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4)
- 2023(6763)
- 2022(5850)
- 2021(5394)
- 2020(4215)
- 2019(9657)
- 2018(9391)
- 2017(18112)
- 2016(9776)
- 2015(10866)
- 2014(10624)
- 2013(10308)
- 2012(9239)
- 2011(8328)
- 2010(8041)
- 2009(7037)
- 2008(6431)
- 2007(5545)
- 2006(4901)
- 2005(4150)
- 学科
- 济(44904)
- 经济(44876)
- 管理(19900)
- 地方(19010)
- 业(18385)
- 方法(15661)
- 数学(14325)
- 数学方法(14197)
- 农(13851)
- 企(11551)
- 企业(11551)
- 中国(11478)
- 地方经济(10573)
- 农业(9997)
- 业经(8753)
- 学(8270)
- 环境(8077)
- 发(7295)
- 财(6046)
- 贸(6018)
- 贸易(6015)
- 易(5631)
- 和(5434)
- 发展(5305)
- 展(5206)
- 资源(5123)
- 划(4988)
- 城市(4965)
- 制(4819)
- 技术(4791)
- 机构
- 学院(131735)
- 大学(130198)
- 济(52002)
- 经济(50785)
- 管理(48422)
- 研究(47948)
- 理学(42571)
- 理学院(41824)
- 管理学(41019)
- 管理学院(40770)
- 中国(33706)
- 科学(32323)
- 京(28261)
- 农(24779)
- 所(23947)
- 中心(22411)
- 研究所(22290)
- 业大(21799)
- 范(21753)
- 师范(21590)
- 江(20299)
- 财(19804)
- 农业(19378)
- 院(17868)
- 师范大学(17825)
- 北京(16925)
- 财经(16342)
- 州(16243)
- 经济学(15769)
- 科学院(15448)
- 基金
- 项目(99918)
- 科学(79686)
- 基金(72408)
- 研究(71858)
- 家(64550)
- 国家(64034)
- 科学基金(54737)
- 社会(46828)
- 社会科(44422)
- 社会科学(44411)
- 基金项目(40692)
- 省(40452)
- 自然(35441)
- 自然科(34560)
- 自然科学(34551)
- 划(34200)
- 自然科学基金(33903)
- 教育(31921)
- 编号(28941)
- 资助(26865)
- 发(24042)
- 重点(23019)
- 成果(21899)
- 部(20856)
- 创(20609)
- 课题(20103)
- 国家社会(19898)
- 创新(19332)
- 发展(19205)
- 展(18942)
共检索到185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镇中 段汉明
从区域视角出发,应用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区域地理要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通过解析关中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与区域地理要素方面的关系,认为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区域的城镇空间格局也会相应的处于不同演化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区域 地理要素 空间格局 演化 关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翟晓婷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流众多,与城镇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渭河重要支流灞河流域的典型城镇蓝田县为例,分析了城镇分布与流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河流相协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理念及对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依托河流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网络,通过生态区划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嘉 段汉明
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从产业链视角分析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划分产业类型,并以此构建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五大产业链。以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五大产业链为基础,采用网络关联算法构建其城镇区域空间网络。通过产业链空间分异度的计算,确定产业链下的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特征。并结合银川平原产业链结构,详细划分五大产业链的类型。认为产业链在城镇区域中所形成的空间网络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特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制定适宜的政策,有效促进产业链中价值链的延伸,推动产业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链 城镇区域空间网络 银川平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焱序 薛亮 刘宪锋
针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利用2000年和2008年的TM、ETM+与MODIS影像,在不同尺度的格网下,基于土地利用度、生态位理论、廊道与点轴理论,并采用对山脊线山谷线提取的方法,从格局、过程和机理等角度进行研究,实现区域格局优化,并进行功能分区。研究结论如下:①研究区2000—2008年东部与中部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西部与南北部分土地利用程度下降,而LAI整体上增加显著,城市发展与植被恢复相对协调;②基于空间生态位理论,绝大多数区县的现实生态位都超过基础生态位的50%,表明调控可从区县所辖乡镇进行,并按照现实生态位范围进行城市发展阻力测算;③选用基于DEM的山脊线山谷线提取...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功能分区 格网 DEM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维力 李博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并在分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分形 关中地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异 锡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异 锡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博
[目的]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对陕西省农村居住环境进行优化研究,对集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关中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总体得分为81. 39,处于中等偏下水平,5个系统的得分顺序依次为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居住条件。[结论]农村绿化水平、投资和创业环境、集体供暖率、医疗设施满意度以及社会福利与保障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及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改善资源利用不合理、建筑设计美感缺乏,景观协调度不足,人文气息缺失等制约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率全面提升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乐乐
文章在对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关中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关中地区的城市内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了关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等;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资源出现流失、环境恶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等。针对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提出了以下策略: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互惠共赢;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或创新相关制度;在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实行集聚化居住,减少宅基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赛赛 冯秀丽 马仁锋 徐晖 范园园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宁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会明 窦乾荣
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步入快速城镇化后期阶段后,县城及以上级别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空间扩张成为研究的热点,但针对小城镇镇区的研究重视有限。文章基于30 m精度下不透水面遥感数据,使用Theil指数、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00年以来重庆市内小城镇镇区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小城镇镇区面积平均规模远小于街道单元,镇区空间拓展与主城都市区、县城基本保持同向变动,同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动特点;(2)小城镇镇区规模类型持续演化,从“宝塔型”向“橄榄型”小城镇镇区规模结构过渡,但是类型升迁速度较缓慢;(3)个体层面上小城镇镇区以中高水平下的低速增长为主,而且在各板块间小城镇镇区增长差距明显,主城新区成为区域差距持续扩张的主要贡献者;(4)自然环境、区位交通、人口经济及发展基础等对小城镇镇区时空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不同地形幅度上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韦善豪 覃照素
沿海地区系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未来构建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域,但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的发展条件及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城镇的演化也表现为较明显的初级化状态。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空间的现状特征、演化的过程及机理、演化动力因子及演化方式,并提出沿海城镇空间演化应采用调整完善、生态维护、拓展促进等主要措施。
关键词:
城镇 空间格局 演化规律 广西沿海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周自翔
本文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应用趋势预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域粮食安全状况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论文主要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与实践论证。结果为,1999年关中地区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各个地区而言,西安和铜川的粮食状况不容乐观;而宝鸡、咸阳、渭南和杨陵区粮食状况相对安全。特别是杨陵区,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作用下,耕地生产力水平提高,因此粮食状况最安全。到2015年如果人均粮食消费以小康水平记,关中地区耕地承受压力明显增加,甚至超过了耕地压力安全警戒线。关中地区各地耕地压力指数都比1999年的要大,特别是西安和铜川。另外,在粮食增长的同时,需加大灌溉用水,...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粮食安全 预测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铭 汤晋
本文聚焦高铁站点如何影响城镇密集地区区域城市格局演化这一研究命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从整合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层次地揭示高铁站点影响下的区域城市格局演化机理。论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在城镇密集地区,高铁站点在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内的综合可达性与高铁影响下的区域城市格局演化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积极效应的产生还依赖于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为验证这一假设,本文拟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两个有待验证的结论:(1)城市规模、高铁网络地位和站点区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孝成 王彦美 曹伟 刘燕
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不完善、土地粗放利用严重、居民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本文以科学规划村镇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和提高村镇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对国内外乡村规划、发展建设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示范两个层面对西南丘陵山区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进行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信息调查、发展建设评价、规划布局、监测评估等技术体系,并在重庆市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村改社区+高端养老"、"工业带动+回乡创业"、"特色产业+高山扶贫"四类村镇发展模式,促进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