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9)
- 2023(13575)
- 2022(11644)
- 2021(10896)
- 2020(9066)
- 2019(20934)
- 2018(20583)
- 2017(40284)
- 2016(21217)
- 2015(23952)
- 2014(23659)
- 2013(23403)
- 2012(21216)
- 2011(18937)
- 2010(19123)
- 2009(17750)
- 2008(16040)
- 2007(13996)
- 2006(12324)
- 2005(10789)
- 学科
- 济(85235)
- 经济(85133)
- 业(60321)
- 管理(59551)
- 企(49398)
- 企业(49398)
- 方法(39217)
- 数学(34389)
- 数学方法(34070)
- 中国(28676)
- 融(27048)
- 金融(27045)
- 银(24832)
- 银行(24798)
- 行(23961)
- 农(23921)
- 财(22941)
- 地方(21391)
- 业经(19276)
- 制(17173)
- 学(17032)
- 农业(16686)
- 贸(15311)
- 贸易(15298)
- 易(14809)
- 务(14527)
- 财务(14465)
- 财务管理(14441)
- 理论(13884)
- 企业财务(13801)
- 机构
- 大学(296112)
- 学院(295163)
- 济(120649)
- 管理(119981)
- 经济(118102)
- 理学(104702)
- 理学院(103549)
- 管理学(101878)
- 管理学院(101367)
- 研究(97586)
- 中国(77064)
- 京(61994)
- 科学(59550)
- 财(54829)
- 所(47868)
- 中心(46081)
- 农(45669)
- 财经(44887)
- 研究所(43952)
- 业大(43172)
- 江(40966)
- 经(40876)
- 北京(39097)
- 范(38712)
- 师范(38390)
- 经济学(37060)
- 农业(35561)
- 院(35245)
- 州(34288)
- 财经大学(33702)
- 基金
- 项目(208408)
- 科学(164480)
- 研究(152982)
- 基金(152620)
- 家(132901)
- 国家(131519)
- 科学基金(113424)
- 社会(97681)
- 社会科(92684)
- 社会科学(92659)
- 基金项目(82002)
- 省(80599)
- 自然(73341)
- 自然科(71647)
- 自然科学(71633)
- 自然科学基金(70330)
- 教育(69005)
- 划(67501)
- 编号(62441)
- 资助(62278)
- 成果(49366)
- 重点(46049)
- 部(45968)
- 发(44566)
- 创(43582)
- 课题(41853)
- 创新(40597)
- 国家社会(40374)
- 科研(39826)
- 教育部(39778)
- 期刊
- 济(128007)
- 经济(128007)
- 研究(88261)
- 中国(52480)
- 学报(45214)
- 科学(42642)
- 管理(41956)
- 农(41808)
- 财(39258)
- 融(37406)
- 金融(37406)
- 大学(34443)
- 学学(32545)
- 教育(29234)
- 农业(28565)
- 技术(23201)
- 财经(21211)
- 业经(21186)
- 经济研究(20984)
- 经(18044)
- 问题(16261)
- 理论(15364)
- 图书(15052)
- 业(14266)
- 实践(14162)
- 践(14162)
- 科技(14111)
- 商业(13807)
- 技术经济(13550)
- 现代(13269)
共检索到426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立岩 杜春越
本文使用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家庭借贷支出的分类面板数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轨期的特性,考察消费升级、社会保障不完善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变量在对消费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上均存在地区差异,社会保障、消费升级和储蓄在全国范围内均显著正相关,房贷支出和教育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而保险在东部地区作用突出,家庭投资则均不显著。政府要扩大消费内需并改变消费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就应把握消费升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时机和力度,增加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和教育投入,持续提高居民收入,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房贷限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宏玮 闫新华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从区分金融素养的不同构成维度发现,金融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研究还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金融可得性和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金融素养和家庭消费理论,对于激发和释放城镇家庭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家庭资产结构从单一的储蓄型资产转变为丰富多样的风险型金融资产,其配置金融资产的异质性导致了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其财富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而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资产占比、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三个变量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分组情况下,影响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而对于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低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维度的三个变量对其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家庭 金融资产配置 财富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龙飞 张军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春喜 杨振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各地区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市2003-2012年的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协整的估计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均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且东部地区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地区。
关键词:
住房资产 财富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飞 尹碧波
本文基于CHIP2013城镇家庭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户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受教育程度对所有地区家庭消费都存在正影响,而其他的变量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除收入以外,东部地区户主的特征变量对家庭人均消费的总影响为11401.86元,贡献率为53.41%;中部地区户主的总影响为8086.55元,贡献率为57.16%;西部地区户主的总影响为4764.89元,贡献率为31.35%。最后,从收入分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消费 收入 受教育程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飞 尹碧波
本文基于CHIP2013城镇家庭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户主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受教育程度对所有地区家庭消费都存在正影响,而其他的变量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除收入以外,东部地区户主的特征变量对家庭人均消费的总影响为11401.86元,贡献率为53.41%;中部地区户主的总影响为8086.55元,贡献率为57.16%;西部地区户主的总影响为4764.89元,贡献率为31.35%。最后,从收入分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消费 收入 受教育程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汉云 贺晴晴
基于CHFS2019年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在是否有政府补助以及控制社会互动情况下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即金融能力水平越高,城镇家庭收入越高;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法、联立方程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能够得出一致的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在金融能力增加城镇家庭收入中起促进作用,在控制社会互动后金融能力对城镇家庭收入依然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璐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别从宏观动态和微观静态两个角度研究了我国金融资产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金融资产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类金融资产的波动均会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造成影响;城镇家庭的现金持有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城镇居民储蓄额的增加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交替挤占现象;对于不同学历、年龄和收入的城镇家庭而言,安全和风险金融资产对其消费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敏 李晓峰
近年来,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争论不绝于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鉴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中国出口大幅下降以及投资增速放缓这一事实,国内外学者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的消费问题。然而,相比出口和投资,中国的消费始终动力不足,一方面,政府消费已经释放将尽;另一方面,居民消费一直拉动不起来。如何刺激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已然成为确保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兵 生晗
采用2015年及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两期数据,结合工具变量Tobit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水平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于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位数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知识对于财产性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作用弹性更强。因此,政府及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稳健运行的基础上,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加深居民对于金融产品的了解,提高低财产性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缓解财产性收入给居民财富带来的"马太效应"。
关键词:
金融知识 财产性收入 收入结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文琴
本文基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差异,将金融资产细分为手持现金、储蓄和证券资产,采用1992-2013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动态地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所持有的三种类型金融资产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居民持有的各类金融资产变动对消费都有影响,但影响大小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从影响大小来看,金融资产变动对居民消费变动的总贡献率达到近10%,其中手持现金、证券资产和储蓄对消费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2.86%和0.7%。从影响方式上看,手持现金增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具有滞后性,在对消费产生短暂的抑制作用后出现较长持续的促进作用;储蓄增加对消费的影响则是在生命周期中交替出现挤占和...
关键词:
金融资产 居民消费 VAR模型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阿丽娅 王汀汀 韩复龄
随着扩内需改革的深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关于家庭消费升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助于缓解家庭信贷约束从而促进消费,这种作用受家庭内部金融能力的影响,并表现出地区差异。本文分析了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分类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总消费,尤其是其中的质量型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就居民金融能力作用于质量型消费的程度而言,城镇地区明显大于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中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信贷约束后家庭的正规负债、财富以及社会资本中的亲缘关系能够解释金融能力对总消费和质量型消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能力 信贷约束缓解 质量型消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新平 熊德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住房资产 家庭消费 财富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振 王春燕 臧日宏
针对家庭异质性特征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问题,利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发现:家庭异质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制定家庭金融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