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2)
2023(10668)
2022(8525)
2021(7566)
2020(6463)
2019(14980)
2018(14841)
2017(28439)
2016(15982)
2015(18328)
2014(18699)
2013(18395)
2012(17089)
2011(15470)
2010(15788)
2009(14739)
2008(14990)
2007(13715)
2006(12101)
2005(10929)
作者
(49709)
(41738)
(41618)
(39734)
(26657)
(19965)
(19078)
(16172)
(15872)
(14914)
(14291)
(14046)
(13360)
(13195)
(13120)
(13093)
(12837)
(12294)
(12123)
(12056)
(10369)
(10340)
(10306)
(9637)
(9496)
(9469)
(9284)
(9275)
(8555)
(8492)
学科
(72744)
经济(72667)
管理(41205)
(39998)
方法(31354)
(30346)
企业(30346)
数学(27617)
数学方法(27315)
中国(23121)
(21020)
地方(17163)
(15806)
(15806)
业经(15706)
农业(14065)
(12566)
(11943)
贸易(11940)
(11498)
理论(10737)
环境(10463)
(10321)
(10316)
(10085)
银行(10048)
(9762)
金融(9759)
(9546)
(9092)
机构
大学(243575)
学院(241201)
(97437)
经济(95147)
管理(87425)
研究(86621)
理学(75164)
理学院(74148)
管理学(72612)
管理学院(72143)
中国(62698)
科学(55505)
(53031)
(46124)
(45581)
(43736)
研究所(41658)
中心(39193)
业大(38224)
(37810)
农业(36563)
财经(35173)
(34403)
师范(34045)
北京(33079)
(31828)
经济学(31045)
(30748)
(29768)
经济学院(28217)
基金
项目(160902)
科学(125744)
基金(116132)
研究(114373)
(102525)
国家(101715)
科学基金(85772)
社会(72702)
社会科(68742)
社会科学(68717)
(62996)
基金项目(61845)
自然(55389)
自然科(54120)
自然科学(54100)
(53851)
自然科学基金(53092)
教育(52764)
资助(47005)
编号(46030)
成果(37930)
重点(37102)
(35883)
(35392)
课题(32749)
(32239)
科研(31045)
国家社会(30395)
创新(30340)
计划(30087)
期刊
(107913)
经济(107913)
研究(71170)
中国(45963)
(42214)
学报(41450)
科学(38443)
(33289)
大学(30517)
管理(29274)
学学(28811)
农业(28207)
教育(24441)
技术(20266)
(19744)
金融(19744)
业经(17414)
财经(17218)
经济研究(16905)
问题(16663)
(15135)
(14865)
(12999)
统计(12168)
技术经济(12133)
资源(11730)
现代(11337)
图书(11149)
(11105)
商业(10968)
共检索到35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艺桦  谷天锋  
城镇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问题之一。根据1988—2003年统计年鉴,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从纵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数变化与增长的省区差异具有一定集聚现象;②从横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空间分布呈“四区、一带”凝聚,这与纵向分析的分布地带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认为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表现为“四区、一带”格局;城镇失业人口和城市化的耦合系数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水平提高,耦合系数增加,两者耦合水平则减少,当城市化达到完成阶段,两者耦合关系减至最低。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情况下,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昱  田伟腾  马文博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借助ArcGIS平台,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非均衡性、空间异质性及耦合关系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现象较为明显,两者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发展度以"包围势态"布局,且多属于滞后发展型和初级发展型;良好均衡型耦合关系表现为旗布星峙,蚌埠市、济源市、淮北市3个城市为均衡过度型和初级均衡型;协调度等级中,中级和初级呈点对称分布,其他等级呈散点分布。未来应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地区开放度水平,实现乡村就地城镇化;完善人口导入和土地集约利用机制;调动社会民间资本,打造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平台,促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杭芳  
揭示中国省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熵权法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2000—2014年耦合度,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升高,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较小,但总体而言,2000—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趋于下降;就空间分布而言,2014年中国北部及西南地区仍呈现极度耦合态势,中部省份高度耦合,沿海省份呈现中度耦合态势,而北京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呈现出低度耦合的状态,整体呈现条带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杭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法威  许恒周  王姝  
利用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入手,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三大区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出现了积极的改进,但在各区域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σ收敛性检验则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并不大,且有收敛趋势。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我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璐  
消费需求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的城镇化拉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成为城镇化人口扩张的重要保障,二者的耦合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耦合度模型测试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等与城镇化人口扩张之间的耦合度关系,并就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桂琴  赵连阁  王学渊  
人口城镇化的扩张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高是城镇人口扩张的有力保证,两者在时空上的耦合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质量。本文运用DEAMalquist及耦合度模型系统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2005-2015年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率变化及其分解,以及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流通产业低技术效率与人口城镇化高增长并存;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人口城镇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耦合程度在时空的轮动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因此,在低耦合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溢出效益,提高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在高耦合区应加快城镇化步伐,此外,还需推动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构建城市化长效机制。本文从指标代表性入手,在构建旅游化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结果显示,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递减的格局。这种省际格局的形成是经济水平、服务供给、环境条件、产业实效、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经济主导和产业支撑的特征。未来应遵循地域差异与实际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海鹏  叶慧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粮食安全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通过模型评价分析表明,1980年到1997年,城市化发展与粮食安全不存在较大矛盾,二者处于独立发展时期。但1997年以来,二者已存在相互胁迫关系,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从协调耦合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进入粮食安全危机潜伏阶段。因此,从当前开始,必须重视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建立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亨溢  陈政  张引  宗会明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与产业经济的空间特征及其耦合关系,以解释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方式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在关系。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耦合分析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空间差异和聚类特征,测算城镇化质量和产业经济的耦合度。结果显示:重庆市区域城镇化和产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空间聚类特征与目前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一致;区域城镇化质量和产业经济指数的耦合情况分别处于拮抗、磨合和高耦合阶段,五类耦合类型的划分也与主体功能区划分有较高一致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霞  
以典型的干旱地区新疆为例,用熵值法计算1996—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各要素的权重,运用熵增定律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现出非平稳的波浪形上升过程,耦合模式以磨合、拮抗型为主,显示出城镇化推进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且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但恶化加剧的幅度却在不断缩小,趋于稳定。从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要素流"角度进行剖析,提出适合新疆城镇化生态发展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