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2)
2023(5986)
2022(5093)
2021(4869)
2020(4292)
2019(9384)
2018(9219)
2017(18156)
2016(9899)
2015(10998)
2014(11234)
2013(10902)
2012(10235)
2011(9053)
2010(9146)
2009(8567)
2008(8449)
2007(7982)
2006(6859)
2005(6359)
作者
(29321)
(24391)
(24386)
(23591)
(15546)
(11826)
(11179)
(9486)
(9305)
(8901)
(8424)
(8396)
(7883)
(7855)
(7785)
(7518)
(7318)
(7279)
(7183)
(6917)
(6183)
(5970)
(5918)
(5588)
(5561)
(5549)
(5510)
(5444)
(5090)
(5076)
学科
(38077)
经济(38011)
管理(29018)
(26262)
(20580)
企业(20580)
方法(18606)
数学(16326)
数学方法(16075)
(13503)
中国(11147)
(10588)
(9403)
(8309)
农业(7147)
(7102)
业经(6981)
地方(6949)
(6650)
金融(6649)
(6638)
银行(6624)
国家(6458)
(6294)
(6098)
财务(6082)
(6076)
贸易(6071)
财务管理(6058)
理论(5969)
机构
大学(143522)
学院(141628)
(56590)
经济(55299)
管理(52372)
研究(49259)
理学(45194)
理学院(44645)
管理学(43632)
管理学院(43357)
中国(37848)
科学(31200)
(30389)
(30314)
(25836)
(25204)
财经(23664)
研究所(23308)
中心(22850)
(21602)
(21277)
业大(20995)
农业(19771)
北京(19185)
(18480)
师范(18242)
经济学(18201)
(17841)
财经大学(17702)
(16994)
基金
项目(94438)
科学(74444)
基金(70836)
研究(64981)
(63003)
国家(62481)
科学基金(53085)
社会(42634)
社会科(40406)
社会科学(40396)
基金项目(36601)
自然(35319)
(35189)
自然科(34601)
自然科学(34593)
自然科学基金(33952)
(30443)
资助(30170)
教育(29740)
编号(24393)
(21382)
重点(21053)
成果(20288)
(18848)
科研(18595)
(18557)
国家社会(18409)
(18181)
教育部(18162)
创新(17508)
期刊
(64946)
经济(64946)
研究(43146)
中国(28438)
学报(25647)
(23890)
科学(22800)
(22687)
大学(19402)
管理(19158)
学学(18435)
农业(14882)
(14141)
金融(14141)
教育(13114)
财经(11969)
经济研究(11520)
(10229)
技术(10157)
业经(9657)
统计(8923)
问题(7870)
(7703)
(7662)
(7529)
决策(7006)
商业(6886)
技术经济(6555)
业大(6498)
理论(6379)
共检索到212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  
在中国目前的政府性基金中,很多项目具有间接税的性质,这些基金同间接税一样,可以通过价格将负担转嫁给居民。将具有"准间接税"性质的政府性基金剥离出来,并与间接税进行有效对接。在此基础上,理顺了"准间接税"性质的政府性基金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路径。通过构建ELES模型并利用弹性分析发现,"准间接税"部分政府性基金不同程度出现向城镇居民转移的情况。更进一步,通过计算得出城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负担的具体基金数额。"准间接税"部分政府性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消费决策,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为此,政府要逐步规范、清理一部分不合理的基金项目,以释放消费空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郑旭东  
将税收负担和财政民生投入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两者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来看,税收负担和财政民生投入均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短期内,城镇居民消费与同期的财政民生投入呈现正相关,但与同期的税收负担没有表现出显著关系。这表明,我国以税负攀升为背景的民生取向的财税制度和政策安排与扩大城镇居民消费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相容性。从促进居民消费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增加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要确保税收能够更好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努力促使税收负担和财政民生投入相协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税收负担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城镇居民收入,税收负担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有限;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并不意味着降低总体税负;加强税制对分配调节的力度更为重要,同时,税收收入的使用应与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赞甫  陈军  
传统的消费倾向指标难以反映消费的结构性特征,且因价格核算体系差异的存在,不同个体之间往往也难以进行合理性比较,故本文建构含有多种收入、多类消费的指标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进行界定与测算。具体而言,以2017年31个省域单位为决策单元,借助DEA实证生产可能集界定我国消费倾向,并采用DEA交叉效率方法测算各省域单位的平均消费倾向。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叉效率测算下的平均消费倾向具有现实合理性,既与传统意义下的平均消费倾向指标显著相关,又明显反映了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支出结构方面的特征。从收入来看,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消费倾向越低;转移净收入占比越高,其消费倾向越高。而从支出来看,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在其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其消费倾向越低;医疗保健支出占比越高,其消费倾向越高。这意味着,关注消费的结构效应或是下一阶段促进消费的主要着力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海峰  刘怡  
考察居民的间接税负担对于认识我国的税负转嫁以及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表技术模拟间接税在不同部门的流转情况,估算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资源税等间接税在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负担情况。本文的研究表明,从年度收入来看,各项税收都是显著累退的。但是从终身收入来看,所有税收呈累退性减弱,营业税负担呈现累进的特征,资源税负担接近比例税率;整体来看,间接税接近比例负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红  
城镇居民消费新热点李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特别是从去年5月实行"双休日"以来,更是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参与社会各种娱乐活动.个人消费支出显著增长,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贵祥  陈小龙  冯怡琳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刺激消费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江洲  
当前,消费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因而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刺激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家庭开展相关经济调查,按照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将城镇居民分为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对疫情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一、不完全消费品市场 在目前流行的经济学著述及文献中,经常出现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行为不加区分甚至混同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正确地加以区别是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西方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主要指家庭支出。它包括西方家庭所必需的物质性消费(衣、食、住、行)、服务性消费(劳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保障性消费(保险、退休)和社会消费(赋税)。扣除赋税后,西方经济学及统计中所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居民货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贾男  张亮亮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中的"习惯形成"效应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家庭的食品消费微观数据作为非耐用品消费的代理变量,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习惯形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不振及高储蓄的现象,这一效应即使在考虑了城镇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之后仍然是稳健的,并且其对消费的边际影响比"预防性动机"更为重要。不仅如此,本文还发现家庭越富有,习惯形成越强,储蓄倾向越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殿京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进入了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与此同时居民的第三次消费高潮已经到来并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明显表现出几大变化:结构不断优化;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家务劳动减轻,自由支配时间增多;消费社会化程度提高;在总消费中商品性消费部分不断加大。毋庸讳言,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朝着良好的方向转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 静 尹徐念 汪 恒 唐旭茂 邓芳芳  
本文基于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性。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全局Moran’s I指数从不显著逐渐演变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渐呈现出了正向的空间聚集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聚集效应越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王选华  王玲玲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规模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等两个因素影响;在综合消费支出中,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前列,高于大部分中部地区;在个别地区的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增加并不一定就是气候原因,还可能是时尚等元素导致。因此,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计量形式,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收入弹性,概括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旨在进一步分析其经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