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6)
2023(18353)
2022(15422)
2021(14317)
2020(12066)
2019(27783)
2018(27469)
2017(52289)
2016(28855)
2015(32771)
2014(32571)
2013(31849)
2012(29471)
2011(26275)
2010(26213)
2009(24051)
2008(23543)
2007(20761)
2006(18253)
2005(15887)
作者
(85246)
(70912)
(70613)
(67243)
(45624)
(34350)
(32013)
(28051)
(27370)
(25434)
(24579)
(24218)
(22815)
(22695)
(22233)
(22096)
(21342)
(21295)
(20700)
(20623)
(17679)
(17673)
(17482)
(16476)
(15935)
(15903)
(15684)
(15638)
(14499)
(14145)
学科
(115602)
经济(115468)
管理(83716)
(78631)
(66189)
企业(66189)
方法(54548)
数学(47247)
数学方法(46441)
(31328)
中国(30921)
(28663)
(27601)
业经(26337)
地方(24314)
农业(21024)
理论(20475)
(20385)
(19366)
贸易(19352)
(18932)
(18747)
(18419)
财务(18325)
财务管理(18284)
环境(17702)
技术(17503)
企业财务(17365)
(16080)
(15878)
机构
大学(410314)
学院(408041)
管理(158632)
(154852)
经济(151383)
研究(138059)
理学(137748)
理学院(136140)
管理学(133004)
管理学院(132300)
中国(101369)
科学(90744)
(88688)
(72934)
(70695)
(69868)
业大(65583)
研究所(64859)
(64183)
中心(62736)
农业(57424)
财经(56401)
(55053)
北京(55019)
师范(54380)
(51374)
(50801)
(49177)
经济学(45869)
技术(44852)
基金
项目(285965)
科学(223466)
基金(206888)
研究(202365)
(183051)
国家(181558)
科学基金(155021)
社会(125543)
社会科(118823)
社会科学(118785)
(112729)
基金项目(108953)
自然(104311)
自然科(101838)
自然科学(101809)
自然科学基金(99906)
(95047)
教育(93695)
资助(86474)
编号(81919)
成果(65773)
重点(64575)
(61811)
(60173)
(58516)
课题(56680)
科研(55179)
创新(54610)
计划(53195)
大学(52387)
期刊
(168552)
经济(168552)
研究(113892)
中国(79687)
学报(73459)
(65871)
科学(64780)
管理(59070)
大学(54711)
(53553)
学学(51381)
教育(46801)
农业(45280)
技术(36867)
(31434)
金融(31434)
业经(27831)
财经(27192)
经济研究(26154)
(24011)
图书(23648)
(23243)
问题(22003)
(20890)
资源(20205)
科技(20055)
技术经济(19622)
统计(19312)
业大(19252)
理论(18459)
共检索到59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施陈玲  王蕾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的一种研究手段,其结果可以用来清晰判断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基础上,运用基于PSO优化的升半Γ型分布指数,对2003~2013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是促进江苏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重要转折点,2003~2008年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承载力水平,均值为0.414,2009年起提升至Ⅲ级水平,此后承载力水平虽略有波动,但始终处于Ⅲ级的最高状态。对比江苏城镇化进程,认为注重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较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承载力。据此,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嘉杨  李祚泳  余静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升半Г型分布曲线模拟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处理,对升半Г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经过规范化数据处理方式,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就可以忽略指标个数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后,得到适用于多区域、多项指标的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公式。将优化好的指数公式应用到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朗  黄莺  刘爱军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汝杰  
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从重庆市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等3个方面考虑,选取24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是灰色聚类分析法中划分对象类别的一种新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评价中,把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状况分成劣、差、中、良、优等5个灰类进行综合聚类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间,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排列顺序为:2008>2000>2009>2004>2002>2003>2007>2005>2006>2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腾腾  郭杰  欧名豪  
通过构建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建设用地总量测度模型,测算江苏省62个县(市、区)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据此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域,并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373.93万元/hm2,资源禀赋较好、经济高度发达,其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规模也较高,是江苏省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扩张的优先区域;适度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68.89万元/hm2,建设用地仍有一定拓展空间,可以允许其适度扩张;合理缩减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15.20万元/hm2,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其资源承载力,满足其建设用地需求应立足存量挖潜;快速缩减区单位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长亮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演变过程,它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就要求城镇化应以城镇承载力为基础,因此就要对城镇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文章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城镇承载力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的六个省的29个城镇的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些城镇的承载力与城镇等级、资源富集程度、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高林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海波  刘旸旸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构建了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市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就如何提高江苏省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池源  石洪华  孙景宽  郭振  麻德明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凯  邹荟霞  任建兰  赵琳  孙雪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研究了1979—2014年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伴随城镇化综合指数提高,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经历了"U"型变化过程;第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既存在城镇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胁迫效应,也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的约束作用;第三,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临界协调三个阶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池源  石洪华  孙景宽  郭振  麻德明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琳  卢佳佳  
构建指标体系评估了近15年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曲线拟合分析二者的响应关系,并借鉴点弹性概念测度了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探析了影响该响应关系演变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污染已超过资源环境系统阀值,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环境治理改善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变动速率,造成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整体呈“正响应”向“负响应”演变的态势。究其根源,长期以来绿色技术转化欠佳,环境制度安排不合理,环保治理投入利用效率低,造成技术创新的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凯  邹荟霞  任建兰  赵琳  孙雪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研究了1979—2014年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伴随城镇化综合指数提高,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经历了"U"型变化过程;第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既存在城镇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胁迫效应,也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镇化的约束作用;第三,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临界协调三个阶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程钰  王泽楠  
提出了“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概念,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对1985-2013年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呈W形变化趋势;2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经历了“负响应、正响应、负响应”的演变趋势,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保持稳定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支撑力下降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低分别是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重要内部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2)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3)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