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5)
- 2023(13396)
- 2022(11250)
- 2021(10152)
- 2020(8616)
- 2019(19157)
- 2018(18536)
- 2017(36661)
- 2016(19701)
- 2015(21421)
- 2014(21117)
- 2013(20964)
- 2012(19376)
- 2011(17308)
- 2010(17516)
- 2009(16019)
- 2008(15739)
- 2007(13863)
- 2006(12225)
- 2005(10985)
- 学科
- 济(72196)
- 经济(72103)
- 业(58038)
- 管理(54520)
- 企(41802)
- 企业(41802)
- 方法(33824)
- 数学(30730)
- 数学方法(30416)
- 中国(23281)
- 财(22674)
- 农(22313)
- 制(19293)
- 贸(16752)
- 贸易(16746)
- 易(16383)
- 银(15811)
- 银行(15767)
- 学(15512)
- 业经(15393)
- 行(14983)
- 农业(14700)
- 融(13893)
- 金融(13892)
- 地方(13593)
- 务(13115)
- 财务(13092)
- 财务管理(13067)
- 企业财务(12522)
- 策(12158)
- 机构
- 大学(277425)
- 学院(275302)
- 济(114429)
- 经济(111768)
- 管理(106205)
- 研究(96707)
- 理学(91551)
- 理学院(90513)
- 管理学(88866)
- 管理学院(88354)
- 中国(75018)
- 科学(60058)
- 京(57818)
- 财(55722)
- 农(55293)
- 所(49340)
- 业大(45355)
- 研究所(45025)
- 中心(44671)
- 农业(43854)
- 财经(43783)
- 江(42357)
- 经(40138)
- 北京(36004)
- 经济学(35871)
- 院(35572)
- 范(33559)
- 州(33202)
- 师范(33087)
- 财经大学(32819)
- 基金
- 项目(191747)
- 科学(150424)
- 基金(141608)
- 研究(132764)
- 家(126872)
- 国家(125818)
- 科学基金(106771)
- 社会(86826)
- 社会科(82434)
- 社会科学(82409)
- 基金项目(74419)
- 省(73734)
- 自然(71104)
- 自然科(69576)
- 自然科学(69550)
- 自然科学基金(68334)
- 划(63234)
- 教育(60108)
- 资助(58404)
- 编号(51385)
- 重点(43066)
- 部(42309)
- 成果(40747)
- 发(40389)
- 创(39748)
- 科研(37639)
- 创新(37366)
- 国家社会(36913)
- 计划(36629)
- 教育部(35719)
共检索到41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伟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数据,运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而且,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全面和分层次促进的特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了全体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促进了弱势群体的门诊服务利用,显著提升了低健康群体的住院服务利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低健康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合理增长,中高健康群体未出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问题,制度较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保健、自我诊疗与门诊利用是未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投入方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官海静 刘国恩 熊先军
目的:评价我国城镇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探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方法:集中指数标准化和分解方法。结果:2007—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应住院未住院次数的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该指标的标准化集中指数分别为-0.195、-0.218、-0.160、-0.212,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状况依然存在,穷人更容易出现应住院未住院的情况。个人收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促进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改善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作用重要但是有限,应综合改革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体系,保障居民促进健康和获得医疗的基本权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那美然 张铁 王慧颖 王永江 于薇 齐英
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对接是新医改的突破口。文章论证了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对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确立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的法律地位,发挥法制的强制作用;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统一管理机构;加强监督审核;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互补优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社区卫生服务 政策对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岚,陈启鸿,刘华,陈迎春,卢祖询
通过对上海市1997~1999年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分析,认识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对新的卫生服务体系架构——社区卫生服务产生较大影响。上海市1998年注意拉开退休职工(约170万人)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时采用不同的自付比例,较为成功地引导了病人“小病在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家庭病床被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支付,在全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中是一个突破。同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合理定位,并得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倾斜与支持,对全国卫生体制改革无疑是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社区卫生服务 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晓亚 黄德海 卜鹏滨
本文在定义医疗保险的"释放效应"和"减负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居民个人医疗支出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城镇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个人医疗支出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医疗保险水平较低时只能发挥"释放效应",只有当医疗保险提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发挥"减负效应";高的收入水平可以缓解医疗保险发挥"释放效应"的压力,促使医疗保险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实现"减负效应",因此当前的医疗保险政策具有亲富人的特征。分区域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医疗保险水平已经发挥了"减负效应",西部地区医疗保险仍主要表现为"释放效应"。政策建议方面,在加大医疗保险投入力度的同时,应重视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和地区实施有差别的医疗保险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鹏 孟庆跃
目的:评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06年和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以2009年有城镇居民保险居民为干预组,无城镇居民保险居民为对照组,分别构建就诊概率模型和医疗支出模型。结果:在实施初期,城镇居民保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利用,但整体影响水平还比较低,对住院服务利用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但对门诊服务作用有限。结论:促进门诊服务利用和加大补偿力度是未来城镇居民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制度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含宇 徐剑
文章首次采用奥尔多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基本医疗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医疗保险的推广对中国城镇家庭的医疗消费支出并无显著影响,但使非医疗消费支出和总消费支出各提高6%。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较高但保障水平较低,政府着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对扩大内需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消费支出 非医疗支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臧文斌 赵绍阳 刘国恩
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接受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的概率更高;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对门诊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在已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倾向于购买补充商业医保,但是健康状况最差的个体购买补充商业医保的概率最低,而购买商业医保后住院率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孟颖颖 韩俊强
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差异与参保地点差异两个维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利用,无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加何种社会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参保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认为,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的"地域区隔"构成了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制度藩篱,应尽快解决跨统筹地区就医结算的"不便捷",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消除地方本位主义,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制度创新,吸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参加居住地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传俭,梅强,周绿林,余悦,刘石柱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是国家一项非常重要举措,针对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对医疗保险公平性可能造成的正面以及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要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当前应该以提高人群覆盖面为主,防止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单位医疗福利”现象,并对国家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补充医疗保险 公平性 覆盖面 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卫东 王鹏帆 毛中根
按照预防性储蓄理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未来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那么在当前国民收入条件下,预期可以产生大幅度的文化消费增长。但是,这次改革的政策目标决定了参保过程必然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所以考虑到居民消费所具有的层次特征,实际文化消费增长可能很难达到理论预期。基于CFPS数据,使用DID、DDPSM和IV方法,这种对逆向选择问题和消费的层次特征进而对文化消费效应的判断,基本可以得到事实验证。因此,为了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以及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一体化,都预期不会带来较大的文化消费增长。不过,针对高收入健康城镇家庭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随着国民健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此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文化消费效应终将逐步得以体现。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 文化消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靳卫东 王鹏帆 毛中根
按照预防性储蓄理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可以降低未来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那么在当前国民收入条件下,预期可以产生大幅度的文化消费增长。但是,这次改革的政策目标决定了参保过程必然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所以考虑到居民消费所具有的层次特征,实际文化消费增长可能很难达到理论预期。基于CFPS数据,使用DID、DDPSM和IV方法,这种对逆向选择问题和消费的层次特征进而对文化消费效应的判断,基本可以得到事实验证。因此,为了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以及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 文化消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熠煜 高萍
目的:比较杭州、上海、广州和合肥4市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人群、缴费标准以及待遇水平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在对比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差异基础上,用SPSS 20.0分析了医保制度的经济指标和规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城市缴费标准存在不同,而医疗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以及参保档次划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间医保待遇水平的差距。结论:消除差异的存在需夯实经济基础提升给付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差别支持,共建共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岚,陈启鸿,刘华,陈迎春,卢祖询
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的专题调查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卫生问题决定了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必须与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套;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用的最有效方法是合理引导参保职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在功能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争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倾斜与支持是其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保险 互动 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