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6)
- 2023(15160)
- 2022(12640)
- 2021(11608)
- 2020(9886)
- 2019(22779)
- 2018(22986)
- 2017(43362)
- 2016(24212)
- 2015(27899)
- 2014(28200)
- 2013(27726)
- 2012(26005)
- 2011(23374)
- 2010(23667)
- 2009(22168)
- 2008(22476)
- 2007(20608)
- 2006(18260)
- 2005(16804)
- 学科
- 济(96847)
- 经济(96711)
- 管理(70711)
- 业(65881)
- 企(53220)
- 企业(53220)
- 方法(38924)
- 数学(33150)
- 数学方法(32730)
- 农(30498)
- 财(28243)
- 中国(27311)
- 制(24069)
- 地方(23880)
- 业经(22882)
- 学(22590)
- 农业(20006)
- 贸(17196)
- 贸易(17184)
- 务(17083)
- 财务(17027)
- 财务管理(16970)
- 易(16591)
- 体(16379)
- 银(16140)
- 银行(16097)
- 理论(15988)
- 企业财务(15962)
- 和(15345)
- 行(15249)
- 机构
- 学院(348567)
- 大学(348384)
- 济(135148)
- 经济(131738)
- 管理(126445)
- 研究(120493)
- 理学(106693)
- 理学院(105344)
- 管理学(103256)
- 管理学院(102601)
- 中国(92857)
- 科学(76554)
- 京(75537)
- 财(67597)
- 农(64516)
- 所(63235)
- 江(60959)
- 研究所(56827)
- 中心(56826)
- 业大(53641)
- 财经(51682)
- 农业(50332)
- 范(48534)
- 师范(48010)
- 北京(47113)
- 经(46394)
- 州(45986)
- 院(43466)
- 省(43059)
- 经济学(40895)
- 基金
- 项目(224324)
- 科学(174099)
- 研究(164103)
- 基金(158943)
- 家(139120)
- 国家(137878)
- 科学基金(116442)
- 社会(100939)
- 社会科(95145)
- 社会科学(95115)
- 省(90739)
- 基金项目(84716)
- 教育(75856)
- 自然(75434)
- 划(75001)
- 自然科(73493)
- 自然科学(73471)
- 自然科学基金(72119)
- 编号(68415)
- 资助(64391)
- 成果(57294)
- 重点(51337)
- 部(48928)
- 发(48830)
- 课题(48497)
- 创(45552)
- 科研(43034)
- 制(42880)
- 创新(42780)
- 性(41918)
- 期刊
- 济(161655)
- 经济(161655)
- 研究(104826)
- 中国(78535)
- 农(59467)
- 学报(58631)
- 财(56444)
- 科学(52396)
- 管理(46318)
- 大学(43884)
- 教育(42341)
- 学学(40866)
- 农业(39285)
- 融(33819)
- 金融(33819)
- 技术(31364)
- 业经(26752)
- 财经(25924)
- 经济研究(23761)
- 经(22258)
- 问题(21850)
- 业(21539)
- 图书(19251)
- 版(18827)
- 资源(17617)
- 技术经济(16707)
- 贸(16570)
- 理论(16059)
- 现代(15845)
- 财会(15689)
共检索到544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珊 徐志明 金高峰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多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失地农民的待遇。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江苏省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征收速度、规模以及征地补偿改革等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然而,粗放式扩张的城镇化格局目前还未得到根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寒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妇女土地问题日益突出,且不断演化。通过对江苏省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呈现出受侵害的妇女范围扩大、形式多样、妇女维权意识增强、纠纷案件处置难等新动向。基于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应当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加紧推进村规民约审查与修订工作,根据人口增减变动允许适当的土地调整,建立多元化的妇女土地权利救济体系等维护妇女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舒扬 罗震东
试图通过长时段、演化的视角,系统考察江苏省域城镇化加速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发生机制、阶段特征及其对城镇化进程、模式的影响。江苏省在城镇化加速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的产物。其中,撤县(市)设区和撒乡并镇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区划调整类型,它们的推进过程存在清晰的时空阶段特征,符合江苏省域的经济梯度和城镇化阶段。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土地扩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集聚等手段加速了江苏大城市引领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于陆续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的省份具有借鉴价值;当然,这一公共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在未来的生命力、推行形式以及区划调整背后的制度创新等等问题值得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高级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文章采用熵权法、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均衡发展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发展度、空间均衡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状况同时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关系问题存在尺度敏感性,二者在省域尺度的均衡不代表内部空间的均衡。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研究显示,不同城市均衡性发展阶段、滞后类型不同,因此,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发展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均衡性 耦合发展模型 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珊 徐志明 金高峰 吕美晔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多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措施逐步改善其待遇。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的和谐稳定。江苏省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征收速度、规模以及征地补偿改革等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然而,粗放式扩张的城镇化格局目前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侯建明
土地承包制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还权于农民,充分解放了生产力。但随着城镇化进程,承包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功能又面临实践的考验。乡村成为市镇,农地在升值追溯城市发展的轨迹,明清以来的市镇大都是从乡村经济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商品交换频繁,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居住逐步集中,造就了小城镇星罗棋布。从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地名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春军 王国存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通过比较并借鉴苏州市在征地补偿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具体做法,反思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不当做法,依照征地补偿相关理论的要求,切实修改和完善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且给他们提供长期稳定全面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征地 失地 补偿 集体土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社会保障满意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镇化 效应 江苏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彩梅
一、现行征地补偿办法及其特征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确定征地补偿费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补偿标准是依据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与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转型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