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3)
- 2023(11655)
- 2022(10291)
- 2021(9608)
- 2020(8035)
- 2019(18818)
- 2018(18937)
- 2017(36383)
- 2016(19836)
- 2015(22486)
- 2014(22449)
- 2013(22026)
- 2012(20029)
- 2011(17790)
- 2010(17387)
- 2009(15622)
- 2008(14927)
- 2007(12916)
- 2006(11299)
- 2005(9230)
- 学科
- 济(76104)
- 经济(76024)
- 管理(54792)
- 业(50003)
- 企(41177)
- 企业(41177)
- 方法(35035)
- 数学(30334)
- 数学方法(30005)
- 农(22027)
- 中国(20764)
- 地方(19627)
- 财(18243)
- 业经(17472)
- 学(16760)
- 农业(14780)
- 环境(13166)
- 理论(13002)
- 和(12841)
- 制(12045)
- 技术(12031)
- 贸(11779)
- 贸易(11770)
- 易(11343)
- 务(11242)
- 财务(11172)
- 财务管理(11157)
- 教育(10897)
- 划(10672)
- 企业财务(10486)
- 机构
- 大学(267910)
- 学院(266843)
- 管理(108912)
- 济(99798)
- 经济(97352)
- 理学(94895)
- 理学院(93790)
- 管理学(92131)
- 管理学院(91665)
- 研究(86882)
- 中国(63349)
- 京(57735)
- 科学(56273)
- 财(44429)
- 农(42288)
- 所(42266)
- 业大(41288)
- 中心(40370)
- 研究所(38801)
- 江(38677)
- 范(37698)
- 师范(37394)
- 北京(36236)
- 财经(35956)
- 农业(32944)
- 经(32708)
- 院(32549)
- 州(31894)
- 师范大学(30368)
- 技术(28694)
- 基金
- 项目(191142)
- 科学(149975)
- 研究(141452)
- 基金(137108)
- 家(118758)
- 国家(117752)
- 科学基金(101760)
- 社会(87021)
- 社会科(82256)
- 社会科学(82233)
- 省(75863)
- 基金项目(74920)
- 自然(67090)
- 自然科(65468)
- 自然科学(65456)
- 教育(64676)
- 自然科学基金(64257)
- 划(63502)
- 编号(59265)
- 资助(55084)
- 成果(47073)
- 重点(42387)
- 部(41328)
- 发(40726)
- 课题(40429)
- 创(39631)
- 创新(36894)
- 科研(36492)
- 项目编号(35863)
- 大学(35635)
- 期刊
- 济(108760)
- 经济(108760)
- 研究(76685)
- 中国(51327)
- 学报(41386)
- 科学(38926)
- 农(38143)
- 管理(37739)
- 教育(33604)
- 财(32269)
- 大学(31105)
- 学学(28703)
- 农业(27021)
- 技术(24151)
- 业经(18880)
- 融(18790)
- 金融(18790)
- 图书(18217)
- 经济研究(16114)
- 财经(15960)
- 问题(14505)
- 资源(14131)
- 科技(13511)
- 业(13486)
- 经(13463)
- 理论(13317)
- 实践(12526)
- 践(12526)
- 技术经济(12387)
- 现代(12208)
共检索到38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格 欧名豪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城镇建设用地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决定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是规模效率,提高青岛市城镇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增加规模效率。因此,提高规模效率应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利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来实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DEA 用地效率 城镇建设用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赵峰 修春亮
基于对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从投入产出水平、区际关系、载荷容量、人地关系等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从效率水平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在耦合协调性组织内容,并结合均方差赋权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评价体系既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公平与效率、制度安排效应,也能用于检验区域系统内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性,实用性强;②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呈现出的特征:水平特征——粗放、低效增长,复合生态系统处在低水平的耦合协调阶段,空间特征——分异明显,其中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最为明显,而区域四分法大体呈由东往西依次递减的地理格局;③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率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相对注重社会公平而忽视效率、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其投入效率的影响等。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土地效率 空间分异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海燕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赵艳 符蓉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树军
本文在对我国小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小城镇的"海青模式"。该研究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彰显本土特色、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产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树军
本文在对我国小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幸福小城镇的"海青模式"。该研究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彰显本土特色、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产城融合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惠孝 刘艳军
建设用地是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是调控建设用地扩张和配置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收缩型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利用DEA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1) 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从时间演变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逐渐缩小,整体效率水平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2)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水平呈现自南北两端向中部递减趋势,大体形成"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3)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二、三产业GDP,非农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和非农化率的差异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分异具有高度关联性,但不同时期部分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略有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镇风华 舒帮荣 李永乐 李效顺 杨小艳
深入研究城镇化协调性时空分异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已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基于土地承载视角,采用协调度模型和互斥性矩阵,分阶段综合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土地—人口协调度方面,受规划滞后性及区域政策等的影响长三角整体协调性较弱,且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而不同省、市各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也呈不同的波动性变化特征;土地—经济城镇化在各时段除少数城市不协调外,其余城市均较为协调;从整个时段上看各城市土地—人口和土地—经济城镇化分别主要表现为土地快速扩张和协调。②土地城镇化虽然与经济发展同步,但相对于人口城镇化普遍存在过于超前的现象,应将人口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江浙沪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 王雅琳
城乡发展是当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且与农村经济紧密相联的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以最小成本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最佳载体和重要支撑。借鉴国际小城镇发展经验,剖析青岛小城镇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综合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务实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承载力及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小城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等是实现青岛跨越式发展之良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昱 田伟腾 马文博 古洁灵 马子涵
[目的] 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等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人口—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分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合区域实际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为扭转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现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SDA、GWR、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6年、2006年和2016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单元两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城镇化协调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发展度逐步向南呈好转态势、耦合度普遍较高,呈扩散趋势,协调度差异程度日趋减小;城镇化质量和数量关系可划分为7种类型,形成以基本协调型为主,轻度超前型为辅的空间格局;城镇化协调度空间聚效应明显;动力因子对各地区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经济因子是主要影响因素,从东北到西南作用逐步增大,外来因子不够稳定,社会因子从西向北高值集聚区不断扩大。[结论]未来应抓住政策优势,打破地域隔阂,走精细化发展道路,缓解人地矛盾;依托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因子驱动,促进经济均等化、一体化发展,减少核心城市对周围地市的虹吸效应,提高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小兰 陈建耀 周世宁 谢丽纯 蒋华波 董林垚
运用不依赖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择珠海市唐家湾居民密集地与人类活动扰动较少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共二样区进行多采样点分析,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进行序列比对,获得微生物的群落分布数据。数据显示,校区小流域地下水微生物群落基本保持原生态,其上、中、下游三组井均以变形菌、Candidate division OPx、古菌(含泉古菌和广生古菌)为优势类群,其中中游#M组井因环境不同微生物稍有差异。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唐家社区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较大,未发现属于微生物鼻祖的古菌,也未检测到Candidate division OPx系列,而检测出许多与周围环境相吻合的微生物群落。二样区地下水微生物1...
关键词:
城镇化 地下水 微生物群落 环境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哈梅芳
本文围绕宁夏19个市县运用计量模型展开产业结构变动时空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城镇化响应整体逐渐提升,南北差距逐渐缩小,R2强于R3,且R2较平稳,呈"北强、中弱"特征,R3波动变化趋势呈"中强、南弱"特征,总体上南部响应度较低,空间差异格局较明显。在对19个市县响应特征归类后,提出了相应针对性措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红霞 张雪茹 洪永胜 聂艳
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和空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兼顾"质"与"量"、"时"与"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及开放程度6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构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和系统聚类相结合的城镇化质量测度的新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近10年的增长幅度为10.35%,3个研究时点各地级市城镇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飞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城镇化总体发展方面呈现出多个城市处于较高水平,黄淮四市处于最低水平。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呈现出郑州单极最高的情况。②河南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合理程度高的城市比例为很低,不合理的城市比重高达41%。③全省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度水平要比耦合协调度水平差。结合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区分布情况,文章最后给出了差异化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荣天 李传武
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以安徽省为例,综合利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GIS趋势面分析及空间统计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后安徽省城镇化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技术进步变化是推进城镇化效率增长的主动力,3个时间断面均呈现出效率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形态。(2)城镇化效率在全局空间均表现出较显著的集聚分布,即城镇化效率高(低)的地域空间相毗邻;城镇化效率局部热点区形成"合肥—芜湖"核心区,且不断向周边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DEA模型 时空分异 安徽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