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1)
- 2023(6292)
- 2022(4602)
- 2021(4089)
- 2020(3278)
- 2019(7101)
- 2018(7102)
- 2017(13419)
- 2016(7382)
- 2015(8379)
- 2014(8482)
- 2013(8051)
- 2012(7297)
- 2011(6368)
- 2010(6356)
- 2009(6059)
- 2008(6209)
- 2007(5891)
- 2006(5345)
- 2005(5115)
- 学科
- 济(33394)
- 经济(33343)
- 管理(21591)
- 业(20438)
- 企(16359)
- 企业(16359)
- 中国(11691)
- 方法(11445)
- 农(10493)
- 数学(9535)
- 数学方法(9374)
- 业经(8698)
- 财(8143)
- 地方(7326)
- 农业(6835)
- 制(6682)
- 学(6569)
- 发(6138)
- 体(5203)
- 发展(5200)
- 展(5189)
- 理论(5184)
- 银(5065)
- 银行(5055)
- 贸(4968)
- 贸易(4962)
- 产业(4938)
- 融(4848)
- 金融(4847)
- 易(4803)
- 机构
- 大学(109223)
- 学院(107727)
- 济(43843)
- 经济(42872)
- 研究(38048)
- 管理(38009)
- 理学(32225)
- 理学院(31847)
- 管理学(31108)
- 管理学院(30927)
- 中国(28882)
- 京(23718)
- 科学(23058)
- 财(21269)
- 农(19387)
- 所(19244)
- 江(17631)
- 中心(17549)
- 研究所(17296)
- 财经(16793)
- 业大(15726)
- 经(15377)
- 范(15245)
- 农业(15111)
- 师范(15076)
- 北京(14768)
- 经济学(14230)
- 院(13732)
- 州(13634)
- 经济学院(12850)
- 基金
- 项目(70135)
- 科学(55550)
- 基金(51599)
- 研究(50737)
- 家(45414)
- 国家(45032)
- 科学基金(38596)
- 社会(33686)
- 社会科(31882)
- 社会科学(31876)
- 省(26600)
- 基金项目(26452)
- 自然(24092)
- 自然科(23625)
- 自然科学(23620)
- 教育(23273)
- 自然科学基金(23227)
- 划(22426)
- 资助(20993)
- 编号(20058)
- 成果(16805)
- 重点(15760)
- 部(15367)
- 发(15112)
- 国家社会(14750)
- 课题(14128)
- 创(13892)
- 科研(13240)
- 教育部(13227)
- 大学(13159)
共检索到16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鹏 杨天健 陈玉萍
利用CLDS(2016)数据,对作为天生禀赋的美貌是否是促进农业人口有效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从事实和机制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的长相越好,市民化水平就越高,该效应在不同的维度上都显著存在,但呈现出性别差异。分维度的机制分析表明:美貌对女性经济能力的溢价作用小于学历的作用;美貌通过社会网络提高了男性的社会适应水平;受"郎才女貌"社会偏好的影响,美貌对文化习得影响中的职业门槛效应仅在女性中存在;非认知能力和公平感知在美貌提升心理认同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美貌通过提升非认知能力和公平感知,增强了农业人口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继强 费舒澜 林平
本文针对通常以为的"越漂亮,收入越高"的观点,提出了"相貌与收入呈高跟鞋曲线"的命题,即漂亮总体上有助于提升收入,但最漂亮那一类人的漂亮溢价却没有次美者高。将相貌作为一种"人际技能信号"来阐释相貌对收入的影响机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劳动力市场信号理论。同时,利用上海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流动和常住人口的家计调查"(SASS1996)和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数据,各有侧重地实证了上述命题。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人们在职场上的"审美观",更智慧地塑造自我形象,更理性地追求美。
关键词:
相貌 人际技能信号 高跟鞋曲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天竹 纪月清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的劳动力基本情况和社会参与以及支持数据,分析中国在职劳动力社会网络中的外貌差异。结果表明,除婚姻、健康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以外,身高、身材、长相等外貌特征对在职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身高与体重、女性身高与长相对其社会网络的影响显著。研究证实中国劳动力社会资本中美貌溢价的存在,为美貌经济学研究提供一种关于社会资本的解释。
关键词:
劳动力 社会网络 性别差异 外貌 资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天竹 纪月清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的劳动力基本情况和社会参与以及支持数据,分析中国在职劳动力社会网络中的外貌差异。结果表明,除婚姻、健康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以外,身高、身材、长相等外貌特征对在职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身高与体重、女性身高与长相对其社会网络的影响显著。研究证实中国劳动力社会资本中美貌溢价的存在,为美貌经济学研究提供一种关于社会资本的解释。
关键词:
劳动力 社会网络 性别差异 外貌 资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天竹
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分析了具有不同身高等外貌特征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及其来源。分解结果显示,较高男性的高收入几乎全部可以用人力资本、社会交际及其他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非常小。较矮男性的低收入有60%可以用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有40%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身高较高(矮)的女性的高(低)收入也主要源于劳动能力特征差异;对较矮女性来说,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具有相反的影响,即劳动力市场不但不歧视反而偏爱较矮的女性。因此,劳动力市场歧视并不是身高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威 文军
中国全面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一部分乃至一代农民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迁入城镇的"新市民"虽已历经政策定义与社会认知层面上的"城镇化",但在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仪式行为的操演与社会关系的实践中仍然长期保持着"农民"的方式。这既是乡村记忆深刻历史性的体现,也是嵌入在农村集体意识和农民生命轨迹之中的记忆表达。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并以社会记忆为视角,将政策推动的"城镇化"和"市民化"作为改变乡村社会记忆框架的历史事件背景,尝试探索和论述已经经历过城镇化变迁的农民在社会生活与政策环境重构中,保留和建构社会记忆的方式与途径。同时分析阐述在国家政策与权力的影响之下,这些方式和途径所体现出的"新市民"社会记忆的建构逻辑和影响因素,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农民市民化进程的理解。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 新市民 社会记忆 市民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蓉蓉 段萌琦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城镇化催生了新市民群体的产生,该群体在此背景下面临着身份认同危机,全面认识中国新市民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形成缘由是化解其危机、增强这一群体城市融入、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文章通过实地访谈与理论归纳发现,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新市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身份认同危机,即"二元模糊"身份认同危机、"时空割裂"身份认同危机与"意愿游离"身份认同危机,其生成缘由分别是乡土记忆模糊与相关制度不平等或缺位,利益羁绊造成的认同定势和制度边界不清,以及新市民的"无能感"与制度滞后。这一发现不仅说明了已有身份认同理论中"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各自缺陷,也再次论证了身份认同需要两者相互作用的观点。同时,透过"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博弈,文章进一步指出,利益取向或许是蛰伏在新市民身份认同危机中的真正元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萌萌 徐滇庆
解决农民工城市户籍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究竟政府需承担多少公共成本?本文测算结果与以往研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由于:(1)以往的研究将政府承担的市民化成本进行了逐年简单累加,而本文只考虑当前成本。(2)教育费用的核算只能考虑差额。(3)社会保障部分的支出,大部分由个人以保险形式购买,政府仅承担补助或补贴部分,所占份额较小。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对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测算结果进行验证,认为市民化公共成本的增加,不会产生财政负担。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公共服务成本 户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霞 江立华
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有着必然的共生关联,但是在实践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事实与迅猛的城镇化进程相分离。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的经济驱动型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给付型需要错位,国家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强意志与地方政府的弱反应形成反差,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存在矛盾。在城镇化发展中,要以"共享"为理念,重构农民工的城市权利;以"主体性"为依归,尊重农民工的市民化选择;以"均衡发展"为目标,拓宽农民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城镇化 个人权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晓丽
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集聚过程,现行的城镇化率仅反映了人口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状况,不能真实地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关键在于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文章通过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市民化行为、居住市民化、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市民化5个维度构建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出乡—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为0.478;以市民化水平反映城镇化的质,以现行的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的量,从质与量相结合的角度测算2011年城镇化水平为42.28%,比现行的城镇化率低8.99个百分点,表明现行的城镇化率高估了城镇化发展真实水平,未来推进市民化进程是人口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市民化 城镇化率 质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宏 成前 倪润哲
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调查数据,探讨了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损害了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进一步使用社会阶层衡量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显著。具体来看,作为结果的收入不平等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影响最显著,同时,机会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影响同样重要。此外,对比第二产业从业和居住条件较好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第三产业从业和居住条件较差的农业转移人口健康影响更显著。最后,户籍制度,尤其是其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福利差异,加剧了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水平的不利影响,而市民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弱这一不利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铮 金鑫
土地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的空间转变。从时间维度上看,城镇化早期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扩张,集聚效应、市场价格效应、外部性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既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又进一步对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个先恶化后促进的关系变化。应从加强土地监管、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市场化改革、发展集约型城镇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文新 张玉霞
本文建立了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了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兵团城镇化综合得分呈明显上升趋势,金融支持综合得分增速较为平稳,其中金融支持结构、人口城镇化年环比为负增长;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存在耦合关系,同时二者的协调性不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建华
新一届政府把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目前我国实际城镇化水平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拟通过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的作用机制,找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产品及服务水平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存在明显的错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相关业态链条的协作配合和大力支持。金融支持首当其冲,金融的作用就是高效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支持 资金融通 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