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5)
2023(14201)
2022(11716)
2021(10933)
2020(9588)
2019(22179)
2018(22610)
2017(43291)
2016(24042)
2015(27401)
2014(27940)
2013(27348)
2012(25033)
2011(22385)
2010(23295)
2009(22212)
2008(22652)
2007(20820)
2006(18611)
2005(17367)
作者
(69844)
(58534)
(58311)
(56056)
(37200)
(27937)
(26780)
(22814)
(22153)
(21198)
(19852)
(19748)
(19068)
(18755)
(18220)
(18088)
(17728)
(17511)
(17133)
(16937)
(14809)
(14554)
(14392)
(13458)
(13307)
(13222)
(13175)
(13168)
(11928)
(11763)
学科
(104231)
经济(104078)
(87452)
(83103)
企业(83103)
管理(82616)
方法(47272)
数学(38022)
数学方法(37308)
(32976)
业经(28631)
中国(26875)
(26654)
(24952)
(22701)
财务(22638)
财务管理(22591)
企业财务(21354)
理论(20701)
(18919)
技术(18872)
(18694)
(18489)
地方(18298)
(17812)
贸易(17796)
(17266)
农业(17066)
(16538)
(16447)
机构
学院(347422)
大学(346603)
(140435)
经济(137245)
管理(134730)
理学(114096)
研究(113809)
理学院(112891)
管理学(110683)
管理学院(110034)
中国(89875)
(74178)
(69748)
科学(68661)
(58414)
(57380)
(56567)
中心(53520)
财经(53457)
研究所(52184)
业大(49376)
(48068)
北京(47161)
(45147)
(45028)
师范(44700)
农业(43961)
经济学(42048)
(40618)
财经大学(39055)
基金
项目(216112)
科学(169716)
研究(158682)
基金(155307)
(134309)
国家(133080)
科学基金(114885)
社会(99189)
社会科(93814)
社会科学(93784)
(85825)
基金项目(80800)
教育(75197)
自然(74499)
自然科(72870)
自然科学(72850)
自然科学基金(71571)
(71300)
编号(66131)
资助(65300)
成果(55325)
重点(48636)
(47748)
课题(45838)
(45516)
(45326)
创新(42492)
科研(41313)
教育部(41188)
项目编号(40900)
期刊
(165583)
经济(165583)
研究(104475)
中国(74600)
(59836)
管理(55441)
学报(52135)
(51743)
科学(48459)
教育(43305)
大学(40196)
学学(37310)
(34928)
金融(34928)
技术(34471)
农业(33606)
财经(27668)
业经(27249)
经济研究(25310)
(23875)
问题(21482)
(19776)
技术经济(19429)
统计(18694)
图书(17710)
(17541)
(17166)
(17071)
财会(16955)
理论(16147)
共检索到54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亚莲  
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伴随现象,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逐渐转移这一结构性变动的基本特征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校企合作要积极参与农村人口空间转移的技能储备,积极参与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积极参与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同时这也是城镇化进程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内在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新道路。职业院校和企业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积搭建互惠双赢平台,加强沟通协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遇到了诸多难题。文章剖析了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思路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亚明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城镇用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总面积不足2%,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缓慢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王若言  
文章在理清城镇化、质量评价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家质量认证及建立质量评价排行榜,强调行业企业不仅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还应当参与到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曙平  赵青宇  
"就地城镇化"是苏南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基于对苏南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归纳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就如何立足地区实际,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发展方针,建设宜居宜业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经渊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与城市居民期望之间尚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的几类典型模式为政府部门—居民服务模式、政府部门—企业/第三部门—居民服务模式、企业/第三部门—居民服务模式以及其他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我国应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并注重城市居民参与服务治理,以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四化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雪君  黄忠华  
实现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再开发和更新再利用,是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两岸在城市土地更新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均取得丰富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比较分析两岸城市土地更新模式与经验,有助于创新城镇化进程中地尽其用、地利共享的实现机制。两岸城市土地更新的实践模式台湾城市土地更新的实践模式。台湾城市土地更新的主要措施是市地重划,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城市土地更新模式。台湾市地重划按其办理主体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政府主导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东山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积极支持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区域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个案,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金融在区域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力求实现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共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勇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指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重点问题,吸取国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大建设大破坏的教训,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新型城镇化要有利于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促进中西部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推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的单向发展过程,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居住和就业也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投资需求,必须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有效控制城镇化的速度与节奏。采取城市运营商模式可以使地方政府得到需要的设施和服务,却不必陷入土地财政矛盾的漩涡,促进了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行政区划和建制调整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行政效率的提高,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影响。新型城镇化要从根本上抛弃绝对经济利益导向的大拆大建,实现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记忆延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一之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民的环境权受到严重侵害。所以,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研究和探讨农民环境权的保护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在解释农民环境权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问题以及农民环境权保护现状,最后提出保护农民环境权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守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对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过  程 ,但这一过程也受到了“二元体制矛盾”和人地关系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的制约 ,并由于对  传统城市体制的复制 ,不断使其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成本。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矛盾已  由开始的“低度城镇化” ,即缺乏城镇化支持的工业化转向“过度城镇化”即缺乏工业化和  规模人口支持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任重  李标  
改革开放以来,以城镇人口比例衡量的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越50%,这说明我国已由"乡村主导型"迈向"城镇主导型"社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与公共事业、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不容忽视的"缺口",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城镇化"S型"生长曲线(诺瑟姆曲线)中期向后期过渡,城镇化缺口弥补的重要阶段。为此,应以"四化"联动的契机,坚持多元化、集约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强化体制创新,推进包容性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