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0)
- 2023(13016)
- 2022(10515)
- 2021(9429)
- 2020(8045)
- 2019(18200)
- 2018(17825)
- 2017(34664)
- 2016(19165)
- 2015(21465)
- 2014(21579)
- 2013(21288)
- 2012(19480)
- 2011(17525)
- 2010(17489)
- 2009(16620)
- 2008(16631)
- 2007(15253)
- 2006(13193)
- 2005(12006)
- 学科
- 济(80396)
- 经济(80308)
- 业(55529)
- 管理(53391)
- 企(42505)
- 企业(42505)
- 方法(38125)
- 数学(34130)
- 数学方法(33867)
- 中国(23911)
- 农(23608)
- 财(21523)
- 业经(17479)
- 贸(16820)
- 贸易(16814)
- 制(16710)
- 易(16347)
- 学(16337)
- 银(15354)
- 银行(15298)
- 农业(15269)
- 地方(14782)
- 行(14453)
- 融(14344)
- 金融(14342)
- 务(13710)
- 财务(13686)
- 财务管理(13654)
- 企业财务(12964)
- 险(11188)
- 机构
- 大学(283857)
- 学院(282048)
- 济(117642)
- 经济(115284)
- 管理(107025)
- 研究(96438)
- 理学(92008)
- 理学院(90972)
- 管理学(89336)
- 管理学院(88812)
- 中国(76339)
- 科学(60678)
- 京(59240)
- 农(57886)
- 财(55511)
- 所(50486)
- 业大(47138)
- 农业(46105)
- 研究所(45948)
- 中心(45007)
- 财经(44524)
- 江(42880)
- 经(40534)
- 经济学(37143)
- 北京(36973)
- 范(33989)
- 院(33968)
- 经济学院(33870)
- 师范(33486)
- 州(33476)
- 基金
- 项目(189194)
- 科学(147502)
- 基金(138696)
- 研究(130110)
- 家(123816)
- 国家(122808)
- 科学基金(103793)
- 社会(84188)
- 社会科(79785)
- 社会科学(79757)
- 基金项目(73731)
- 省(73495)
- 自然(69166)
- 自然科(67625)
- 自然科学(67597)
- 自然科学基金(66439)
- 划(62727)
- 教育(59120)
- 资助(56634)
- 编号(51005)
- 重点(42915)
- 部(41721)
- 成果(40460)
- 发(40104)
- 创(38911)
- 科研(37363)
- 计划(36640)
- 创新(36558)
- 国家社会(35365)
- 教育部(35186)
- 期刊
- 济(126113)
- 经济(126113)
- 研究(81089)
- 中国(52535)
- 农(52454)
- 学报(52153)
- 科学(44902)
- 财(43338)
- 大学(38049)
- 管理(36595)
- 学学(36479)
- 农业(34378)
- 融(32481)
- 金融(32481)
- 财经(22543)
- 技术(21595)
- 教育(21100)
- 经济研究(20773)
- 业经(20737)
- 经(19180)
- 业(18648)
- 问题(17527)
- 版(15207)
- 技术经济(14453)
- 贸(14362)
- 理论(13913)
- 商业(13685)
- 统计(13435)
- 业大(13206)
- 科技(12672)
共检索到413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屈文建 胡志伟 吴成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差异,为合理规划保险产业市场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屈文建 胡志伟 吴成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日清 王彤彤
本文运用1999~2015年我国保险赔付率数据构建马尔柯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保险市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险市场包括寿险市场均存在紧缩期、波动期、扩张期三种状态区制,因此具有非线性周期波动的特征;在不同状态区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保险市场具有非线性影响。其中预期的货币供应变动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显著且具有一致性,即紧缩政策使保险市场利润增加,但非预期的货币供应变动会削弱预期政策的调控作用。此外货币供应的波动率与保险市场的利润负相关,因此平稳有规则的货币政策调控有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伟 陈立文
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6年30个省份的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效应模型,以房价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全样本数据结果显示,随着房价的上升,人力资本对城镇化的边际效率显著且递增,高房价没有阻碍人力资本的省际迁移,反而成为促进人力资本迁移的重要因素。分地区样本数据结果显示,房价对人力资本和城镇化影响的调节效果,在东部地区呈显著的"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呈"L"型特征,在西部地区呈反"L"型特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海珍 陈秉正
本文将社会福利作为衡量保险市场效率的标准,分析保险人的风险分类行为是否有助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证明了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然后比较了实施风险分类前后社会福利的差异。结论表明:当保险市场处于R-S均衡时,准确性较高的分类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进,准确性不高的分类不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进;当保险市场处于wilson均衡时,除非保险人能对投保人进行较准确的分类,否则风险分类反而会使社会福利下降。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风险分类 社会福利 市场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小帆 张洪潮
论文应用汉森的门槛模型,借助我国2006—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分别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和二者协同产业不同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集聚均对碳排放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碳排放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强—弱—强的特征,而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单门槛效应,二者协同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初期具有正相关关系,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正相关关系逐渐减弱。最后从构建经济—绿色—低碳城市、推行新型城镇化模式和发挥产业集聚碳减排效用三方面提出几条碳减排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产业集聚 碳排放 门槛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太洋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着双向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运用STR模型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一定的惯性效应,城镇化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非线性影响。当城镇化水平上升幅度超过4.2%时,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对人力资本积累就会产生影响。城镇化水平变动dlnur大于位置参数0.0413时,城镇化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非线性影响,当前时期的城镇化水平增加1%,就会在本期产生2.75315的人力资本边际效应。因此,推进我国城镇化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代彦 杨迎亚 于寄语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城镇化对贫困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居民贫困率的降低,但是这一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双门限特征;当城镇化率小于55.7%时,其减贫作用十分显著;当城镇化率在55.7%-68%时,其减贫作用开始放缓;当城镇化率超过68%时,其减贫作用不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城镇化进程同居民减贫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良性互动。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金融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贫,且金融发展程度的减贫作用要大于固定资产投资
关键词:
城镇化率 贫困减缓 门限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代彦 杨迎亚 于寄语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就城镇化对贫困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居民贫困率的降低,但是这一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双门限特征;当城镇化率小于55.7%时,其减贫作用十分显著;当城镇化率在55.7%-68%时,其减贫作用开始放缓;当城镇化率超过68%时,其减贫作用不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城镇化进程同居民减贫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良性互动。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金融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贫,且金融发展程度的减贫作用要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减贫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率 贫困减缓 门限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小,该结论也适用于经济开放程度这一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对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影响均只存在一个位置参数,并将各省份分为高低两个体制,高体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镇化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高体制中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大,在技术进步明显、环境规制严格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怡维 杨树旺 田梦 刘倩
为探究推进新型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提高是否存在双赢局面,基于中国1980—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非线性模型研究了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存在单向非线性影响,说明城市土地开发效率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非保持固定不变;(2)NARDL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滞后影响,但负向滞后冲击程度较之更强,说明传统土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效率过低的问题;(3)LSTR2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具体表现为从低区制到高区制再到低区制的两个区制平滑转换的特征,且在高区制的影响强度大于低区制,因此,土地城镇化应尽快实现转型以避免在低区制中受到负效应的冲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智 姚鹏 杨光
本文基于1999~2013年中国保险市场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交替条件期望算法,考察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保险消费是否存在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在进一步细分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后发现,寿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整体保险市场类似,而非寿险市场无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
保险市场 经济增长 交替条件期望算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磊 方成 毛聪玲
本文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线性和非线性视角,分别采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假说进行了综合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假说在中国情境中真实有效,旅游业对城镇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旅游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仅呈现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而且其强度变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正向相关。以上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实施"旅游导向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开创了多途径城镇化的有益探索。与此同时
关键词:
旅游 城镇化 线性 非线性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华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通过分析诺瑟姆的三阶段论、国际主要国家的城镇化率和钱纳里的世界各国城镇化和结构转变的一般规律,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并不会面临终结,城镇化水平将会继续提高,"半城镇化"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预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