之。北京市二环是影响逆转的分界线。(2)北京市消费密度和就业密度,通过租金、企业数量和产品多样性三个中介变量影响企业倒闭风险。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路径是:消费密度影响产品多样性,进而影响企业倒闭风险。可见,集聚经济降低风险的关键不在于企业数量,而在于差异化集聚。(3)北京市三环是集聚力和竞争力对比逆转的分界线:三环外集聚力超过竞争力,有利于企业风险降低,三环内反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斌  吴金凤  孟颖  
为进一步缩小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阶梯性经济发展群的差距,加速苏北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分区域对江苏省的经济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99-2007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采用GIS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并利用库兹涅茨曲线作比对。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大小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2)不同区域土地经济密度的差异性与区域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具较大的一致性;(3)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力大;而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力更依赖于城市化的强势;(4)发达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赵萌  王发曾  马倩  
采用由人均、地均因子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阐释经济密度分异的机理。结果显示:1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存在集聚分布,而且空间差异性在不断减小。2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的区域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这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相关性显著的县域虽然存在着扩散,但以集聚为主。3从影响因子看,人均影响因子所起作用大于地均影响因子,且在人均影响因子中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因子起主要作用。4从回归模型看,土地投入、产业规模及交通运输条件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资源、财政投入、人口素质对经济密度的影响为负;其中劳动力资源、产业规模、财政投入、产业结构因素的作用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亮  郝晋珉  管青春  张益宾  祖健  王锦  
以城镇土地经济密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2个盟市2004—2014年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特征。研究表明:1)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看,各盟市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盟市间差异明显;2)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总差异呈现上下波动略有降低的趋势,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城镇土地经济密度呈逐步缩减趋势,东部地区较为稳定,内部差异是导致全区总体差异变化的重要原因;3)研究期间,内蒙古城镇土地经济密度σ收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利民  张欣  
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提出了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通过计算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和城市扩张强度指数,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27个主要城市距城市中心不同距离区域的城市扩张的时空模式。研究发现:(1)1990~2010年,大部分城市核心度指数不断降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国家区域政策密不可分,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1990~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核心度值减少幅度较大,2000~2010年则是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降低明显。总体上看,西部和东北部城市的核心度指数要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城市,结构更加紧凑。(2)城市扩张最活跃的地方总是出现在核心区边界附近,并不断向外推移。(3)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