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4)
2023(7268)
2022(6056)
2021(5419)
2020(4536)
2019(9914)
2018(9588)
2017(18451)
2016(9980)
2015(10974)
2014(10629)
2013(10395)
2012(9405)
2011(8390)
2010(8194)
2009(7323)
2008(6874)
2007(6098)
2006(5336)
2005(4650)
作者
(31697)
(26315)
(26286)
(24641)
(16596)
(12808)
(11800)
(10419)
(10259)
(9102)
(9058)
(8824)
(8541)
(8358)
(8223)
(8205)
(8198)
(7989)
(7636)
(7562)
(6821)
(6414)
(6170)
(6131)
(6087)
(5832)
(5764)
(5751)
(5379)
(5369)
学科
(39839)
经济(39779)
管理(27921)
(26838)
(19939)
企业(19939)
方法(19156)
数学(17447)
数学方法(17297)
(12308)
中国(11224)
(10971)
(9352)
(8984)
贸易(8982)
(8718)
农业(8611)
业经(8340)
地方(7297)
环境(6901)
(6718)
收入(6103)
技术(5890)
(5831)
(5740)
银行(5699)
(5581)
金融(5580)
(5527)
财务(5522)
机构
大学(143465)
学院(142169)
(60353)
经济(59332)
管理(53934)
研究(52215)
理学(47797)
理学院(47239)
管理学(46348)
管理学院(46127)
中国(38014)
科学(34980)
(34483)
(29939)
业大(27816)
(27769)
农业(27757)
研究所(25826)
(25076)
中心(23082)
财经(20646)
(20366)
(19006)
(18978)
经济学(18932)
农业大学(18572)
北京(18412)
经济学院(17223)
(16977)
(16879)
基金
项目(105194)
科学(82482)
基金(79167)
(73303)
国家(72714)
研究(67038)
科学基金(61062)
社会(45268)
社会科(42958)
社会科学(42945)
自然(42571)
基金项目(42442)
自然科(41636)
自然科学(41619)
自然科学基金(40900)
(40308)
(35142)
资助(31702)
教育(29685)
重点(23907)
编号(23894)
(22905)
(22391)
计划(22280)
(21990)
科研(21273)
创新(20658)
国家社会(19723)
科技(19369)
(19004)
期刊
(62293)
经济(62293)
研究(37929)
学报(31691)
(30252)
科学(27116)
中国(25707)
大学(22768)
学学(22067)
农业(20229)
管理(18376)
(17287)
经济研究(11749)
(10988)
(10985)
金融(10985)
业经(10653)
财经(9783)
业大(9322)
技术(8955)
(8393)
问题(8202)
(8178)
教育(8055)
农业大学(8017)
商业(7913)
科技(7328)
统计(6703)
技术经济(6700)
资源(6657)
共检索到200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胜岳  马勉  
时间利用调查方法的普及,使得研究者们可以通过追踪人们的生活方式分析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运用消费者生活方式分析法计算城镇居民的间接能源消耗,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综合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指数。研究发现,在1985~2008年,人口和活动总消费造成能源消耗的增加最多,影响指数分别为2.30和2.89,活动时间和活动消费结构造成能源消耗的增加仅次于前者,影响指数分别为1.20和1.22,能源强度造成能源消耗的减少,影响指数为0.42。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城镇居民总间接能源消耗增加4.03倍。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分析发现,由于活动时间、活动消费和活动能源强度的不同,不同活动的能源消耗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佟金萍  赵明明  马剑锋  杨足膺  
文章借助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构建了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就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是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同地区居民消费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全国范围内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最大,但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减弱,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但中西部地区会随着居民消费的提升而不断增强。消费抑制因子对能源消耗增长具有抑制效应,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小,技术进步是能源消耗下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能源消耗的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妍  石敏俊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数据,测算了1995年~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研究结果显示:①1995年~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耗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从19%增加到30%,人均完全生活能耗从656kg标准煤增加到1040kg标准煤,其中,由生活消费品支出诱发的间接能耗占完全生活能耗的比例从69%上升到79%;②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省区的城镇居民消费诱发的人均能耗存在显著差异,高收入阶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耗远高于中低收入阶层和内陆地区,前者的能耗增长速度也快于后者;③以交通出行和居住消费为特征的生活方式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玲玲  张耀辉  
居民对能源的消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消费拉动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消费,另一方面是对生活能源的直接消费。本文通过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居民消费对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系数,以及各部门能源完全消耗系数,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诱发了能源完全消耗系数较高部门的生产。在能源直接消费方面,对经过平稳化处理的1980~2010年的居民能源消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变化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中,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有利于节约能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却增加生活能源消费量。在基尼系数的作用下,收入提高对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作用均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嘉玲  张世秋  谢旭轩  
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被广泛关注,目前反映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而忽略了居民对非货币化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占用方面的公平性,而后者可能是裹征社会公平性的更底层和根本的指标。本文试图从居民消费角度,评价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和揭示中国居民能源消耗的时间趋势、地区和城乡差异。利用1985-2009年居民消费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八十年代以来,居民能源消耗整体处于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居民能源消耗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能源消耗的城乡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远大于东中西部区域差距的贡献;政府应该进一步支持农村居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耗能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佟金萍  马剑锋  
构建向量形式的Kaya扩展模型,运用LMDI方法将用水总量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6种效应。研究表明:用水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的增长;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且人口城镇化的驱动力要强于人口规模;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总量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过程,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逻辑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持续的抑制效应,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凸显出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水方面的乏力。虽然居民消费极大地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消费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佟金萍  
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就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上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呈现升降升的"N"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会不断减弱;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但是会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增加地区居民收入更有利于减弱居民消费对于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岚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闲暇时间的延长 ,对个人消费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确引导 ,合理安排 ,以及消费水平的快速升级 ,将是政府及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宇澄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LMDI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分为购买力、能源消费结构、生活消费结构、支出、人口五方面。基于2005~2011年全国及各省区能源平衡表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量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强是推动城镇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支出中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生活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不再是导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翊  侯莉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能耗,随经济水平提高两者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远高于直接能耗。影响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间接能耗的收入弹性是一般消费收入弹性的三倍,说明收入提高使消费者选择了更多高能耗产品,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类开支。我国应该在提倡可持续消费、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努力争取降低家庭间接能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露  
本文运用面板VAR模型,基于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是逐渐增强的;而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且两者均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产生持续显著的冲击效应;但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冲击效应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水平的波动均主要来自于自身。本文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刘畅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着中国居民部门电力消费的持续增长。不同于第二产业,居民部门的电力消费更多地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家用电器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长的增加。本文利用家电扩散模型对1998—2012年中国30个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的五类家电产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城镇居民家电消费量有正的影响,而产品价格的提高有负的影响。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收入增加对居民购买家电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城镇居民购买家电的影响更加明显。由于家电的使用具有较长时间的"锁定效应",在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冬兰  李琰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和协整分析方法对于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对城市化所引起的能源消耗变动的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能源消费量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山东省能源消费增长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不仅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并且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是这种长期动态均衡的短期误差修正作用并不很强,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城市化水平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城市化因素对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李鸣  
浙江省“九五”和2010年能源消耗预测朱李鸣(浙江省计经委长期规划处310007)“九五”时期至2010年是浙江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加速的重要时期。对于常规能源仅占全国0.09%,位列全国倒数第二的能源小省,未来能源的稳定供给和高效利用是实现中长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  
文章以IPAT模型和脱钩指数为分析手段,对2010—2016年攀枝花地区层面和2004—2016年国家层面的国内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关联性做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中长期内的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