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6)
- 2023(3389)
- 2022(2931)
- 2021(2717)
- 2020(2295)
- 2019(5142)
- 2018(5077)
- 2017(9749)
- 2016(5461)
- 2015(6167)
- 2014(6378)
- 2013(6298)
- 2012(5379)
- 2011(4883)
- 2010(4825)
- 2009(4399)
- 2008(4072)
- 2007(3727)
- 2006(3327)
- 2005(2902)
- 学科
- 济(22199)
- 经济(22173)
- 管理(15049)
- 业(11910)
- 方法(10285)
- 数学(9323)
- 数学方法(9210)
- 环境(9010)
- 农(9001)
- 企(7818)
- 企业(7818)
- 学(6480)
- 生态(6167)
- 农业(6121)
- 地方(6097)
- 中国(5859)
- 发(5428)
- 资源(4749)
- 财(4699)
- 业经(4680)
- 人民(4448)
- 和(4442)
- 划(4403)
- 发展(4105)
- 收入(4103)
- 展(4100)
- 消费(3644)
- 结构(3435)
- 规划(3092)
- 城市(3081)
- 机构
- 学院(78993)
- 大学(76144)
- 济(30666)
- 管理(30551)
- 经济(29998)
- 研究(28337)
- 理学(26493)
- 理学院(26195)
- 管理学(25652)
- 管理学院(25549)
- 中国(20677)
- 科学(20562)
- 农(18862)
- 京(16665)
- 业大(15631)
- 所(15112)
- 农业(14541)
- 研究所(14115)
- 中心(12829)
- 财(12199)
- 江(12096)
- 范(10652)
- 院(10588)
- 师范(10539)
- 北京(10499)
- 财经(9986)
- 省(9977)
- 科学院(9598)
- 农业大学(9475)
- 经济管理(9261)
- 基金
- 项目(58548)
- 科学(45432)
- 基金(41534)
- 研究(39515)
- 家(37347)
- 国家(37033)
- 科学基金(31235)
- 社会(25359)
- 省(24517)
- 社会科(23995)
- 社会科学(23986)
- 基金项目(22694)
- 自然(20982)
- 自然科(20310)
- 自然科学(20300)
- 划(19918)
- 自然科学基金(19872)
- 教育(16657)
- 资助(16655)
- 编号(15278)
- 重点(13451)
- 发(13042)
- 部(11958)
- 计划(11811)
- 科研(11374)
- 科技(11144)
- 创(11100)
- 课题(10753)
- 创新(10511)
- 国家社会(10459)
共检索到11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城镇居民食品账户生态足迹核算一直面临着消费项目不完善与消费-土地利用矩阵信息匮乏的问题。研究通过改进自下而上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构建了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概念与分类层次体系,在生态影响"数量"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质量"评估。论文对2005—2012年中国及各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文明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部门食物账户的生态影响变动主要驱动力为在外就餐;2)全国及大陆省份中除山西、江西和青海外的28个省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如果忽略城镇市场倒逼机制对生态文明的巨大作用,规模扩大与食谱增富的城镇化可能将整个中国带入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菲 张彩萍 白军飞
本文通过食物消费在收入增长、老龄化和水足迹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从收入增长与人口老龄化角度考察了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回答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是如何影响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的问题。基于10个城市2023个城市居民家庭7天记账式调研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随收入上升呈现递减式上升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由食物消费所带来的水资源供需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在2027年左右逐渐缓解并达到水资源需求的最高点。与收入增长作用相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食物消费
关键词:
食物消费 水足迹 收入增长 老龄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作为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生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食物是人类首要的消费品,其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将反映维持一个区域的人口基本食物需求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本研究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现状,重新计算了均衡因子和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等模型关键参数,改进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耗人均虚拟水为1023.05m3/人,约为居民消耗实体水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足迹 食物 北京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辉尚 许世卫 孔繁涛
本文运用修正的AIDS模型,对200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食物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油脂类、蛋类、菜类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必需生活品,其需求量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刚性消费特征明显;奶类仍是低收入户的奢侈品,不同收入组间肉禽类消费支出弹性没有差异;肉禽类、酒类和奶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粮食、肉禽类等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收入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肉禽类、酒和饮料、干鲜瓜果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有较大影响,而粮食、肉禽类、菜类等的需求量受其他食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食物消费 收入分层 AID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目的】食物消费占用了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种农用地资源,本文从包括耕地在内的全部农用地资源角度,动态分析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以便更全面合理地评估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农用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方法】首次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项目的用地类型和折算因子进行探讨,运用改进因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近30年来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压力进行了宏观估算和动态分析。【结果】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各类用地的总体占用从1980年的1.465标准亩增加到2006年的1.782标准亩,2000年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使直接耕地资源占用显著下降。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和食物足迹近30年来保持强相关性,人均肉类水产足迹的支...
关键词:
食物消费 生态足迹 折算因子 支出弹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志浩 高颖 赵殷钰
本研究利用2000—2010年全国31省城镇住户调查汇总数据,采用两阶段QUAIDS-QUAIDS模型,估计了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与收入的关系,预测了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演变前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食物支出水平将会继续提高,食物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在外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动物性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水产品支出增长速度将会快于其他食物。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食物消费 收入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景 陈永福
本文基于11880个城镇住户调查样本数据,在食物消费模型中引入整合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综合特征的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实证分析食物消费影响因素,尤其是测度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家庭成员的食物消费成人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在食物分析中引入基于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建立的成人等价尺度。成人等价尺度测算结果表明,与其他家庭构成的家庭成员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相对较高,这种差异对于17岁以下的孩子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先增后减,特别是65岁以后下降趋势明显。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与年轻人在食物支出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未来食物需求分析和预测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和差异做出相应调整,这有助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红利 高峰
文章利用1990~2013年间的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在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机制总结基础之上,利用VAR模型针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确会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不同食物消费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也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智鹏 李亚丽 黄和平
在界定长江中游4座省会城市(武汉、合肥、长沙、南昌)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系统边界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法(LCA)对4座城市2001—2018年间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碳排放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4座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武汉市碳排放最高,长沙市最低,人均碳排放除了长沙市在食物加工阶段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他3市在各个阶段和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南昌市和长沙市食物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储藏和加工阶段,武汉市和长沙市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从储藏和加工阶段逐渐向运输阶段转移,食物垃圾处理阶段在4个城市中占比都很小。最后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智鹏 李亚丽 黄和平
在界定长江中游4座省会城市(武汉、合肥、长沙、南昌)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系统边界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法(LCA)对4座城市2001—2018年间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碳排放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4座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武汉市碳排放最高,长沙市最低,人均碳排放除了长沙市在食物加工阶段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他3市在各个阶段和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南昌市和长沙市食物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储藏和加工阶段,武汉市和长沙市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从储藏和加工阶段逐渐向运输阶段转移,食物垃圾处理阶段在4个城市中占比都很小。最后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心田,易法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永钦 齐维孩 祝琴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辰 穆月英
依据2005~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价格数据,运用AIDS模型测算了食品消费支出和价格弹性系数,并基于所得结果讨论了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食品消费变动态势。在对各类食品消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膳食营养发展目标对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食品消费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未来粮食、油脂消费受支出影响有限,消费份额趋于减少;在外用餐、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消费是今后食品消费主要增长点,消费份额趋于增加;肉禽及制品、蔬果、蛋类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速。除水产品、奶及奶制品和蛋类自价格弹性较大外,多数食品受自身价格的影响较小。目前食品消费发展方向与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梁凡 陆迁 同海梅 孙小丽
本文采用1995-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数据,运用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组的食品消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收入增加,粮食消费趋于下降,收入弹性逐渐减小,自价格弹性从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蔬菜对于高收入人群已成必需品,对中低收入人群仍是奢侈品,中、低收入组价格弹性绝对值较大;肉禽类已成为食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收入提高,收入弹性从单位弹性变为缺乏弹性,且中等收入组肉禽类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低收入者。
关键词:
食品消费 AIDS模型 弹性 城镇居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新华 夏瑞洁
本文利用1995-2007年数据,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的变动。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食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及消费制度的变迁等因素显著影响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变动呈现出: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食品消费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东、中、西部地区间食品消费行为差距明显等基本趋势。
关键词:
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 食品安全 消费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