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7)
- 2023(12316)
- 2022(10992)
- 2021(10028)
- 2020(8518)
- 2019(19853)
- 2018(19621)
- 2017(39184)
- 2016(21165)
- 2015(23752)
- 2014(23648)
- 2013(23578)
- 2012(21372)
- 2011(19035)
- 2010(18722)
- 2009(17070)
- 2008(16296)
- 2007(14264)
- 2006(12430)
- 2005(10712)
- 学科
- 济(88764)
- 经济(88664)
- 管理(58473)
- 业(57789)
- 企(46711)
- 企业(46711)
- 方法(45642)
- 数学(40611)
- 数学方法(40274)
- 农(23450)
- 财(22804)
- 中国(22048)
- 地方(18500)
- 业经(18290)
- 学(17930)
- 农业(16231)
- 贸(15482)
- 贸易(15471)
- 易(14954)
- 务(13436)
- 财务(13378)
- 理论(13376)
- 财务管理(13354)
- 环境(13312)
- 制(13229)
- 和(13105)
- 技术(12986)
- 企业财务(12693)
- 税(12063)
- 划(11527)
- 机构
- 大学(299328)
- 学院(296977)
- 管理(121674)
- 济(121358)
- 经济(118929)
- 理学(106976)
- 理学院(105830)
- 管理学(104125)
- 管理学院(103598)
- 研究(96164)
- 中国(69493)
- 京(62464)
- 科学(59890)
- 财(55487)
- 农(48171)
- 所(47261)
- 业大(45996)
- 财经(45433)
- 研究所(43286)
- 中心(43268)
- 江(41832)
- 经(41547)
- 北京(38913)
- 范(38000)
- 农业(37797)
- 师范(37647)
- 经济学(37184)
- 院(34888)
- 财经大学(34086)
- 经济学院(33956)
- 基金
- 项目(210902)
- 科学(166462)
- 基金(154917)
- 研究(152656)
- 家(134878)
- 国家(133803)
- 科学基金(115719)
- 社会(97516)
- 社会科(92668)
- 社会科学(92645)
- 基金项目(82999)
- 省(81628)
- 自然(75711)
- 自然科(73959)
- 自然科学(73944)
- 自然科学基金(72654)
- 教育(69656)
- 划(68657)
- 资助(64277)
- 编号(61434)
- 成果(48822)
- 部(46882)
- 重点(46718)
- 发(44393)
- 创(43558)
- 课题(41435)
- 创新(40584)
- 科研(40567)
- 教育部(40449)
- 国家社会(40424)
- 期刊
- 济(124547)
- 经济(124547)
- 研究(87545)
- 中国(49948)
- 学报(47914)
- 科学(43351)
- 农(42585)
- 管理(42014)
- 财(39573)
- 大学(36099)
- 学学(34123)
- 农业(29704)
- 教育(29463)
- 技术(24403)
- 融(22094)
- 金融(22094)
- 财经(21527)
- 经济研究(20753)
- 业经(20083)
- 经(18273)
- 问题(16704)
- 图书(14969)
- 业(14876)
- 技术经济(14840)
- 理论(14701)
- 科技(14135)
- 实践(13429)
- 践(13429)
- 统计(13268)
- 商业(13221)
共检索到416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秦凯 季晓晶 王作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是检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依据。为理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特征、就业比重、政策性因素、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关系,找准居民增收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挖掘居民增收潜力。本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和EViews软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方式,对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及影响居民增收的因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准确掌握居民增收规律,探寻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增收潜力 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星 赵鹏睿 张晓芸
充分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是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从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需要、文化消费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然后测度了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并考察其动态演变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整体波动较小,且文化消费环境是影响文化消费潜力的主因。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存在较强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及中部地区的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较强,西部地区则有待激活。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等因素均对文化消费潜力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磊 刘松
当前我国消费结构面临向休闲消费为主的转型升级,全面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对1998—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进行综合测度,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主要研究结论为:休闲消费潜力可视为休闲消费支出、休闲消费能力和休闲消费环境共同构成的休闲消费系统,休闲消费支出是反映休闲消费潜力的关键指标;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演化大致可分为潜力初显、快速提升、增长与平稳调整三个阶段;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类型的划分发生了一定调整,然而多数省份仍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并且聚类精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等级分布存在空间不均衡性,高水平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京津冀区域并不断向外扩散。基于此,文章给出了全面释放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休闲消费 消费潜力 时空演化 城镇居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鲁虹 李晓庆
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上海市17年统计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投入和文化产品价格对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长期均衡具有很大的调整力度。并从增加政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引导文化消费风尚、调整文化产品价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松 楼嘉军
通过构建休闲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运用2002-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对上海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能力尤其是相对支付能力是影响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关键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家庭负担和主观预防动机的约束和限制;从综合测度结果来看,上海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来潜力等级跃升至中高水平;从子系统测度结果来看,上海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能力指数和休闲消费支出指数持续上升,而休闲消费环境指数呈波动态势,同时子系统指数等级在时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上海 休闲消费 消费潜力 潜力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鸿 李跃建 郑林用 喻春莲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增粮增收的潜力和需求,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从挖掘现有品种和技术的潜力、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技术持续创新与集成等方面阐述了技术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粮食安全 潜力 技术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强 冯中朝
一国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及分配制度等是影响城镇居民投资行为的主要外生性因素。本文通过设计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投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平均安全投资倾向与平均风险投资倾向、边际安全投资倾向与边际风险投资倾向等几组指标 ,利用武汉市历年来有关数据资料 ,试图对外生性因素作用下的城镇居民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外生性因素 城镇居民 投资行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英
1999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对市场的导向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使得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来研究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关键词:
消费 消费结构 地区开放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占绍文 李慧茹
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转变消费结构,提升居民福利水平,本文从收入、总消费、储蓄三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文化消费的现状与问题。并且,基于陕西省11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收入水平外,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消费观念及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宇澄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LMDI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分为购买力、能源消费结构、生活消费结构、支出、人口五方面。基于2005~2011年全国及各省区能源平衡表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量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强是推动城镇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支出中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生活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不再是导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宋明月 肖浩然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驱动下,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凭借对消费者动态行为信息的有效掌握,推动了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门槛下移,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支持程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呈现出更高的消费效应。此外,从数字金融发展演变趋势来看,数字金融在期初表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大多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逐渐高度趋同。因此,我国应该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包容性数字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普惠效应。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居民消费 普惠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士改
文章基于居民消费模式、消费倾向、收入、家庭规模等方面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的贡献率、敏感系数与碳减排潜力进行评估。首先对IPAT等式进行修正;其次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构建城镇居民碳排放的完全分解模型;同时对该方法应用中若干不足进行修正;最后对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的贡献率、敏感系数与碳减排潜力进行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效莉 余颖博
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消费潜力作为衡量内需的重要因素,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本文从居民消费基础、居民消费能力和居民消费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居民消费潜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漂移度的组合测度模型度量我国沿海11省市消费潜力综合指数,进一步分析消费潜力的时空演变和影响指标。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沿海居民消费潜力呈上升态势。其中,上海属于第一梯队,天津、浙江、广东和江苏是第二梯队,辽宁、山东和福建为第三梯队,海南、河北和广西则为第四梯队;沿海整体消费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环境;不同梯队省市消费潜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研究提出:要扩大消费市场规模,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能力;从各省市薄弱环节的个性特征出发,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关键词:
沿海省市 消费潜力 组合测度 分类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