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1)
2023(5202)
2022(3772)
2021(3388)
2020(2740)
2019(5982)
2018(6212)
2017(11946)
2016(6754)
2015(7798)
2014(8152)
2013(7680)
2012(7087)
2011(6286)
2010(6441)
2009(6146)
2008(6254)
2007(5869)
2006(5443)
2005(5204)
作者
(21279)
(17904)
(17801)
(17088)
(11410)
(8648)
(7995)
(7003)
(6987)
(6435)
(6209)
(6207)
(5797)
(5797)
(5681)
(5449)
(5299)
(5297)
(5260)
(5135)
(4604)
(4399)
(4384)
(4117)
(4047)
(4029)
(4003)
(3962)
(3751)
(3647)
学科
(30250)
经济(30210)
管理(17624)
(16740)
(12679)
企业(12679)
(10427)
中国(10353)
(8949)
土地(8515)
方法(8514)
业经(7638)
数学(6775)
农业(6764)
数学方法(6616)
地方(6550)
(6393)
(6171)
(6167)
发展(4904)
(4895)
(4872)
问题(4780)
理论(4697)
经济学(4673)
城市(4306)
(4299)
银行(4286)
产业(4211)
(4077)
机构
大学(100709)
学院(99688)
研究(37322)
(36811)
经济(35799)
管理(33755)
中国(29143)
理学(27944)
理学院(27565)
管理学(26798)
管理学院(26645)
科学(24591)
(23515)
(21904)
(20088)
研究所(18094)
(17504)
(17372)
中心(17275)
农业(17258)
业大(16817)
(14840)
北京(14665)
师范(14663)
(13530)
(13490)
(13462)
财经(13424)
(12151)
师范大学(11735)
基金
项目(62917)
科学(48523)
基金(44650)
研究(44517)
(40201)
国家(39858)
科学基金(32973)
社会(27952)
社会科(26280)
社会科学(26270)
(24394)
基金项目(23006)
自然(21207)
(20838)
自然科(20714)
自然科学(20708)
自然科学基金(20304)
教育(20003)
编号(18570)
资助(17959)
成果(15785)
重点(14394)
(13827)
(13360)
课题(13236)
(11975)
科研(11779)
国家社会(11772)
计划(11628)
创新(11336)
期刊
(48319)
经济(48319)
研究(29757)
中国(27612)
(22240)
学报(19446)
科学(18033)
农业(14767)
大学(14311)
(13542)
学学(13324)
管理(13153)
教育(12565)
(9278)
金融(9278)
技术(8324)
业经(8041)
(7472)
财经(6957)
问题(6841)
经济研究(6822)
图书(6507)
资源(6167)
(6109)
(6099)
业大(5351)
国土(5171)
现代(4964)
(4937)
书馆(4838)
共检索到162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铮  金鑫  
土地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的空间转变。从时间维度上看,城镇化早期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扩张,集聚效应、市场价格效应、外部性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既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又进一步对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个先恶化后促进的关系变化。应从加强土地监管、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市场化改革、发展集约型城镇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正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土地管理、实现永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错位、粗放式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不够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扭曲等。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我们应当致力于:树立集约用地意识,落实集约用地共同责任;科学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立体发展,适度提高用地强度;挖掘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丁向华  
城市与农村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提高城市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低效利用现象及政策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与农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具体的策略与制度安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帆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在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必须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土地,走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道路。本文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在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后,提出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改革创新方向,并强调集约用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亚明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城镇用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总面积不足2%,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缓慢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小勇  
在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发展,需要付出相应的土地资源代价,会遇到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西部地区一方面要做好保护,一方面又要利用,这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集约利用土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新路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刘友兆  王希睿  
在测度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18.98%;(3)城镇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响应强烈,城镇化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90%,而城镇化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城镇化的解释水平仅为3%。因此,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创琳  马海涛  
研究目的: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新区建设以及新一轮新区建设热引发的土地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分析中国新区建设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关系,提出新区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新区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建越大;新区与主城及原有行政区划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部分新区圈而不建,造成新一轮土地浪费,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新区与主城功能趋同,造成设施重复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新区建设普遍超前,人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浪费严重;新区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加大了地方债务风险。研究结论:把新区建设作为协调"三规关系"的重要试验平台,协调目标、坐标、指标、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晶  
协调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利用安全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与社会安定,是转型期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政策调控目标的秩序化重构、经济规制政策的适应性调整、生态规制政策的前瞻性设计、社会规制政策的公平性改良、政策实施路径的网络化布局等优化调控路径,解决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问题,拓展了土地调控政策回应社会转型、结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野,为转型期资源利用安全问题的政策调控研究提供了一点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许锋  张光宏  李飞  
文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采用我国省域人口、经济与土地数据,从"人口-经济"二维驱动视角对土地城镇化驱动作用及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GW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60到0.6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24到0.27个百分点,人口-经济对土地城镇化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性特征。基于驱动作用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区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经济城镇化对土地耗用要大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口城镇化对土地的耗用要高于南方地区。因此,城镇化土地集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仪青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使用仍存在着深层次问题和制约因素。应推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着眼于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合理构建空间布局、高效整合土地资源和优化配置各种要素,使"人"和"物"等要素资源实现同步转移和转换。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同时,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黄贤金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理论归纳与统计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特征:第一,从部门配置角度看,表现为农业用地大规模非农化;第二,从产业配置的角度看,城乡用地结构快速转变;第三,从空间配置的角度看,土地利用的区域不均衡;第四,从功能配置的角度看,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张勇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晓庆  姜博  初楠臣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的核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的综合确权法,基于协调发展度、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2011—2014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呈逐步优化趋势。(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片状分区特征明显,鲁东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形成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协调发展度"高峰区";鲁中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但优化趋势显著;鲁西南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发展优化速度相对缓慢,属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低"区域。(3)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往往并非同步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总体上超前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晓甦  向微  石世英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