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8)
- 2023(11710)
- 2022(10408)
- 2021(9782)
- 2020(8199)
- 2019(18984)
- 2018(18915)
- 2017(37070)
- 2016(20116)
- 2015(22334)
- 2014(22532)
- 2013(22298)
- 2012(20182)
- 2011(18047)
- 2010(17705)
- 2009(15927)
- 2008(15202)
- 2007(13120)
- 2006(11280)
- 2005(9717)
- 学科
- 济(78336)
- 经济(78242)
- 管理(55202)
- 业(52746)
- 企(43228)
- 企业(43228)
- 方法(38871)
- 数学(34054)
- 数学方法(33684)
- 农(21551)
- 中国(19961)
- 财(19443)
- 学(18114)
- 业经(16587)
- 地方(16266)
- 农业(13939)
- 贸(13190)
- 贸易(13185)
- 理论(12778)
- 易(12731)
- 制(12652)
- 和(12318)
- 环境(12169)
- 务(11962)
- 财务(11903)
- 财务管理(11883)
- 技术(11746)
- 企业财务(11322)
- 银(10972)
- 银行(10934)
- 机构
- 大学(280638)
- 学院(278785)
- 管理(113036)
- 济(108373)
- 经济(105908)
- 理学(99317)
- 理学院(98154)
- 管理学(96387)
- 管理学院(95886)
- 研究(92174)
- 中国(66111)
- 科学(59621)
- 京(59213)
- 财(48453)
- 农(46193)
- 所(45980)
- 业大(43950)
- 研究所(42392)
- 中心(41877)
- 财经(40019)
- 江(38942)
- 范(37220)
- 北京(36940)
- 师范(36868)
- 经(36511)
- 农业(36470)
- 院(33827)
- 经济学(32163)
- 州(31859)
- 财经大学(30111)
- 基金
- 项目(200379)
- 科学(157865)
- 基金(146888)
- 研究(142971)
- 家(128829)
- 国家(127793)
- 科学基金(110079)
- 社会(90044)
- 社会科(85403)
- 社会科学(85381)
- 基金项目(79402)
- 省(77948)
- 自然(73762)
- 自然科(72081)
- 自然科学(72063)
- 自然科学基金(70739)
- 划(65847)
- 教育(64843)
- 资助(60120)
- 编号(57734)
- 成果(45235)
- 重点(44199)
- 部(43805)
- 发(41680)
- 创(41294)
- 课题(38908)
- 科研(38890)
- 创新(38502)
- 教育部(37325)
- 国家社会(36895)
- 期刊
- 济(113990)
- 经济(113990)
- 研究(79233)
- 中国(46665)
- 学报(46284)
- 科学(42797)
- 农(40920)
- 管理(38784)
- 大学(34342)
- 财(34021)
- 学学(32502)
- 农业(28735)
- 教育(27474)
- 技术(21991)
- 融(20437)
- 金融(20437)
- 业经(19228)
- 经济研究(18755)
- 财经(18329)
- 理论(16070)
- 经(15473)
- 实践(15103)
- 践(15103)
- 问题(14788)
- 业(14490)
- 图书(14482)
- 科技(13767)
- 技术经济(12963)
- 商业(12926)
- 版(12763)
共检索到388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 静 尹徐念 汪 恒 唐旭茂 邓芳芳
本文基于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性。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全局Moran’s I指数从不显著逐渐演变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渐呈现出了正向的空间聚集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聚集效应越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静 尹徐念 汪恒 唐旭茂 邓芳芳
本文基于1997-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性。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全局Moran’s I指数从不显著逐渐演变为显著为正,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渐呈现出了正向的空间聚集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聚集效应越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对物价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本文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和VEC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从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提高消费者信心、提升消费水平并优化消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红艳 储德银
在宏观经济动态的变化中,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同时食品类价格指数的变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中结合HP滤波、交叉相关系数及及协整关系检验,探讨两者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两者在长期趋势成分中存在着一定的因果互动关系,但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成分的分解中,来自食品价格的波动因素依然构成其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于非食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对其波动产生了巨大的助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英奎 张帅
鉴于消费者信心指数对物价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本文将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转移变量,建立logistic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消费者不同信心状态下我国物价水平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信心状态的改变,我国物价水平特征也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消费者信心处在低迷状态,对应的我国物价水平也处在低通胀状态。因此,我国政府需要积极推进价格改革,改善民生,增加消费者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望军 葛建营 王小宁 侯守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价格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庆庆
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过程中,以消费结构为测度的体系相对直接和明确。文章通过对我国2010-2018年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指标研究的方法明确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其对人均教育支出、居住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及医疗保障支出在整体支出中所占比例,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转型较为明显,精神性消费支出规模将明显扩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丽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程度、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国外CPI编制过程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框架、编制方法、数据质量、信息公布四方面介绍了国外实践经验及理论动态;同时分析我国现行CPI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完善我国CPI相关指数编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编制 理论框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锐
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研究中美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外部因素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冲击作用。本文利用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美两国CPI指数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EC模型估计及脉冲响应分析,探究中美两国CPI指数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美两国CPI指数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CPI指数对美国CPI指数的脉冲响应持续时间更长,美国CPI指数对中国CPI指数的最大脉冲响应值更大。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一、不完全消费品市场 在目前流行的经济学著述及文献中,经常出现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行为不加区分甚至混同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正确地加以区别是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西方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主要指家庭支出。它包括西方家庭所必需的物质性消费(衣、食、住、行)、服务性消费(劳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保障性消费(保险、退休)和社会消费(赋税)。扣除赋税后,西方经济学及统计中所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居民货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王选华 王玲玲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规模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等两个因素影响;在综合消费支出中,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前列,高于大部分中部地区;在个别地区的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增加并不一定就是气候原因,还可能是时尚等元素导致。因此,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
关键词:
消费支出 因子分析 结构性差异 消费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张肃
【目的】信息消费已成为日益增长的消费热点,为了促进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发展状况及空间相关性,以及当期信息消费会受到的三种内、外部影响,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当期信息消费支出对相邻地区并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信息消费表现出耐用性特征,而居民信息消费会受相邻地区居民信息消费习惯的影响;影响因素中物价和收入的提升,短期内会促使本地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增加;而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短期内会对相邻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教育、医疗保健消费,一方面可以满足眼前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和技能存量以及保持身心健康。因此,国际上有人将其称为“生产性消费”(productive consumption)。本文首先介绍了生产性消费的重要特点和作为实证分析基础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生产性消费价格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教育、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过快对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是:(1)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利率下调对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3)提高了居民消费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
关键词:
生产性消费价格 经济计量模型 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