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5)
- 2023(4412)
- 2022(3735)
- 2021(3560)
- 2020(3233)
- 2019(7071)
- 2018(7002)
- 2017(13816)
- 2016(7574)
- 2015(8676)
- 2014(8834)
- 2013(8686)
- 2012(8003)
- 2011(7085)
- 2010(7357)
- 2009(7219)
- 2008(7521)
- 2007(7015)
- 2006(6314)
- 2005(5743)
- 学科
- 济(29759)
- 经济(29715)
- 业(23204)
- 管理(21427)
- 企(17450)
- 企业(17450)
- 方法(14293)
- 数学(12429)
- 数学方法(12225)
- 中国(11834)
- 险(10992)
- 保险(10901)
- 制(10507)
- 财(9280)
- 农(8157)
- 银(8145)
- 银行(8139)
- 行(7710)
- 融(6770)
- 金融(6769)
- 度(6612)
- 制度(6601)
- 学(5850)
- 业经(5679)
- 务(5594)
- 财务(5582)
- 财务管理(5558)
- 理论(5473)
- 地方(5428)
- 企业财务(5274)
- 机构
- 大学(112838)
- 学院(110330)
- 济(44677)
- 经济(43397)
- 管理(41914)
- 研究(36426)
- 理学(34664)
- 理学院(34277)
- 管理学(33509)
- 管理学院(33288)
- 中国(32380)
- 财(25045)
- 京(24205)
- 科学(21588)
- 财经(19176)
- 所(18601)
- 中心(18056)
- 江(17957)
- 农(17842)
- 经(17422)
- 研究所(16441)
- 北京(15510)
- 业大(15043)
- 财经大学(14372)
- 经济学(14272)
- 州(14149)
- 农业(13823)
- 范(13538)
- 师范(13388)
- 院(12871)
- 基金
- 项目(68017)
- 科学(53080)
- 基金(50310)
- 研究(48261)
- 家(43654)
- 国家(43269)
- 科学基金(37164)
- 社会(31678)
- 社会科(29892)
- 社会科学(29884)
- 基金项目(25640)
- 省(25306)
- 自然(24068)
- 自然科(23574)
- 自然科学(23569)
- 自然科学基金(23145)
- 资助(22408)
- 教育(22201)
- 划(21454)
- 编号(19196)
- 成果(16732)
- 部(15474)
- 重点(14707)
- 教育部(13461)
- 国家社会(13249)
- 课题(13202)
- 发(13109)
- 科研(12940)
- 创(12892)
- 人文(12865)
共检索到178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臧文斌 赵绍阳 刘国恩
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接受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的概率更高;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对门诊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在已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倾向于购买补充商业医保,但是健康状况最差的个体购买补充商业医保的概率最低,而购买商业医保后住院率显著增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晓敏 杨六妹 鲁建坤
本文基于杭州市某三甲医院真实门诊就诊数据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效应。不同于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以居民自评等度量个体健康程度,本文构建理论模型推导居民健康状况决定函数并基于真实诊疗数据估算个体健康程度,更为客观、准确。继而,基于OLS、Logit等回归模型,分析参保状态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检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效应。研究发现,在是否参保决策时,存在逆向选择效应,居民健康状况显著地影响参保状态,未参保居民健康状况优于参保居民;但在参保档次决策时,逆向选择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医保制度时,或可试行强制参保化解逆向选择问题,并适当增加参保可选档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薄海 张跃华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选取个人健康风险有关变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Logit模型、Probit模型以及biavairate Probit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病与购买保险存在微弱正相关关系;拥有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群体集中于高学历人群;没有发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促进医疗服务利用的证据。本文认为我国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但逆向选择的效应十分微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文 申曙光
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问题格外突出,这不仅会制约医保制度公平性与可持续能力的提高,同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决定因素以及受益归属,从而为新时期医保制度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在参保决策还是险种决策阶段,灵活就业人员的健康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参保状态,说明逆向选择效应显著存在;另一方面,低收入的参保人利用了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医保基金补偿,并显著改善了健康状况,因此医保发挥了积极的正向分配作用。但是过高的保障水平,在改善医疗可及性的同时会激发道德风险,从而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并阻碍正向分配效应,对更加公平可持续医保制度的建立造成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俊霞 帅起先 吕国营
基于逆向选择理论,根据灵活就业人员载体缺失特征,分析并解释了其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低下的问题,并阐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时逆向选择的内部差异,最后借鉴团体保险,通过构建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的载体,以集体参保方式限制内部成员退出,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以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时的逆向选择,提高其参保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关键词:
灵活就业 载体缺失 医疗保险 逆向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燕燕 阚兴旺 宋丹丹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科学合理地识别并管理老年人医疗服务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我国老年医疗保障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年数据为样本,利用Heckman模型、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检验了基本医疗保险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障使老年人医疗支出显著增加;基本医疗保险中存在逆向选择,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吸烟和饮酒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概率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道德风险的存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青
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收入再分配机制的重要方面。基于广东两市的大规模医疗保险数据库资料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基金补偿使职工医保有力地改善了医疗费用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状况,但从最终分配结果来看,职工医保存在明显的穷人补贴富人的"逆向再分配"现象。这一现象在筹资环节并不突出,但在补偿环节表现得非常明显,且发达地区的"逆向再分配"程度超过欠发达地区,在职群体"逆向再分配"程度大于非在职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低收入群体实行差别补偿政策,进一步强化按支付能力缴费原则,逐步建立针对职工医保的财政补贴机制,并采取措施增强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强医疗救助与职工医保制度的衔接。
关键词:
职工医保 收入再分配 逆向再分配 广东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宇刚
过去20多年,涌现了大量检验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的实证研究。本文从实证方法、变量选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分离以及现有研究结论的差异等角度对这类实证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价。首先,本文发现此类实证研究基本都是通过检验保障程度和个体风险是否正相关来验证保险市场是否存在逆向选择,而运用的实证方法主要是单方程和双方程离散选择模型。然后,本文对实证中选择保障程度变量和风险变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接下来比较分析了分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效应的若干方法。最后,本文对现有检验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的实证研究的结论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检验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的实证研究已经进入"瓶颈期",急需理论研究的突破以及实证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保险市场 逆向选择 实证检验 研究评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谢予昭 顾昕
在医疗保险市场中,个体理性的逆向选择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而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医疗保险被视为消除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案。但这一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在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依然存在着逆向选择现象。本文基于CHARLS微观数据,运用单水平和两水平Logistic模型,对医疗风险明显很高的中老年人群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行为及其参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中老年群体均存在逆向选择,说明政府提供尚未能消除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失业无业和家庭收入较高的中老年人更可能进行逆向选择,因此在医保政策的完善过程中着力消除其逆向选择是当务之急;个体在参保决策时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宏观环境(如医疗资源是否充足)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国锋 孙林岩
医疗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选择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期望效用理论、预期理论、进入理论三种医疗保险需求理论的探讨,本文对医疗保险市场失灵做了两种经济学分析和解释。认为由于逆选择控制难题,商业医疗保险应以群组保险为主,个人市场以高额医疗费用保险为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斌 麻晓卯
社会医疗保险是保证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工具,但部分微观制度设计的不当,造成社会医疗保险在收入再分配上呈现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的"逆向转移"情况,是一种效率和公平的双损失。文章从微观制度设计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出现收入再分配"逆向转移"现象的原因,提出通过在医疗保险费用征收和医疗保险待遇给付两个环节对相应微观制度设计进行调整,并结合其他国家经验,提出扭转这种收入再分配上的"逆向转移"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逆向转移 收入再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致炜 宋世斌
文章引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等领域的广义线性模型对医疗支出分析测算,并利用CHNS2006年度的医疗健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年龄、性别及社会保障程度对医疗支出影响显著。在合理的假设下,可以制订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费用权重表,用于预测不同人群未来的医疗费用支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伟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数据,运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而且,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全面和分层次促进的特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了全体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促进了弱势群体的门诊服务利用,显著提升了低健康群体的住院服务利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低健康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合理增长,中高健康群体未出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问题,制度较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保健、自我诊疗与门诊利用是未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投入方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侯延武,李欣
自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后,我国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不断深入,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为了确保此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近几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支付方式对于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引进费用分担机制和竞争机制,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支付方式是指承保人因医疗服务提供者为病人提供服务而支付其报酬的方法。它决定了在进行服务交易时,从第三方向服务提供者支付的资金数量及流向,并明确了风险的承担人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激励机制,我们可以用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支付方式:通过卫生筹资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扬,钟为民,孔令全
纵观国内外医疗保险诸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都是视自己国度或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选择的,比较而言,各种支付方式在具备一方面或几方面优点的同时,也伴随着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缺点存在,完善而通用的方式是不存在的,产生不同支付方式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总的来看它是受到各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决定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制度及其政策的影响。 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即将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好各个国家地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