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6)
- 2023(5241)
- 2022(3779)
- 2021(3308)
- 2020(2696)
- 2019(5936)
- 2018(6005)
- 2017(12147)
- 2016(6730)
- 2015(7803)
- 2014(8157)
- 2013(7918)
- 2012(7036)
- 2011(6063)
- 2010(6150)
- 2009(5805)
- 2008(5879)
- 2007(5497)
- 2006(5234)
- 2005(5189)
- 学科
- 济(29925)
- 经济(29872)
- 业(19730)
- 管理(17594)
- 农(13524)
- 企(12834)
- 企业(12834)
- 中国(11957)
- 财(11300)
- 农业(9598)
- 收入(8853)
- 方法(8744)
- 业经(8388)
- 制(7442)
- 数学(7413)
- 地方(7358)
- 数学方法(7275)
- 发(6002)
- 银(5742)
- 银行(5737)
- 行(5445)
- 发展(5187)
- 展(5176)
- 学(5071)
- 体(5062)
- 融(4872)
- 金融(4871)
- 国民(4802)
- 产业(4778)
- 税(4485)
- 机构
- 学院(98288)
- 大学(97367)
- 济(42883)
- 经济(41890)
- 研究(35131)
- 管理(34497)
- 理学(28479)
- 理学院(28170)
- 中国(28061)
- 管理学(27595)
- 管理学院(27428)
- 财(21914)
- 京(21341)
- 科学(20012)
- 所(18201)
- 农(16885)
- 江(16811)
- 财经(16369)
- 中心(16133)
- 研究所(15914)
- 经(14774)
- 范(14107)
- 经济学(14040)
- 师范(14017)
- 北京(13898)
- 州(13262)
- 业大(12902)
- 经济学院(12599)
- 农业(12578)
- 院(12285)
- 基金
- 项目(59097)
- 科学(46657)
- 研究(45591)
- 基金(42476)
- 家(36499)
- 国家(36147)
- 科学基金(30766)
- 社会(30293)
- 社会科(28536)
- 社会科学(28527)
- 省(22945)
- 基金项目(21660)
- 教育(20345)
- 编号(19108)
- 划(18744)
- 自然(17667)
- 自然科(17262)
- 自然科学(17258)
- 资助(17191)
- 自然科学基金(16938)
- 成果(16533)
- 课题(13625)
- 发(13420)
- 重点(13339)
- 国家社会(12953)
- 部(12832)
- 性(12043)
- 制(11410)
- 创(11391)
- 发展(11273)
共检索到162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温兴祥
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内部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外来农村居民和本地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RUMiC)数据,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RIF回归分解的方法,考察造成外来农村居民和本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数据显示两者的实际收入差距从收入分布的低端到高端逐渐扩大。随着收入的增加,由结构效应所解释的收入差异部分逐渐增大,但在收入分布的底端,却存在有利于外来居民的收入决定机制。人力资本和职业/行业的差异是解释由要素分布不同所引起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妥善处理好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轶 詹鹏 姜竹
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实施扩大就业"课题组于2008年和2015年对北京地区失地农民的连续调查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居民(城镇居民和未失地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根据Cotton分解分析了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研究发现,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2008~2015年之间有所扩大;2015年城镇居民和未失地农民的个人平均收入分别比失地农民高出112%和50%;控制了一些可解释特征以后,其差距分别下降到23%和15%;按照Cotton分解的结果,特征差异(可解释部分差异)也达到60%左右,表明大部分差异都可以被解释。从就业者的分布趋势来看,失地农民逐渐分布于收入较低但相对稳定的行业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较弱。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仍需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少甫 范兆媛
利用动态系统GMM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城镇化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城镇化质量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镇化质量只对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差异;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部不显著,且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远东 张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但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惯性依然存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以人力资本为视角,通过构建城乡二元分析框架对我国人力资本、城镇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采用1997-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镇化在发展初期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后期将以较强持久力、较大力度促进其显著缩小;长期而言,城镇化发展可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对提高,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缩小,间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晓波 王巧
在目前经济稳健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和金融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研究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机制设计,以1985—2017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城镇化水平数据为考察对象,对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云
本文根据我国1978~2011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的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揭示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李松 伯娜 贾敬全 田伟
文章基于SDM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平均意义上的弹性系数在省内为0.80,省际为0.27。各省城镇化导致了本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范围为0.77~0.84。城镇化还会影响近邻省际的居民收入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省际的范围为0.09~0.12,中游省际的范围为-0.05~0.12,上游省际的范围为-0.06~0.14。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文章将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大地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ADF单位根、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固定效应显著性检验对2000—2014年总计15年的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但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仅仅追求速度、数量反而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小丽 王磊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测算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镇化率,分别描绘出湖北省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变动轨迹及发展现状,进而实证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建设的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同升同降的长期关系。对此,文章提出推动中心镇镶嵌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建设,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李松 伯娜 贾敬全 田伟
文章基于SDM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平均意义上的弹性系数在省内为0.80,省际为0.27。各省城镇化导致了本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范围为0.770.84。城镇化还会影响近邻省际的居民收入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省际的范围为0.090.12,中游省际的范围为-0.050.12,上游省际的范围为-0.060.14。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杨璐瑶
研究目标:对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地区差异,从动态演进中探索城镇化优化的人口模式。研究方法:运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托达罗模型建立了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无论是常住人口城镇化还是户籍人口城镇化,其空间格局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相对而言,常住人口城镇化在空间集聚的外溢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基础经济水平的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空间优化条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对城镇化的空间优化只能发挥稳定、润滑作用;从动态发展趋势判断,东中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常住性流入城市、西部地区以户籍性流入城市,能够更好地促进东中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同时借助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润滑平衡作用形成东西部夹击态势,有望促成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高水平空间格局的优化。研究创新:将户籍人口城镇化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中,既拓展了现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内容,也凸显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中的效应。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模型模拟,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下,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化的不同区位效应,为不同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中处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兵 乌静 王伟龙
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GMM模型从城乡不同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显著提高了基础型、发展型消费,而在享乐型消费上存在差异,表现为促进城镇享乐型消费,抑制农村享乐型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三类消费均存在显著抑制。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抑制城乡消费升级。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东部城乡、中部城镇和西部农村消费升级,城乡收入差距对东部和西部消费升级促进作用不显著,而能够显著抑制中部消费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玉 姚裕群
通过分析行业性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明确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规制行业化差距的视角与系统化原则,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同步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行业收入差距 政府规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推导得出城乡劳动力、资本投资、市民化缺口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随后采用静态及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具有一定效果。其中,城镇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动确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等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