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
2023(1409)
2022(1243)
2021(1036)
2020(910)
2019(2175)
2018(2072)
2017(4833)
2016(2448)
2015(2873)
2014(2779)
2013(2749)
2012(2559)
2011(2334)
2010(2259)
2009(1969)
2008(1914)
2007(1659)
2006(1301)
2005(965)
作者
(5971)
(5136)
(5069)
(4859)
(3421)
(2416)
(2257)
(2004)
(1974)
(1828)
(1798)
(1745)
(1667)
(1552)
(1539)
(1523)
(1508)
(1474)
(1448)
(1442)
(1256)
(1206)
(1206)
(1185)
(1130)
(1117)
(1051)
(1010)
(1001)
(999)
学科
(16446)
经济(16432)
方法(11467)
数学(11178)
数学方法(11167)
(9052)
管理(8141)
(6907)
企业(6907)
(4429)
(3298)
中国(3041)
(2886)
贸易(2886)
(2874)
财务(2874)
财务管理(2867)
企业财务(2806)
(2800)
地方(2393)
农业(2379)
业经(2174)
技术(2018)
(1899)
金融(1899)
(1857)
(1835)
(1663)
银行(1663)
产业(1659)
机构
大学(37335)
学院(36303)
(20601)
经济(20436)
管理(16502)
理学(15079)
理学院(14986)
管理学(14886)
管理学院(14819)
研究(9497)
(9360)
财经(8099)
经济学(7770)
(7556)
经济学院(7308)
中国(7164)
(6602)
财经大学(6297)
商学(5152)
商学院(5121)
经济管理(5050)
中心(4689)
业大(4468)
(4432)
(4425)
金融(4366)
(4200)
北京(3844)
科学(3782)
(3689)
基金
项目(26602)
科学(22268)
基金(21692)
研究(19741)
(17985)
国家(17854)
科学基金(16385)
社会(14964)
社会科(14369)
社会科学(14366)
基金项目(11580)
自然(9827)
自然科(9636)
自然科学(9634)
自然科学基金(9502)
教育(9407)
资助(9305)
(9296)
(7775)
(7110)
编号(6896)
国家社会(6855)
教育部(6699)
人文(6549)
(5784)
大学(5676)
重点(5669)
(5561)
社科(5548)
(5535)
期刊
(17039)
经济(17039)
研究(10257)
(6918)
管理(5071)
财经(4568)
学报(4082)
(3881)
科学(3726)
大学(3693)
学学(3585)
(3529)
金融(3529)
经济研究(3481)
中国(3423)
(3038)
问题(2757)
技术(2635)
业经(2414)
(2374)
技术经济(2280)
商业(2123)
统计(2105)
农业(1937)
财经大学(1934)
(1905)
理论(1812)
世界(1803)
决策(1682)
国际(1664)
共检索到44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运华  刘亚南  
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家庭尤其是子女仍然是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超过60%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但70%以上的失能老人每周得到子女照料的时间小于72个小时;失能程度、家庭地位、家庭收入、医疗和照料支出等是影响失能老人能否得到子女照料以及照料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子女数量越多只能增加失能老人获得子女照料的概率,但并不必然会延长照料时间。出台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政策,加快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和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步伐,有助于缓解当前老年失能化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理论,是破解"价值总量之谜"的关键。按照马克思理论,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生产率高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实现更多的按市场价值计算的价值量。在劳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当期商品数量较于基期增加,因此用基期国际价格乘以当期商品数量得到的GDP有可观增长。在国际交换中,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发展中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转移,因此后者GDP同劳动投入量之比大于前者。经验分析表明,GDP同劳动投入量之比与价值国际转移率正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芳  杨七中  
以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修正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作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探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日常工作所在地和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能抑制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还能约束真实活动盈余操控,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等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珩  罗剑朝  牛荣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农信社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不良贷款约束下农信社静态效率变化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以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陕西农信社总体上保持着静态效率提升与动态生产率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的静态效率与动态生产率差异明显;(2)一级法人农信社静态效率低于农合行和农商行,但动态生产率增长最快,"追赶效应"明显;产权改革虽然选择了效率较好的农信社进行股份制改制,但不同改革路径的"选择效应"差异较大;改革对农合行和农商行效率的提升效应十分明显;(3)陕西农信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效率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并出现相对停滞状态,需引起关注。据此,本文提出了理顺省联社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推动农信社分类改革、加快农信社业务综合化经营等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陈文瑞  
笔者以2009—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财税[2014]75号)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试点公司相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使得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但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无显著影响。区分所有权性质、盈利性和成长性三个维度,进一步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使得国有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上升,试点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的创新投入均显著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加速折旧政策使得盈利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低成长性试点公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陈文瑞  
笔者以2009—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财税[2014]75号)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试点公司相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使得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但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无显著影响。区分所有权性质、盈利性和成长性三个维度,进一步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使得国有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上升,试点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的创新投入均显著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加速折旧政策使得盈利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低成长性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创新投入显著增加。拓展性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缓解了试点公司的内源融资约束,但对避税无显著影响,且投资者对加速折旧政策的市场反应整体上呈悲观态度。整体而言,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概括为"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本文丰富了加速折旧的经济后果文献,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公司行为的研究领域,对税收部门完善加速折旧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何菊莲  袁永逸  李军  
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是我国制定教育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运用构建的测评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指标体系,利用全国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率为28.72%。可见,教育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根据结论提出了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兆斌  张亮  
探寻产生中国各省区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的投入产出紧密相连,为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测算省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而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31个省区的X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省区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即各省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源于其利用现有资源禀赋获取最大化产出能力的差异。而对影响效率因素的分析则表明,人口素质与区位优势对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深化、外商直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江尧  张安全  杨继瑞  
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论上,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设,分别是减少劳动供给以提供老年照料和增加劳动供给以应对经济压力。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年照料对已婚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已婚的非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都会显著下降,呈现出合作的特征;而已婚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妻子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丈夫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呈现出分工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并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制定支持性的财税政策来减轻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茜  刘雅晴  包晗  李轶  江晓娜  谢烛光  
环境规制与产业创新问题关系到地区乃至国家产业链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解析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内在机理;基于江苏省制造业2004—2014年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views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呈U型,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先下降再上升;另外,企业规模和企业净利润与企业创新水平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创新水平关系不显著。因此,制定合理适度的环境规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创新,同时应辅以合理的企业规模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浩  袁晓玲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居民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2014年最新数据与受访者同期生态环境质量数据,构建在时间上与区位上相匹配的多维居民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Logit模型与分位数模型等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考察后发现:生态环境质量对居民"近期健康""心理健康"与"他评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考察后还发现,居民的一些个体特征及其行为方式对其健康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营造绿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芳兰  彭晓洁  
从代理理论出发,以CFO变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CFO更替数据作为样本,严格控制其他事件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CFO变更是否对公司的财务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CFO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其财务行为指标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CFO没有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同时,基于CFO与CEO的联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发生变更时,CFO变更对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关爱萍  冯星仑  张强  
文章基于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E-G指数,分析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总体特征及变动趋势,考察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变化特点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新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资本和技术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属于低度集聚行业,其集聚的变动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而技术密集型大致呈现"M型"曲线特征;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空间特征具有地域性差异,制造业集聚的地区分布不均由强化变为逐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范元伟  郑继国  吴常虹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影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众多因素中,我们发现学校、户口、生源地、专业、劳动合同时限以及除英语口语外的其他能力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影响不明显。调查证实了性别、社会关系、女生相貌和社会实践等对初次就业时间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学生健康状况和党员身份对实现快速就业有显著影响。对此,我们对学生、学校和政府部门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赵冰洁  
中国实体经济融资贵成为一种顽疾。那么,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到底有多高,其决定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融资成本?笔者首次将银行信贷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实体经济完整融资结构体系,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窗口期,测度企业在三类不同债务市场的融资成本,并通过多因素模型检验决定企业融资成本的因素。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市场存在资金配置的垄断,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存在严格管制,民间借贷市场不充分竞争,三元分离市场难以有效达到均衡,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中融资成本过高。因此,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需要推进差别化货币政策和促进银行体制改革,构建起普惠广大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