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8)
2023(10016)
2022(7862)
2021(6941)
2020(5640)
2019(12523)
2018(12722)
2017(24079)
2016(13677)
2015(15504)
2014(15921)
2013(15283)
2012(14358)
2011(12838)
2010(13140)
2009(12144)
2008(12432)
2007(11497)
2006(10562)
2005(10015)
作者
(41033)
(34544)
(34326)
(32896)
(22088)
(16502)
(15417)
(13280)
(13235)
(12517)
(12145)
(11833)
(11314)
(11232)
(11131)
(10690)
(10315)
(10174)
(10170)
(10068)
(8977)
(8512)
(8449)
(7997)
(7864)
(7808)
(7786)
(7772)
(7027)
(7018)
学科
(54958)
经济(54859)
管理(47045)
(38848)
(32739)
企业(32739)
方法(18665)
中国(17271)
(16597)
(16541)
(16441)
数学(15156)
数学方法(14887)
环境(14562)
业经(14402)
(14213)
(11985)
(10662)
(10517)
银行(10488)
地方(10410)
农业(10380)
(10000)
(9922)
金融(9918)
(9743)
财务(9707)
财务管理(9681)
体制(9647)
(9258)
机构
大学(205325)
学院(202609)
(81098)
经济(79235)
研究(72620)
管理(72246)
理学(60981)
理学院(60241)
管理学(58969)
管理学院(58619)
中国(55061)
(44408)
科学(44369)
(41678)
(37476)
(35601)
研究所(33641)
(33516)
中心(32605)
财经(31894)
业大(29771)
(28761)
北京(27779)
(27779)
农业(27677)
师范(27470)
(26159)
(25687)
经济学(25673)
财经大学(23427)
基金
项目(130567)
科学(103039)
基金(95475)
研究(95121)
(83968)
国家(83288)
科学基金(70715)
社会(61532)
社会科(58167)
社会科学(58153)
(50445)
基金项目(49868)
自然(44895)
自然科(43820)
教育(43818)
自然科学(43804)
自然科学基金(43011)
(42973)
资助(38144)
编号(37781)
成果(32488)
重点(30164)
(29236)
(28925)
(28156)
课题(27213)
(26481)
国家社会(25980)
创新(25041)
教育部(24987)
期刊
(98282)
经济(98282)
研究(63013)
中国(45951)
学报(34774)
(34696)
(33813)
科学(32001)
管理(29004)
大学(26799)
学学(25155)
教育(24082)
农业(22753)
(20672)
金融(20672)
技术(16679)
财经(16650)
业经(14890)
经济研究(14414)
(14379)
问题(13075)
(11448)
(11400)
(10031)
现代(9507)
世界(9388)
技术经济(9163)
国际(9104)
科技(9094)
业大(8987)
共检索到318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玉阳  侯晓娜  柳清瑞  
中国碳排放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如何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规律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镇化由低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时,碳排放呈现倒“N”型轨迹;城镇化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并且在不同城镇化门槛区间内,其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因此,未来政策应重点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从而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玉阳  侯晓娜  柳清瑞  
中国碳排放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如何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规律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镇化由低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时,碳排放呈现倒“N”型轨迹;城镇化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并且在不同城镇化门槛区间内,其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因此,未来政策应重点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从而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立群  
城镇化是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城镇化进程几乎停滞,对减贫的效力不大,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力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也被拉大;2013年以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由"减贫"向"脱贫"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尤其应重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要建立和完善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事业的政策支撑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城镇化是民生解决和改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经起步、停滞、探索、发展四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备受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民生改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难题,开拓民生发展新道路,成为未来我国民生解决和改善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清瑞  唐璐  
文章利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增长轨迹。结果发现:(1)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存在推拉效应,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金融提升等来推动能源消费,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能够拉动能源消费;(2)研究期内,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增长趋势逐渐减弱;(3)城镇化通过技术创新影响能源消费增长变化轨迹,在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门槛区间内,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轨迹。由此可见,提高城镇化水平在短期内会导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加,但中长期将通过生产部门和居民部门能源消费模式转变以及技术创新减缓能源消费增长;技术创新有利于能源消费保持适度、绿色与平衡增长,并减少碳排放,从而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既可以减轻城镇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增长压力,也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锋  余博林  
基于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考察了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会加重碳排放,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存在三种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递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年华  宣卫红  戴军  王书明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永平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高级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更应关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因此,本文旨在系统追溯中国城镇化的演进轨迹,揭示以往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经验与规律,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差距与潜力,进一步深入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现实困境,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转型方向,为制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中国经济增长再续"奇迹"提供政策菜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勇  
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小城市成为主力军,中西部成为主战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建立满足高度城镇化水平要求的完善的城镇体系、重点发展100万~200万人口的中间规模城市、以城市群为主要的人口集中方式、集约化和紧凑型城镇建设模式等。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现行的城乡治理模式,改变现行的开发区设置模式,重新启动正常的设市进程,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风险,市场化改革降低碳锁定风险的贡献小于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碳锁定风险无显著影响,城镇化率显著加剧了碳锁定风险。提高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深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和保持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均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的低碳解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太碧  刘晓鹰  
本文通过城市发展轨迹探寻 ,总结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 ,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之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威  樊胜岳  
对2000~2012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直接、间接碳排放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7.14%,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6.42%,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6.51%,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2.81%;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及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上升联合作用,使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食品与居住消费是居民间接碳排放主导因素;城镇居民人口数量是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的决定性因素;城镇生活方式相比农村具有更低的单位生活支出碳排放量;城镇化率对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分别具有0.13%和0.09%的弹性系数,初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壮雄  张明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偏向中小城市"到"城市自由竞争"再回归到"偏向中小城市"的振荡调整,有关城市发展战略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序贯增长的"接力赛"机制,揭示了城市发展优势随着城镇化进程从最大城市不断向规模次之的城市序贯转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2013年"城市自由竞争"时期的城市数据对城市序贯增长的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样本的后推,城镇化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从早期左低右高的"U型"结构不断扁平化,并趋于向"倒U型"结构反转;特大城市的城镇化优势正在不断向大城市甚至中大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