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8)
2023(13302)
2022(11396)
2021(10531)
2020(9198)
2019(21057)
2018(20790)
2017(40279)
2016(21802)
2015(24608)
2014(24688)
2013(24116)
2012(21751)
2011(19513)
2010(19063)
2009(17503)
2008(17036)
2007(15168)
2006(12697)
2005(10881)
作者
(64053)
(54046)
(53743)
(51038)
(34093)
(26190)
(24453)
(21279)
(20545)
(19043)
(18101)
(18100)
(16953)
(16934)
(16894)
(16658)
(16421)
(16013)
(15588)
(15571)
(13533)
(13074)
(12723)
(12292)
(12290)
(12165)
(11919)
(11831)
(10917)
(10905)
学科
(90832)
经济(90727)
管理(63617)
(62839)
(50827)
企业(50827)
方法(45732)
数学(41290)
数学方法(40821)
(24932)
(24887)
中国(21470)
业经(18036)
(17507)
(17367)
贸易(17365)
地方(16953)
(16879)
农业(16765)
(16708)
(15620)
财务(15570)
财务管理(15531)
企业财务(14746)
技术(13086)
环境(12550)
(12461)
银行(12406)
(12350)
(12194)
机构
大学(309831)
学院(308884)
(126171)
管理(123885)
经济(123712)
理学(108728)
理学院(107569)
管理学(105650)
管理学院(105079)
研究(99276)
中国(73609)
科学(63667)
(62703)
(59801)
(55830)
业大(52293)
(50133)
中心(48112)
农业(47604)
研究所(46133)
财经(46062)
(44686)
(42066)
经济学(38787)
北京(37957)
(37913)
师范(37345)
经济学院(35434)
(35433)
(34976)
基金
项目(220074)
科学(173157)
基金(162618)
研究(151727)
(144491)
国家(143341)
科学基金(123029)
社会(97798)
社会科(92835)
社会科学(92809)
基金项目(87225)
(85947)
自然(83360)
自然科(81530)
自然科学(81502)
自然科学基金(80091)
(73281)
教育(69921)
资助(66243)
编号(59576)
重点(49581)
(48518)
(46156)
成果(45988)
(45976)
科研(43781)
创新(43070)
计划(42726)
教育部(41266)
国家社会(41023)
期刊
(125932)
经济(125932)
研究(79586)
学报(54988)
(52297)
中国(51398)
科学(48310)
(44270)
管理(41453)
大学(40640)
学学(38944)
农业(34711)
技术(25771)
(25704)
金融(25704)
教育(23542)
财经(22095)
业经(21333)
经济研究(21039)
(18915)
(18621)
问题(17528)
(16302)
统计(16228)
技术经济(15189)
(14852)
商业(14638)
理论(14416)
科技(14313)
业大(14217)
共检索到427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青  吴婕  
本文在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2006年8月对2.8万余户城镇常住居民进行住房需求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的基础上,对上海城镇居民购房的期望价格进行分析,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态势进行判断,为经济预测和政策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莉  沈建光  潘春阳  
房价上升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以及"替代效应"三大机制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城镇居民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上海的房价上升总体上提高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一方面,由于"财富效应",自有住房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替代效应",尚无自有房的家庭放弃购房、转而扩大消费,从而其平均消费倾向也显著上升。由此本文提出抑制房价的政策有可能拖累居民消费,从而发展质量优良的公共租赁住房对于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刘章生  弓媛媛  
基于微观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房价上涨会对城镇在婚家庭的生育意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将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后者将导致生育意愿提高。实证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即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城镇在婚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没有房产或者仅有1处房产的家庭来说,因住房负担增加,其会放弃二孩生育意愿;对于拥有2处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住房财富效应没有提高其二孩生育意愿。据此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煌   张瀚月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门槛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人均商品房销售额的提高可有效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显著性不同,说明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从门槛模型来看,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总体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阶段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本文从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多举措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煌   张瀚月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门槛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人均商品房销售额的提高可有效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显著性不同,说明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从门槛模型来看,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总体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阶段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本文从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多举措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利利  刘宏  
近年来,房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房价怎样的影响,事关我国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文章利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房价对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升对居民心理健康存在不利影响,对生理健康存在长期有利和短期不利的混合影响。房价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房奴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地,房价对生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有二套及以上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大、房产价值较高、家里无适龄未婚男性、高收入地区或一线城市居民;对无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小、房产价值较低、低收入地区或二三线城市居民,房价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较强。最后,文章分析了房价对健康的影响途径,发现房价上升会显著改善居民的卫生医疗利用条件,增加锻炼身体概率,减少抽烟喝酒行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毅  李健  
消费者对商品住宅的需求分为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类,前者决定着房价水平,后者有一部分会向前者转化,进而激发投机(投资)需求,推高房价。在研究需求对商品住宅价格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和商品住宅供给三个影响因素,对2020年~205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商品住宅价格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诗娥  顾欣  
房价高企、居民消费率低水平徘徊,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149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挤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组和低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比对东部地区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更大。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35个百分点和0.1141个百分点,低收入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715个百分点和0.1323个百分点。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稳定房价,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落实"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中国西北部地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中澳课题组  张蕾  张志涛  谢晨  
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工程区生态效益显著。本研究采用非市场评估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对北京、西安、安塞三地606户城镇居民的生态支付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生态意识较强,十分关注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愿意为退耕农民进行义务支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房丽娜  陈阳晨  
文章根据目前房地产发展现状,选取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诸多指标,包括: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居民人口总数、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以及每平方米房屋价格,根据1994年至2013年20年间的数据,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进行了检验,并结合国家近期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对其经济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