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1)
- 2023(13930)
- 2022(11363)
- 2021(10177)
- 2020(8615)
- 2019(19517)
- 2018(19297)
- 2017(36566)
- 2016(20574)
- 2015(23000)
- 2014(22952)
- 2013(22464)
- 2012(20534)
- 2011(18484)
- 2010(18297)
- 2009(16897)
- 2008(16655)
- 2007(14991)
- 2006(13087)
- 2005(11520)
- 学科
- 济(82846)
- 经济(82765)
- 管理(55268)
- 业(52564)
- 企(40536)
- 企业(40536)
- 方法(36643)
- 数学(32402)
- 数学方法(32106)
- 农(26408)
- 中国(22150)
- 财(20122)
- 学(20003)
- 地方(19207)
- 业经(19110)
- 农业(17736)
- 环境(16250)
- 贸(16085)
- 贸易(16081)
- 易(15590)
- 制(14078)
- 和(12677)
- 务(12102)
- 财务(12077)
- 财务管理(12047)
- 技术(11874)
- 划(11781)
- 银(11711)
- 银行(11637)
- 理论(11592)
- 机构
- 学院(294414)
- 大学(293866)
- 济(115887)
- 经济(113423)
- 管理(108052)
- 研究(103641)
- 理学(94052)
- 理学院(92836)
- 管理学(91042)
- 管理学院(90514)
- 中国(75448)
- 科学(70033)
- 农(63932)
- 京(62706)
- 所(54847)
- 业大(52775)
- 农业(50935)
- 研究所(50772)
- 财(50391)
- 中心(47590)
- 江(44870)
- 财经(40848)
- 范(39519)
- 师范(38984)
- 北京(38518)
- 院(37194)
- 经(36970)
- 经济学(35642)
- 州(35446)
- 农业大学(33847)
- 基金
- 项目(206795)
- 科学(160548)
- 基金(148592)
- 研究(142337)
- 家(134049)
- 国家(132944)
- 科学基金(111386)
- 社会(89863)
- 社会科(85061)
- 社会科学(85032)
- 省(82543)
- 基金项目(80221)
- 自然(74746)
- 自然科(72902)
- 自然科学(72876)
- 自然科学基金(71568)
- 划(70408)
- 教育(64506)
- 资助(59133)
- 编号(56303)
- 重点(47898)
- 发(45657)
- 成果(44046)
- 部(44041)
- 创(42688)
- 计划(41233)
- 科研(40629)
- 创新(40035)
- 课题(39439)
- 国家社会(37388)
- 期刊
- 济(124382)
- 经济(124382)
- 研究(78035)
- 学报(58012)
- 农(58011)
- 中国(53841)
- 科学(49924)
- 大学(41608)
- 学学(39630)
- 农业(39017)
- 财(38765)
- 管理(35018)
- 教育(26610)
- 融(23117)
- 金融(23117)
- 技术(22853)
- 业经(21772)
- 业(21465)
- 经济研究(20093)
- 财经(19431)
- 问题(17593)
- 版(16877)
- 经(16702)
- 资源(16180)
- 业大(15499)
- 科技(14887)
- 技术经济(13911)
- 图书(13259)
- 商业(13257)
- 农业大学(12971)
共检索到418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兰 李声明
文章以快速城镇化的广西为例,从生态足迹的角度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2005—2014年广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扩大趋势,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超载,发展不可持续。生态足迹中高污染能源消耗占比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对广西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GDP。因此,建议广西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培养居民节约型消费意识,构建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推广,提高土地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足迹 偏最小二乘法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以快速城镇化的安徽省为例,在计算出该省1995~2013年生态足迹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STIRPAT模型研究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来看,该省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较大,且呈不断上升态势,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均对生态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口总数的增加、三大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增加均会造成生态足迹增加;城镇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生态足迹就会上升0.210 ...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云兰
广西是农业大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资源紧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广西城镇化率将达到54%,首府南宁市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不得不占用部分质量较好、区位较优的耕地,即使实现占补平衡,由于新增耕地有一个熟化和培肥地力的过程,总体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易华 鞠欢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城镇化 生态环境 现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强
[目的]以生态足迹为视角,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协调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态足迹计算公式,计算2000~2015年河南省总的生态足迹,并引入4个要素对生态足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从生态足迹的计算来看,可耕地的生产力最大,常用耕地面积每增加0.060 13,则生态足迹则减少1%;农机总动力增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机总动力每增加0.211 357,则生态足迹减少1%;城镇化率对于生态足迹的影响是正向的,其消耗也在增加,人口增加0.395 314,则生态足迹增加1%。[结论]耕地、农机总动力是城镇化过程中重要正向影响因素,而生态足迹则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而增加。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生态安全为重,优先保障耕地和基本农田用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创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逆向物流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逆向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的测算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与回收产品的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逆向物流企业的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方面有持续增加的压力,同时逆向物流系统的回收产品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等因素均与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的降低逆向物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涛 冯杰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
关键词:
能源足迹 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 中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丕斌
本文运用钱纳里和赛尔奎模型分析了山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关系;运用偏相关系数分析了山西城市化与投资、产出、收入、消费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西工业化道路失稳、投资结构偏重是导致山西城市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偏相关系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智荣 张建成
因为时期和地域的不同,各种因素对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以和林格尔县为例,可以说明以上问题。对于和林格尔县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区,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影响和林格尔县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分别有多大呢?基于19942015年城镇化各影响因素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中的双对数模型,可以得出和林格尔县城镇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人口转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和科教医疗发展的影响。因而促进和林格尔县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
关键词:
和林格尔县 城镇化 双对数模型 弹性系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丹 汪少良 张藕香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小燕 朱林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应达到6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4000美元。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镇化水平还不到40%,人均GNP刚刚达到1000美元。虽然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然很低。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至少能带动GNP增加1.5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经济若要有一个大发展,加快城镇化是一个必然选择。 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农业、农村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