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8)
2023(8442)
2022(6472)
2021(5989)
2020(4871)
2019(10979)
2018(11123)
2017(21577)
2016(11871)
2015(13391)
2014(13364)
2013(13121)
2012(12054)
2011(10849)
2010(10761)
2009(9877)
2008(9363)
2007(8669)
2006(8040)
2005(7133)
作者
(33448)
(28833)
(27951)
(26835)
(17705)
(13879)
(12655)
(11135)
(11077)
(9936)
(9675)
(9606)
(9088)
(8848)
(8636)
(8539)
(8521)
(8242)
(8160)
(8021)
(7170)
(7162)
(7029)
(6771)
(6460)
(6451)
(6418)
(6095)
(5772)
(5724)
学科
(50920)
经济(50868)
(46860)
(35381)
农业(31182)
管理(22438)
地方(17603)
业经(16938)
中国(15331)
(13758)
企业(13758)
方法(13082)
(11743)
数学(11597)
数学方法(11507)
农业经济(10856)
(10505)
发展(9800)
(9790)
(9447)
农村(9428)
土地(9015)
(8971)
(8558)
(8125)
收入(7644)
人口(7622)
环境(7600)
(7478)
(7435)
机构
学院(163238)
大学(156210)
(66369)
经济(64836)
研究(59130)
管理(58882)
(52110)
理学(50676)
理学院(50025)
管理学(49089)
管理学院(48804)
中国(46626)
农业(39441)
科学(38046)
(33723)
业大(32980)
(30629)
中心(29012)
(28316)
研究所(27811)
(26817)
农业大学(24444)
(24423)
师范(24263)
(24133)
(21546)
财经(20387)
(20321)
北京(20169)
科学院(19960)
基金
项目(111478)
科学(87255)
研究(84936)
基金(77979)
(67856)
国家(67119)
科学基金(56949)
社会(53495)
社会科(49944)
社会科学(49932)
(48198)
基金项目(42723)
(37500)
编号(37430)
教育(36250)
自然(35190)
自然科(34246)
自然科学(34239)
自然科学基金(33567)
(30112)
资助(29169)
成果(28894)
(27102)
课题(25113)
重点(25007)
(23596)
(22613)
发展(22272)
(21921)
国家社会(21441)
期刊
(86830)
经济(86830)
(58227)
研究(46391)
中国(39923)
农业(39335)
学报(27494)
科学(26068)
业经(21780)
大学(21385)
学学(20218)
(18554)
(18420)
(18385)
金融(18385)
教育(17510)
管理(16171)
农村(14505)
(14505)
农业经济(14359)
技术(13482)
问题(13385)
资源(12377)
(11049)
世界(10244)
经济研究(10019)
经济问题(9890)
农村经济(9687)
社会(8898)
业大(8790)
共检索到255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滕瀚  黄洪雷  
选取安徽省颍上县188名户籍转入城镇街道的青年农民和188名户籍仍在乡村的青年农民,对他们进行道德意识的跨群体比较研究,并以此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农民道德意识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青年农民道德意识仍处于积极状态,没有出现道德意识滑坡现象;城镇化对青年农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影响是复杂的、多重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宗芳  易小燕  尚惠芳  王玉婧  
[目的]通过测算县域尺度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参考,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方法]根据DPSIR模型构建安徽省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与障碍度模型,测算了2010—2019年安徽省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并识别了制约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结果]2010—2019年期间,从承载力指数看,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态势。其中,2010—2013年,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0.36下降至0.33;2014—2019年,耕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从2014年0.41上升至2019年0.7,承载力水平实现了从中级向良好的转变。从障碍因子看,影响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子由高标准农田比例、农药施用强度、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免耕面积比转变为人均农业产值产出、人均耕地面积、土壤PH。[结论]颍上县耕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处于良好水平,同时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产能。(2)科学合理利用耕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3)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耕地保护的激励与管控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亮  陈俊  
通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颍上县的调研发现,该县经过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社会扶贫等措施,扶贫成效显著。但贫困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人均纯收入同比相对较低。文章基于对颍上县的研判,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应从领导干部的扶贫责任、连片地区的区位特点、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贫困人口的精神生活等方面进行脱贫尝试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以快速城镇化的安徽省为例,在计算出该省1995~2013年生态足迹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STIRPAT模型研究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来看,该省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较大,且呈不断上升态势,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均对生态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口总数的增加、三大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增加均会造成生态足迹增加;城镇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生态足迹就会上升0.210 ...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善珍  藕海云  曹承龙  李兰  
本文以对安徽省肥西县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采用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从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网格化创新管理、信息化管理、服务化管理、农村居民的再就业能力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持续发展、区域院校与农村社区合作共建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韩会然  
根据区域城镇化内涵和省际边缘区特点,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分析了2000—2009年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发现近10年来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以经济和基础设施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传导和波及效应的反映,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表现为对前期滞后状态的一种补偿性异速增长,人口城镇化不明显,是其边缘区位对人口集聚引力弱的反映。进一步分析得出:边界效应作用力是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独有的基础动力;主导动力中的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周边中心城市和毗邻城市强烈的相互作用是辅助动力;最后构建了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张勇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夏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农民的道德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无形”的方面 ,通过对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道德问题的分析 ,论证了他们的道德转变的艰难性和不适应性 ,并尝试从干部和群众两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综合运用系统论、地理区位论、生态论等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的空间计量建模技术构建实证模型,锁定研究城镇化的市-市、市-区、区-区就业状况,详细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下的就业接收效应:市-市间的接收效应大小、正负效应、净效应、效应在市际间的来源;揭示了市-区、区-区间相应的接收情况;给出了市/区-区间交互效应的共生路径、竞争路径、抢夺路径、单边路径、空白路径。据此可指引各市/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提升各市就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实现多边共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奇中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各行其道,不同步、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质量,推动"四化"同步,就必须找准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切入口,加快政策和体制创新步伐,打通两者互动发展的阻碍,增强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整合和供给能力,实现两者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志强  
论文在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与城镇化发展两个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匹配度。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宣城市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呈现帕累托改进态势,但两者之间存在功能与时间上的不协调,显现出"城镇化滞后-金融滞后-城镇化滞后"态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宏超  洪功翔  
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有助于了解城镇化质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发现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文章在梳理、解读新型城镇化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等6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安徽16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依据指数值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安徽16个地市在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两个维度的指数差异最为明显,社会发展指数最高的合肥市是排名最低宿州市的12倍,人口发展指数最高的铜陵市是排名最低亳州市的9.4倍;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值最高的是合肥市,最低的阜阳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地理分布上存在着东部高而西部低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出现大量的闲置房、危房、空闲宅基地,不仅影响村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民居住地分散零乱,面积过大,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结合田野调查,对于村庄整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一)空心村问题的表现及影响一是农业生产人员老弱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峥  
本文在对安徽省霍山县有机茶生产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有机茶开发的模式、成本,劳动投入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分析,发现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将闲置劳动力释放出来从有机农业直接受益,并且有机农业还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家庭经营规模很小,进行有机茶生产需要进行制度安排上的创新,而且需要前期的启动资金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有机产品加工和经销的农民协会,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民进行有机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