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13)
2023(21870)
2022(18458)
2021(16844)
2020(14218)
2019(32271)
2018(32030)
2017(61240)
2016(33117)
2015(37321)
2014(37262)
2013(36632)
2012(33950)
2011(30704)
2010(30958)
2009(28673)
2008(27901)
2007(24857)
2006(22324)
2005(20239)
作者
(96849)
(80943)
(80236)
(76560)
(51685)
(38669)
(36300)
(31626)
(30892)
(28871)
(27629)
(27410)
(25994)
(25709)
(25027)
(24925)
(24007)
(23528)
(23240)
(23204)
(20318)
(19917)
(19657)
(18561)
(18204)
(18155)
(17840)
(17678)
(16350)
(15931)
学科
(148766)
经济(148584)
管理(97217)
(92146)
(74661)
企业(74661)
方法(59392)
数学(51390)
数学方法(50775)
中国(41191)
(39932)
(35954)
地方(34328)
业经(33156)
(31190)
(29477)
农业(27113)
(23687)
贸易(23670)
(23004)
银行(22950)
(22821)
(22621)
金融(22616)
理论(22085)
环境(22037)
(22007)
(21431)
财务(21338)
财务管理(21285)
机构
大学(476961)
学院(474846)
(197718)
经济(193481)
管理(182922)
研究(165914)
理学(156910)
理学院(155106)
管理学(152281)
管理学院(151428)
中国(125364)
(102440)
科学(100734)
(92981)
(83620)
(77865)
研究所(75542)
中心(74968)
财经(72980)
(72817)
业大(69378)
(66229)
北京(65032)
(63732)
师范(63105)
经济学(60612)
(60395)
农业(60235)
(57928)
经济学院(54200)
基金
项目(317666)
科学(250713)
研究(232111)
基金(230773)
(201163)
国家(199482)
科学基金(171643)
社会(147922)
社会科(140134)
社会科学(140098)
(124218)
基金项目(121531)
自然(110773)
自然科(108183)
自然科学(108156)
教育(106971)
自然科学基金(106210)
(104112)
资助(95257)
编号(93862)
成果(76612)
重点(71823)
(70124)
(70068)
课题(65677)
(65334)
国家社会(61214)
创新(61103)
科研(60441)
教育部(60336)
期刊
(227305)
经济(227305)
研究(146430)
中国(98430)
学报(74544)
(71765)
(71218)
管理(70221)
科学(69350)
大学(57587)
学学(54185)
教育(53568)
农业(48586)
(45725)
金融(45725)
技术(42812)
财经(36793)
业经(36225)
经济研究(36154)
(31562)
问题(29371)
(24930)
技术经济(23732)
图书(22978)
理论(21953)
科技(21924)
(21887)
统计(21661)
(21617)
现代(21268)
共检索到724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士杰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认为城镇化通过驱动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及人力资本提升,从而推动要素配置与经济发展的累积性变化。基于1978-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仍处于经济发展为主导的阶段,且具体省域存在较大差异。据此,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采取分类发展的方式,其中湖南、湖北、安徽应采取产城融合的城镇化战略,山西应采取城镇化驱动战略,河南和江西应采取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城镇化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士杰  李勇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姜全   李效顺   耿艺伟   刘希朝   李光亮  
城镇化与碳排放都是国家关注重点、学界研究热点和政策治理难点。基于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视角,从“产业—人口—土地”多维度分析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并综合运用脱钩分析、Kaya-LMDI因素分解和STIRPAT-LSDV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结果发现:(1)产业、人口和土地是城镇化的关键物质要素,其交互演变构成碳排放变化的逻辑起点。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是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交互的底层逻辑、重要因素和空间保障。(2)加入WTO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关系从弱脱钩转变为增长耦合乃至增长负脱钩。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产业、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衰竭。(3)1990—2020年,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碳经济结构、人均经济水平、经济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用地规模、城镇用地强度的变动,对碳排放的作用效应分别为1.37亿t、-139.98亿t、-138.61亿t、163.53亿t、223.95亿t、60.41亿t、-25.24亿t、85.66亿t、138.29亿t。(4)2003—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第二三产业占比、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提升1%,碳排放相应增长1.111%、-0.560%、0.771%、0.477%、0.488%,并且城镇化与碳排放交互机制具有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和“双碳”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范云云  王文波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该文构建了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据此实证考察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4年经济增长与金融生态交互作用的演化特征,并对2015-2025年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政策模拟进一步解析了相关因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生态水平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生态的绝对值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在各主要因素中,财政收入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逯进  范云云  王文波  
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该文构建了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据此实证考察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4年经济增长与金融生态交互作用的演化特征,并对2015-2025年的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政策模拟进一步解析了相关因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生态水平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生态的绝对值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在各主要因素中,财政收入对金融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文章利用1990—2013年128个样本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钱纳里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国家一般规律,相较于国际一般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略显滞后。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个体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主要是由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安排所导致,且这种制度障碍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因此,要使中国的城镇化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政府的政策制度安排进行不断变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黎明  张亚兰  
总部经济是突破地区资源限制和空间限制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济模式。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总部经济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石家庄地区的总部经济发展研究中。通过模型的基本模拟和政策模拟,得出2012年前总部经济对石家庄地区经济社会影响的动态变化,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赫  
我国中部地区具有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特点,起到连接周围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加快推行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建设速度,是提高中部经济发展与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论文首先解释城镇化是通过劳动力转移、扩大内需和积聚效应三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其次,以城镇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使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分析各自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出我国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拐点;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以解决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惠卿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的性质、特征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邹惠卿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是一门正在创建中的新兴学科。社会经济发展动力问题,是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始终的主题。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社会动力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组合,客观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浩  张珺  
自2013年"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对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部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仿真检验,最后得出城镇化发展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最优方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邱晓平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继承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四化同步"的核心内容,它与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探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家新型城市化发展宏观形势的前提下,基于2000~2012年云南省际时序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且具体表现在镇化发展水平与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化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的Granger原因。因此,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展峰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入手,以江西1991~2012年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之间的计量分析模型,得出相应量化关系,从而揭示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据此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