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5)
2023(7447)
2022(6180)
2021(5422)
2020(4568)
2019(10173)
2018(9561)
2017(18342)
2016(10265)
2015(11180)
2014(10996)
2013(10670)
2012(9545)
2011(8501)
2010(8363)
2009(7505)
2008(7410)
2007(6505)
2006(5747)
2005(4809)
作者
(32527)
(27479)
(27331)
(25616)
(17289)
(13227)
(12159)
(10626)
(10512)
(9626)
(9572)
(9212)
(8882)
(8640)
(8527)
(8494)
(8401)
(8163)
(7973)
(7829)
(7017)
(6613)
(6605)
(6265)
(6231)
(6093)
(6064)
(5918)
(5599)
(5581)
学科
(41027)
经济(40970)
(27506)
管理(26329)
方法(19658)
(19617)
企业(19617)
数学(17781)
数学方法(17615)
(13754)
(13081)
中国(11229)
(10270)
农业(9996)
收入(9305)
业经(9015)
(8457)
贸易(8457)
(8225)
地方(7626)
环境(6785)
(6371)
(6305)
技术(6171)
(5711)
银行(5661)
产业(5619)
(5604)
财务(5601)
财务管理(5591)
机构
大学(151590)
学院(150124)
(61714)
经济(60702)
管理(55297)
研究(53612)
理学(49545)
理学院(48912)
管理学(47894)
管理学院(47648)
中国(37168)
科学(36853)
(36839)
(31011)
农业(29570)
业大(29551)
(28703)
研究所(26975)
(26311)
中心(23183)
财经(21932)
(21648)
(20217)
农业大学(20163)
经济学(20102)
(19471)
师范(19112)
(18827)
经济学院(18503)
北京(18475)
基金
项目(111648)
科学(87718)
基金(83660)
(77254)
国家(76634)
研究(72323)
科学基金(64127)
社会(48940)
社会科(46481)
社会科学(46468)
基金项目(45092)
自然(43712)
(43287)
自然科(42765)
自然科学(42744)
自然科学基金(42016)
(37537)
资助(33071)
教育(32794)
编号(26007)
重点(25717)
(24331)
(23768)
计划(23332)
(23290)
科研(22357)
创新(21928)
国家社会(21567)
科技(20344)
教育部(20176)
期刊
(60872)
经济(60872)
研究(38531)
学报(34287)
(32819)
科学(29047)
中国(24876)
大学(24655)
学学(23881)
农业(22060)
(18312)
管理(17232)
(11440)
经济研究(10985)
财经(10618)
业经(10297)
教育(10249)
业大(10195)
(9960)
金融(9960)
(9485)
技术(9272)
(9119)
农业大学(8776)
问题(8648)
科技(7820)
商业(7332)
资源(7224)
统计(7121)
技术经济(7038)
共检索到202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卜源  
基于CGSS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回归分解法,揭示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内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区域因素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共同解释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77%;性别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率的排名及贡献率均有所上升;行业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排名下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云波  
新世纪之初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利用山东省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从收入构成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薪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体,但其贡献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其边际影响为负;借贷性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远远小于工薪收入所占份额,但由于分配格局的高度不均等,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2006年超过了工薪收入,成为了导致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大,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两项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份额以及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以递增幅度逐步增大,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因此,我国未来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应是增加劳动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增加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付的水平及覆盖面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草原  钱力  
基于1988~2008年天津市城镇居民家户调查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从劳动者特征角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认为劳动者行业差别、就业性质以及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从行业差别、就业性质以及受教育程度等3个维度对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劳动者个体因素进行再分解,分析发现所有制性质和行政垄断决定的行业差别是引起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对垄断的规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本文利用两个时段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混合数据检验了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改革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云波  余泳泽  
本文利用山东省城镇家计调查数据,从人口特征的角度考察了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就业行业、就业单位的性质以及个人职业和职务是影响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五个主要因素,其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就业单位性质的影响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就业的行业、个人职业及职务的影响呈现减小的态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守刚  周云波  
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关于导致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的讨论成为了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天津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2004年3000户最新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二种方法考察了城镇居民各人口特征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表明:职业及职务、教育程度和行业是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三大主要因素,三者合计解释了城镇居民总收入差距的40%以上其中,职业及职务特征超过了行业,跃居成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因素;教育程度的影响排在第二位;行业特征退居第三位。为此,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两端,扩大中间”,即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控制高收入阶层...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云波  马草原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具有明显的"倒U"变动规律,并且拐点(或者稳定期)已经出现;经典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具有解释力,真正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劳动差别的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面提升的同时可能存在识别和瞄准上的方向性偏误,这导致了转移性收入的社会保障功能被削弱;就业性质、受教育程度及行业类别成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并且就业性质在"倒U"拐点附近起到了关键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蕾  
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中、低收入组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伍再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彭隽婷  阳娟  
依据我国33个大中城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量房价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显著高于非东部城市,人均GDP、政府教育投入、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也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鉴此,宜从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府教育投入及居住成本等方面合理控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研究目标: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拉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进而对整体的收入差距产生作用。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低收入、低教育地区。研究创新:首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工业机器人使用数据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价值: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伟  陈双双  
本文基于收入分配的责任敏感性分析原理,分解城镇居民的公平与不公平收入。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发现,1995—2007年,公平的基尼系数从0.067上升为0.133,不公平的广义基尼系数从0.141上升到0.176。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是由于公平的收入差距上升,并且这主要是由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报上升所致。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劳动者获得了不公平的低收入,他们集中在收入分布的中低阶层。地区是影响分配不公的主要因素,行业是导致分配不公上升最快的因素。平均来看,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获得的不公平收入最高,其中有20%的收入属于不公平的高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