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3)
2023(3983)
2022(3527)
2021(3386)
2020(3022)
2019(6974)
2018(7163)
2017(13926)
2016(7936)
2015(9039)
2014(9074)
2013(8826)
2012(8191)
2011(7275)
2010(7327)
2009(6712)
2008(6399)
2007(5622)
2006(5191)
2005(4864)
作者
(20641)
(17335)
(17119)
(16643)
(11219)
(8674)
(7974)
(6899)
(6572)
(6395)
(6333)
(5930)
(5766)
(5406)
(5394)
(5288)
(5272)
(5121)
(4933)
(4879)
(4425)
(4197)
(4161)
(4039)
(4029)
(3932)
(3913)
(3911)
(3558)
(3516)
学科
(32482)
经济(32437)
管理(17639)
(16110)
地方(12347)
(11778)
(10965)
企业(10965)
中国(9677)
方法(9613)
土地(8923)
数学(8592)
数学方法(8475)
农业(7844)
(7596)
(7084)
(7057)
业经(6190)
(5641)
地方经济(5146)
城市(5063)
环境(4774)
经济学(4546)
(4503)
问题(4207)
发展(4124)
(4110)
(4107)
银行(4106)
(3909)
机构
大学(99013)
学院(98916)
(37815)
经济(36741)
管理(36659)
研究(35059)
理学(30381)
理学院(29919)
管理学(29354)
管理学院(29154)
中国(28545)
(23399)
科学(21605)
(18800)
(18713)
(18568)
中心(18452)
(17047)
(16211)
师范(16110)
研究所(15082)
业大(15069)
北京(14645)
(14627)
农业(14260)
(14144)
财经(14020)
(13149)
师范大学(13023)
(12506)
基金
项目(65124)
科学(50940)
研究(49243)
基金(46129)
(39560)
国家(39157)
科学基金(33712)
社会(30878)
社会科(29033)
社会科学(29024)
(25892)
基金项目(25379)
教育(22353)
(21910)
自然(21541)
自然科(20968)
自然科学(20963)
编号(20930)
自然科学基金(20553)
资助(18299)
成果(17203)
课题(15031)
(14750)
重点(14397)
(14163)
(12710)
科研(12344)
(12331)
国家社会(12316)
大学(12160)
期刊
(49771)
经济(49771)
研究(32623)
中国(27702)
(17927)
(14847)
科学(14576)
学报(13357)
教育(13170)
管理(11972)
农业(11436)
(11250)
金融(11250)
大学(10238)
学学(9153)
业经(8593)
技术(8202)
资源(7806)
问题(7303)
图书(7101)
(6726)
财经(6341)
经济研究(6268)
国土(5787)
(5598)
(5540)
书馆(5476)
图书馆(5476)
土地(5286)
农村(5249)
共检索到165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牛德利  
城镇土地等别调整,是国家以全国各(区)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影响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类排队,综合评定城镇土地等级的一种管理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逐步提高工业用地价格。而调整城镇土地等别是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城镇土地等别调整的前期测算和校核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土地等别调整做准备。重庆市虽为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的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勇  
经济开放和城镇化大幅度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3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经验。内陆地区经济赶超更加受到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挑战。在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以重庆40个区县为例,通过对其城镇化水平、开放度、技术水平、区位指数及城镇建设用地综合效率进行测算,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重庆40个区县在开放条件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区位因素并不像在沿海地区一样对土地利用效率起着显著性作用;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严重依赖于物质资本投入密度,而不是人力资本投入密度;极低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大量缺乏训练的劳动力涌入城市,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提高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伟伟  柯新利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是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的基础。传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大多遵循趋势外推思路,忽略了城市发展阶段性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差异。运用案例推理研究方法,采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建设用地及经济社会、资源禀赋因素构建案例库,预测了重庆市的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结果显示:运用案例推理方法预测重庆市建设用地,其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8%,平均绝对误差和误差均方根分别为25.77和30.28;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为1653.03平方公里和2334.24平方公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和平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问题、建设用地结构配置以及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速度问题。研究结论:小城镇建设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优势产业或部门中去,发挥其最大综合效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拥军  杨庆媛  陈琳琳  洪辉  
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估是当前进行国土规划的必要环节,它旨在探明省域国土开发程度的空间差异,对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重庆市的研究为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GIS的空间聚类方法,对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领域的共计30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当前国土开发利用效率以主城区最高,十四区县次之,渝东北和渝东南为低效率区域,巫溪、酉阳一带为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强  曹蕾  邱道持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丽亚  陈荣蓉  侯俊国  程飞  付凯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县域尺度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采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了地形、社会条件和生态安全3大类8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浅丘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荣昌县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格局和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荣昌县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生态景观指数差异较大,但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荣昌县中心城区适宜分布建设用地的面积大,未来城镇建设开发潜力大,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开发的面积为1.288 55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34.85%;可适度开发的土地面积为1.0 59 878万hm2,占中心城区面积的28.67%。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鹏成  廖宗义  罗芸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通过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对重庆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分类判断标准。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1996年来,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四个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举,李敏,王燕林,李伟  
根据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辐射的有关理论,以重庆市大足县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大足县22个小城镇的10项社会经济指标建立小城镇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根据断裂点公式计算大足县小城镇的辐射半径,并绘制小城镇辐射的辐射区。依据小城镇经济辐射区的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不同范围辐射区的小城镇,为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和小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在小城镇规划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现实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炜  
[目的]分析城镇化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方法]在综合选取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代表性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的协整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检验两者之间的互馈关系。[结果]2000—2016年重庆市城镇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化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复种指数对城镇化人口比例由最初的负向效应逐渐转变为正向影响,对其余指标表现为正向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其对上述指标在第八期总贡献率达70%,复种指数对自身影响较大,解释水平较高;化肥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表现为负向影响,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人口城镇化表现为正向影响,对二、三产业比例、土地城镇化及自身有负向影响。二、三产业比例的冲击对化肥投入冲击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11%~14%之间,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总贡献率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例、二、三产业比例及土地城镇化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冲击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城镇人口比例对其贡献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后期变化较小。[结论]综合来看,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高能够正向推动耕地利用集约化,而耕地利用集约化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仅具有较小的正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月  何丙辉  黄世友  陈桂芳  韩建文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本文探讨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用地的扩张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了1972年-2006年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讨论了其1995年-2006年间城市用地扩张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主要结果如下:①在时间尺度上,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分为慢、快和剧烈3个阶段,城市用地快速增长的区域分布在城区西南和正南方,城市重心最初向南方迁移后,逐渐向西南方转移;②北碚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可分3类:自然增长型、社会-政治事件影响型和经济-人口影响型;③1995年-2006年来,北碚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各类型间相互转化关系暗示了这些变化主要受控于城市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雅  申立银  宋向南  胡婧维  
从居民生活水平对城镇建筑能耗影响的视角,以重庆市为例,搜集相关数据,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与居民生活水平评价参数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主要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参数相关,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来控制这两项参数,对控制住宅建筑能耗的增长有积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明  杨文健  
城镇化泡沫产生于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与人口、经济、基础配套设施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偏离。合理、准确地探测城镇化泡沫可使规划者及时认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遏制泡沫的继续扩大。通过对以往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泡沫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回顾,定义了城镇化泡沫在不同发展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坐标系内象限法,认为其可更加动态、准确、形象地测度城镇化泡沫。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城镇化泡沫测度表明: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重庆市在人口城镇化、工业发展、农业人口转移速度与农业GDP下降速度、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扩张等方面均出现了城镇化泡沫,工业发展情况最为严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娇娇  
近期,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实体要素。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金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VAR模型,在城镇化、工业化、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四个变量框架内,选取重庆市1978-2011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和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城镇化进程,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文宝  张婷婷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小城镇是推进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在研究彭水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城镇化建设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