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33)
- 2023(13575)
- 2022(11775)
- 2021(11177)
- 2020(9341)
- 2019(21761)
- 2018(21826)
- 2017(41816)
- 2016(23057)
- 2015(25754)
- 2014(26057)
- 2013(25685)
- 2012(23470)
- 2011(21039)
- 2010(20764)
- 2009(18749)
- 2008(18144)
- 2007(16107)
- 2006(14007)
- 2005(11808)
- 学科
- 济(88319)
- 经济(88227)
- 管理(63376)
- 业(58222)
- 企(47680)
- 企业(47680)
- 方法(39967)
- 数学(34518)
- 数学方法(34078)
- 农(25952)
- 中国(23881)
- 地方(23451)
- 财(21383)
- 学(21203)
- 业经(19934)
- 农业(17419)
- 环境(16622)
- 理论(15141)
- 和(15118)
- 制(15015)
- 技术(13805)
- 贸(13419)
- 贸易(13411)
- 务(13142)
- 财务(13068)
- 财务管理(13043)
- 易(12918)
- 划(12838)
- 教育(12395)
- 企业财务(12321)
- 机构
- 大学(313087)
- 学院(312235)
- 管理(124502)
- 济(115729)
- 经济(112831)
- 理学(107784)
- 理学院(106504)
- 研究(104779)
- 管理学(104506)
- 管理学院(103956)
- 中国(76732)
- 科学(68852)
- 京(68250)
- 农(53766)
- 财(52679)
- 所(52408)
- 业大(49961)
- 中心(48816)
- 研究所(48143)
- 江(46891)
- 范(43957)
- 师范(43547)
- 北京(43072)
- 财经(42124)
- 农业(41796)
- 院(39039)
- 州(38348)
- 经(38321)
- 师范大学(35225)
- 技术(34138)
- 基金
- 项目(222060)
- 科学(173053)
- 研究(161804)
- 基金(158301)
- 家(138411)
- 国家(137232)
- 科学基金(117366)
- 社会(99220)
- 社会科(93709)
- 社会科学(93682)
- 省(88290)
- 基金项目(85496)
- 自然(77728)
- 自然科(75813)
- 自然科学(75792)
- 划(74402)
- 自然科学基金(74380)
- 教育(74090)
- 编号(66898)
- 资助(64690)
- 成果(53713)
- 重点(49725)
- 部(47870)
- 发(47437)
- 课题(46350)
- 创(45635)
- 科研(42560)
- 创新(42518)
- 大学(40849)
- 教育部(40439)
- 期刊
- 济(128526)
- 经济(128526)
- 研究(89107)
- 中国(63272)
- 学报(52171)
- 农(48820)
- 科学(47638)
- 管理(42975)
- 财(39202)
- 教育(38980)
- 大学(38885)
- 学学(36179)
- 农业(33948)
- 技术(27893)
- 融(24568)
- 金融(24568)
- 业经(22125)
- 图书(19808)
- 财经(19096)
- 经济研究(18788)
- 业(17408)
- 问题(16884)
- 资源(16650)
- 科技(16242)
- 经(16196)
- 版(15230)
- 理论(15083)
- 技术经济(14556)
- 实践(14075)
- 践(14075)
共检索到455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丽亚 陈荣蓉 侯俊国 程飞 付凯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域尺度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采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了地形、社会条件和生态安全3大类8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浅丘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荣昌县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和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荣昌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生态景观指数差异较大,但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荣昌县中心城区适宜分布建设用地的面积大,未来城镇建设开发潜力大,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开发的面积为1.288 55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4.85%;可适度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0 59 878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28.67%。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云卿
近几年,重庆市荣昌县抓住重庆1小时经济圈建设、成渝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多重历史机遇,县域三次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区域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冀萌竹 代蕊莲 陈静 沈悦
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挤压生态系统空间,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在厘清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耦合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8—2018年重庆市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划分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发现:(1)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以人类活动为纽带而构成交互耦合体,解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理解村镇建设中“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体提供了通道。(2) 2008、2013、2018年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异格局。(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并结合同步发展模型将荣昌区村镇划分为保护与发展同步型、生态环境支持型、生态环境损耗型3种耦合协调类型。(4)针对各耦合协调类型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保护与发展同步型村镇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型村镇可以适量开发未利用地;生态环境损耗型村镇应改变生态环境效应滞后的现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小峰 杨朝现 李迎迎
在ArcGIS、Fragstats 3.3等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以重庆市荣昌县2010年、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图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荣昌县10年规划期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景观及其景观亚类变化剧烈,服务设施景观变化速度与幅度最大,其动态变化速率高达3.79‰;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的转移变化最为明显;农业生态、服务设施景观的斑块数与密度、破碎化程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增大,几何形状趋于规律,连通性加强,农业生产景观有所减弱;整体景观碎散趋势减弱,蔓延性加强。总体来说,荣昌县10年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有效地分配了各产业部门用地,优化了土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荣昌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莹 郝成磊
以全国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区县——重庆市荣昌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荣昌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巨大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较弱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匹配,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虽做了不少有益尝试,但仍面临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不完善、农村产权和权益抵押融资配套机制不健全、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及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市场化运作难等问题。建议政府尽快完善金融支持畜禽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差别化金融支持机制,支持畜禽粪污处理新技术发展,加快农村产权土地改革步伐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霖 郭杰 孙驰 欧名豪
本文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以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配置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供求理论,可以从本底条件、技术水平、区位交通、集约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2)BP神经网络可准确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有助于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精度;(3)根据测算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区域:高度适宜区可进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但应注重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伟伟 柯新利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是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的基础。传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大多遵循趋势外推思路,忽略了城市发展阶段性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差异。运用案例推理研究方法,采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建设用地及经济社会、资源禀赋因素构建案例库,预测了重庆市的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结果显示:运用案例推理方法预测重庆市建设用地,其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8%,平均绝对误差和误差均方根分别为25.77和30.28;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为1653.03平方公里和2334.24平方公里。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需求预测 案例推理 重庆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耀华 陈荣蓉 杨朝现 信桂新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荣昌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中部弱"的差异性格局;②乡村性空间分布趋于空间集聚,已形成环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的乡村性冷点区域和分散分布于研究区域边缘的乡村性热点区域;③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强乡村性-传统农业型、中等乡村性-现代农业型、中等乡村性-农工混合型、弱乡村性-非农主导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张琳 李春梅 蒋佳佳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恬 谷达华 郑财贵 郭欢欢 杨丽娜 马世五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和平 杨朝现 信桂新 李雨彤 曹润
[目的]以多功能评价为基础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点的精细化、差异化治理需求。[方法]以西南丘陵区典型代表性的重庆市荣昌区为例,利用分层抽样选择12个样点村域,结合内部用地形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优势度差异,划定农村居民点功能优化分区并制定相应优化策略。[结果]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及承载功能表现出显著地域分异规律,其农业生产功能随着与城镇距离缩短而显著衰弱;非农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优势度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由城镇中心向较远区域递减趋势;生态功能优势度表现为远郊型>中心型>近郊型。荣昌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区优化策略可划分为I类产业重构式、Ⅱ类社区营造式、Ⅲ类生态涵养式和Ⅳ类移民搬迁式4种。[结论]综合内部用地特征和外部环境适宜性对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优势度进行评价,可为西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域长春市为例,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分析方法,通过城镇扩展适宜性评价确定城镇建设可利用土地资源规模,并将其与区域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进行对比,从城镇扩展适宜性角度对区域城镇化发展成熟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市整体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各县区城镇建设用地供需匹配度较低,导致部分县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未能得到保障,使得长春市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呈整体保障有余、局部保障不足的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域长春市为例,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分析方法,通过城镇扩展适宜性评价确定城镇建设可利用土地资源规模,并将其与区域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进行对比,从城镇扩展适宜性角度对区域城镇化发展成熟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市整体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各县区城镇建设用地供需匹配度较低,导致部分县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未能得到保障,使得长春市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呈整体保障有余、局部保障不足的状态。因此,城镇建设用地保障研究应同时注重整体和局部两方面,从不同尺度对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和平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问题、建设用地结构配置以及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速度问题。研究结论:小城镇建设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优势产业或部门中去,发挥其最大综合效益。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小城镇 建设用地指标 配置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重庆市小城镇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集体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的方式及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耦合“生态-潜力”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布局评价——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例
基于变权的城镇用地扩展生态适宜性空间模糊评价——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基于TOPSIS模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管制研究——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
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熵权-TOPSIS的山区乡镇通达性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